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與傳統工藝類非遺保護和發展路徑研究*

2020-05-11 02:35:56馬知遙劉垚瑤
文化遺產 2020年2期

馬知遙 劉垚瑤

鄉村振興的主體是鄉村中的人,伴隨著部分傳統村落“空心化”的現象日益嚴重,博物館式的保護理念被相繼提出。傳統工藝不應當只是櫥窗里的展示品,更應當鮮活的存在于生活中。傳統工藝不僅是源自于農耕文明的一種勞作形式,更是承載著鄉村豐富的民俗文化。“手工藝是我們這個民族數千年延續不斷的造物的文脈,存在于鄉土百姓衣食住行日常用度之間,承載人們的審美情感、造物智慧和倫理思想。”(1)潘魯生:《關于農村文化建設的思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傳統工藝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一個切入點,將是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村民就業,傳承民俗文化的一個突破口。當下,傳統工藝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此依托的鄉村都在各自尋找適合的解決路徑,手藝人的發展也面臨著多樣的選擇,本文將結合相關田野調查案例,對鄉村傳統工藝類非遺的發展路徑進行深入探討,以期更加系統的對鄉村傳統工藝類非遺的振興發展提供新思路。

一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傳統工藝類非遺保護

(一)目前總體情況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見》中對鄉村振興進行了詳細的戰略部署,并提出了挖掘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的理念;2018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編制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提出“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大力推動農村地區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2)《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926/c1001-30315263-2.html,報道日期:2018年9月26日。等。由此可見,傳統工藝在鄉村振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鄉村特有的品牌,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留在鄉村,讓空心的鄉村充滿生機。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傳統工藝便開始凸顯其影響力,手藝人也在逐漸獲得重視。到本世紀初,傳統工藝項目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并成為了各省、市、地區的關注對象,傳統工藝的手工性及創造性成為目前鄉村工藝發展的焦點。目前,學術界對于鄉村振興和傳統工藝的研究集中于2018年到2019年,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鄉村中傳統工藝的振興發展問題,有如田家榛、劉春、羅明金、潘鴻飛、王瀟、馬勇等,關注到了鄉村中傳統工藝的發展,并對目前所遇到的傳統工藝品牌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探討(3)觀點見于田家榛、孫煒琳《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鄉村傳統工藝發展路徑分析及展望》,《農業展望》2019年第2期;劉春《手工藝村落與傳統鄉村文化的演變歷程》,《中國民族報》2017年2月24日第6版;羅明金《武陵山區傳統民族手工藝傳承與村落振興研究》,《安徽建筑》2018年第2期;潘鴻飛《利用傳統手工藝推進鄉村振興路徑淺析》,《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王瀟《傳統手工藝的再生產研究》,西安美術學院2016年博士論文,第37頁;馬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閾下的鄉村振興——基于傳統工藝的發展》,《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2期。;季中揚、許春燕、吳化雨從特色工藝產品和鄉村旅游的角度進行了市場分析(4)觀點見于季中揚、陳宇《論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性保護》,《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許春燕《“守藝·旅游·鄉村振興——2018第三屆傳統工藝青年論壇”綜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吳化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滇西民族手工藝生產性保護現狀思考》,《湖南包裝》2019年第1期。;趙安、榮樹云從非遺傳承人的角度對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研修研培計劃的可行性進行的探討(5)觀點見于趙安《“文化+旅游”視域下的南通傳統工藝助力鄉村振興研究》,《藝術研究》2019年第2期;榮樹云《“非遺”語境中民間藝人社會身份的構建與認同——以山東濰坊年畫藝人為例》,《民族藝術》2018年第1期。;羅京艷、安麗哲等提到了手工藝品與科學技術和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問題(6)觀點見于羅京艷、周秦羽《裂變中的傳承:鄉村振興戰略中黔東南傳統手工藝的設計再生》,《貴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12期;安麗哲《從歷史功能論角度談傳統手工藝的復興——以濰坊風箏為例》,《民族藝術》2018年第4期。。

在國外傳統工藝振興方面,日本多次修訂關于傳統工藝振興的條例,并成立了“日本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協會”;法國建立了“手工藝行業理事會”,并對傳統手工藝有專門的經費補貼;(7)崔明奕:《作為傳統手工藝載體的古村落保護》,深圳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第7頁。此外,包括日本的“造村運動”、韓國的“新村運動”、德國的“村莊更新運動”均有提出振興鄉村文化,發展特色產品的理念。在19世紀后半葉西方國家中,約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等為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開啟了良好的開端,在日本有柳宗悅、鹽野米松等人專注與手工藝研究,在中國同樣有費孝通、杭間、呂品田等在傳統手工藝方面身體力行,并出版了多本相關書籍。(8)參見陶皖蒙《鄉村手工藝產品創新設計研究》,安徽大學2018年碩士論文,第2頁。

(二)作為非遺的鄉村傳統工藝的價值

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傳統手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內容出現。截止2019年,傳統美術與傳統技藝類入選國家級、省級、市級及縣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多達上萬項,在目前國家公布的前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傳統美術與傳統技藝類項目達868項,在截止2018年的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數達896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工藝)(單位: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統工藝)(單位:人)

以上兩張表格僅是對國家級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的統計,各省、市、縣級數目尚未統計其中,傳統工藝類項目在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中涉及較多,從表中可以看出傳統工藝類項目除2008年出現較大數額增加外,基本保持穩定增長趨勢。相關的代表性傳承人除2008年空缺外,在2018年出現大額增加,也由此可以看出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引導,使得大量手藝人提升了名錄意識,加深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

與傳統音樂、民間文學等非遺類型相比,傳統工藝一直在生產和產生著物質形態的作品,且與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商業貿易和經濟往來息息相關。因而,作為非遺的鄉村傳統工藝至少具有著技術和藝術審美兩方面的價值。其一,技術價值。手藝人在對原材料進行選擇和加工的過程中,自然的產生一種對原材料和自然景觀環境的認知。例如:河南省級非遺項目捶草印花的傳承人曾在訪談中告知筆者,她平時最喜歡用老鸛草做捶草印花的裝飾材料,因為創作的大量需要,她也對植物的生長環境和性狀做了深入研究, 老鸛草喜歡濕潤的環境,多生長于草叢中或樹林下,適宜在夏、秋兩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所以她平時會在夏秋兩季采摘后在家中冰箱中存放,保證植物汁液不過度流失(9)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河南省級傳承人朱老師;訪談時間:2018年11月8日;訪談地點: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朱老師家中。。手藝人在對原材料的加工過程中,自然根據創作習慣形成了一套加工工藝,并存在著細致的加工技術要求,這些大多是經驗智慧的總結,有些很難用機器所替代。例如:在面塑制作技藝中,前期需要對面粉、蜂蜜及多種化學元素進行配比,用量的不同,以及不同的蒸制和存放時間直接影響著面塑的手感和作品效果,但具體的用量全是平日的經驗總結,無法用機器進行替代。

其二,審美價值。郭沫若在論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時寫道:“鑄器之意本在服用,其或施以文鏤,巧其形制,以求美觀,在作器者庸或于潛意識之下,自發揮愛美之本能,然其究極 仍不外有便于實用也。”(10)郭沫若:《青銅時代》,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第314頁。徐藝乙教授認為,“民間工藝美術中的絕大部分,都帶有較為明顯的審美傾向。”(11)徐藝乙:《關于民間美術的調研工作》,《民藝》2019年第1期。談及審美傾向,張道一教授提出,“審美的作用重在精神,而實用的作用則偏于物質。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都能夠在工藝美術上得到體現。它不僅在精神上、文化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在物質上、經濟上也具有重大的意義。”(12)張道一:《工藝美術的性質和特點》,《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82年第4期。傳統手工藝品一開始的產生只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隨著經濟貿易的往來,一部分手工藝品便為了滿足人們對造型和裝飾的需求發生改變,更加追求藝術欣賞價值,因而手工藝品也呈現出了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工藝品首先是實用物,是在一定的生活條件、場合和環境中使用的,是在這實用的前提下將美物化,將物美化。”(13)張道一:《工藝美術的性質和特點》。傳統手工藝者自然會受到從小生長的故土的鄉土藝術的熏陶,他的身上便注入了傳統的審美思想,且永遠不會泯滅(14)張道一:《我所認識的藝術美學》,《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而其中的精神內涵所體現的社會文化,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給人以啟迪和聯想的作用。徐藝乙教授認為,這一作用,便是這些“美化的物”所帶來的民間社會文化知識的教科書的作用。(15)徐藝乙、張道一:《論民間美術的特征[提要]》,《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87年第4期。例如:澄泥硯一開始只是為了滿足墨汁的存放這一實用價值,但后期又增加了鎮紙、擱筆等功能,又由于文人雅士的不同喜好,產生了多種造型樣式,例如在硯體上雕刻荷花、祥云、龍紋、翠竹等紋飾,表達身份的象征、品格的追求和對吉祥美好的向往等。

二、鄉村傳統工藝類非遺的發展困境

(一) 鄉村部分傳統工藝類非遺的衰微

鄉村傳統工藝類非遺與日常生活的疏離。昔日部分鄉村傳統工藝是作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出現的,其作為審美的功能并不明顯、也沒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今,這些工藝品作為日常生活用品或生產工具的使用越發減少,甚至出現了疏離,甚至成為了鄉村博物館的展品。又由于村中很多青年選擇外出打工謀生,導致很多工藝類非遺后繼乏人。例如:竹編的扇面、需要手拉的風箱、人力或畜力水車等等,已經在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筆者2017年在浙江省河陽村調研時曾采訪到一位村中的箍桶匠朱師傅,他說自己當年學徒時住在師傅家兩年多拜師學藝,當時村里人盛米飯、盛水或其他糧食大多用木桶,但由于木桶很容易開裂,便少不了去找箍桶匠修桶或買一個更好質量的桶,箍桶匠朱師傅回憶那時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有時還要住在別人家做桶或是修桶。但如今,自己生活的鄉村已經被開發成了旅游景點,來找自己修桶或是做桶的人也越來越少了,甚至這門手藝如今已變成一個非遺表演項目,有游客來參觀朱師傅便向游客們表演介紹一番。(16)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B(為保護傳承人隱私,在此以英文字母代替);訪談時間:2017年7月8日;訪談地點: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河陽村。

工藝品成了批量化生產的旅游產品。旅游業的發展固然可以給鄉村的傳統工藝類非遺產品帶來經濟效益,但也存在著另一層面的沖擊。有的鄉村會為了吸引或迎合游客的喜好,銷售與本地的環境、風土人情毫不相關的工藝產品,或是手工程度很低的半工業品,或直接從外地大量引進、批發售賣。這就容易出現傳統手工藝品過度商品化的現象,丟失了本地的民族特色,趨于同質化。例如:機器加工的民族刺繡書包、各類木雕小擺件、珠串、銀飾、陶瓷玩偶等等。這一現象的產生,迎合了部分游客只想以一個物件來證明自己到此一游的紀念,因而不會對工藝產生過多的追求,容易出現粗制濫造、以次充好的現象,反倒會拉低同類型工藝品的銷售價格。

旅游業是振興地方傳統工藝的手段,但本質上需要振興的是傳統工藝本身。傳統工藝在生產流通的過程中切不可丟失本地域的特色文化、民族特點。將這些文化融合在工藝品中,也是一種文化的傳遞,這樣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不同鄉村文化的差異性,從而促進地方傳統工藝類非遺的發展。此外,生產性保護的宗旨是不能丟失手工參與的傳統,以及其中的文化內涵,切不可由機器來替代手工進行全流程的產業化生產,這樣的傳統工藝品只能徒有其名。

(二) 手藝人保護意識的欠缺

部分傳承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作私產占為己有。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加大,鄉村中的多種傳統手工藝項目相繼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級別較高或是瀕臨消失的項目國家或地方政府也會予以一定的資金扶持。使得部分手藝人認識到了自己這門手藝的重要性,產生了高度的保護意識。之前可能還會和旁人交流的手工技藝在評上非遺項目后反倒變得高度保密,只傳授給自己的家人,卻不會告知其他的求學者。這是保護意識的一種極端狀態,反倒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缺失。筆者在一次傳統工藝類非遺傳承人培訓的實踐課中看到,有的傳承人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時,會故意坐在較為偏僻的位置,使自己的工藝步驟不能完全的展現在他人面前,若有其他傳承人過來圍觀,他們還會有所遮攔,對于別人在步驟方面的問詢,也是含糊其辭,避而不言。在完成一件作品后,會立刻放到桌下或袋子里,不愿意向他人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在群體中延續,而不是被某個人或某些人占為己有。

反倒在更多時候可以發現,那些愿意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的傳承人能獲得更多手藝創作上的新思路,在互相交流中獲得新的靈感,例如,在天津大學2019年舉辦的面塑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班上,一部分學員擅長傳統的花饃制作,另一部分學員更傾向于人物肖像的面塑制作,在全班學員共同的實踐課中,面塑與花饃學員共同交流學習,在花饃作品中增加面塑的造型使得作品更具創意效果,也拓寬了之前單一產品的銷售路徑。

部分傳承人缺乏知識產權意識。在對傳承人的采訪調研中筆者發現,部分傳承人對自己的手工藝作品的知識產權意識較為薄弱,甚至對什么是非遺,以及自己從事的這門手藝屬于非遺的哪個類別都不甚清楚。傳承人產生知識產權意識的過程大概需要經過,先了解什么是非遺,自己的作品屬于非遺中的哪一類別,再到提升對自己工藝作品的保護意識,最后到獲取維護工藝作品知識產權意識的途徑這幾個過程。對自己作品知識產權的維護,主要體現在注冊個人商標、注冊作品專利、注冊個人的工作室、研究所或公司等方面。通過筆者對近兩年的非遺傳承人培訓班的調查可以發現,傳承人的作品維權意識在普遍提高。

例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統美術類的黎侯虎制作技藝的傳承人高秋英老師,被稱作中國第一虎的創作者。她的虎因為1998年的虎年郵票而遠近聞名,當時郵政局長與高秋英老師聯合辦了一個企業,生產黎侯虎。但由于高老師在里面只負責技術,并培訓大量的學員制作黎侯虎,所以即便黎侯虎的銷量很大,高老師并沒有得到來自銷售方面的收益。隨著黎侯虎的名氣越來越大,來學黎侯虎制作技藝的學員也越來越多,此后出現的問題便是很多人都開始模仿高老師的黎侯虎,并打著黎侯虎的旗號開始私自售賣,反倒使得高老師本人的作品銷量受到沖擊。(17)馬知遙、唐娜、劉曉琰:《布老虎尋蹤——北方三省布老虎活態調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2頁。高老師缺乏的便是知識產權意識,如果當時為每一件黎候虎的設計樣式注冊了商標,就不會出現仿制品占領原創品市場的現象。

盲目加盟非遺特色園區。隨著非遺熱在城鄉之間刮起一股熱潮,使很多商人看到了其中的投資價值。一些地方開始建設特色小鎮、非遺城、非遺一條街、非遺工坊、非遺產業園區等等,不乏很多都給手藝人們提供了交流、展示推銷自己作品的平臺,給藝人們帶來很大收益。但也有一些企業借此聯絡藝人們入股或者投資,卻遲遲不見展覽平臺的搭建,從而成為一場地產交易。或者平臺搭建好后,藝人們紛紛將自己的作品擺入其中,卻沒有顧客來觀看購買,成了一個主辦方“邀功請賞”的平臺。面塑傳承人F告訴筆者,2017年有一家公司找到他和其他手藝人,說要在當地建設一個非遺特色園區,邀請他們投資加盟,只需要簽訂一份協議書,并給十萬元,便可以有自己的一間店面用于展示銷售,銷售的所有收益歸手藝人自己所有。一時間,吸引了很多手藝人前來,大家積極地裝修著分給自己的店面。卻沒成想錢交了,店鋪裝修好了,整日來參觀的都是各類官員領導,藝人們還要陪同介紹,卻沒有多少顧客光顧。手藝人還不能擅自帶走自己展示在店鋪上的作品,引發了眾多手藝人的不滿。(18)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F(為保護傳承人隱私,在此以英文字母代替);訪談時間:2019年8月5日;訪談地點: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由此,手藝人們在加入各類工坊或企業時一定要提高個人和作品的維權意識,對加盟企業或園區多做詳細的考量,以免產生較大損失。

(三)鄉村傳統手工藝人身份轉變帶來的問題

頭銜代表著技藝的高低和機會的獲得。以前在鄉村中默默無聞的手藝人通過獲得“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等身份頭銜,從而獲得了更多的社會和身份的認同。“從社會認同來看,這些藝人作為一種社會實體,從而得到社會的接受和認可,并向他者證明自身存在的合法化以及存在的必要性。民間藝人完成由農民到非遺傳承人身份的轉變,需要同時具備個人技能、至少三代的傳承譜系以及從業年限等基本要求和各種社會身份頭銜等外在要求。”(19)榮樹云:《“非遺”語境中民間藝人社會身份的構建與認同——以山東濰坊年畫藝人為例》,《民族藝術》2018年第1期。很多手藝人之前對非遺的評選并不了解,當發現身邊有其他手藝人評選上傳承人后獲得了更多參展參賽的機會,甚至很多媒體和地方組織只以稱號來評判藝人水平的高低,以至于在參展中也能獲得位置更好的展位,并受到媒體的采訪報道,使得藝人們對這些“頭銜”的評選產生關注。

但也并不是有了非遺傳承人的頭銜就等同于獲得財富的來源,傳承人W說:“縣市級的傳承人是得不到國家經費支持的,很多機會自然是比不上省級或者是國家級傳承人。”(20)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W(為保護傳承人隱私,在此以英文字母代替);訪談時間:2019年8月1日;訪談地點: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河南省靈寶市布老虎技藝傳承人Z說:“目前傳承人的身份獲得的收益無法支撐日常生活的開銷,還需要依靠家中的果園、莊稼地以及外出打工獲得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所需。”(21)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Z(為保護傳承人隱私,在此以英文字母代替);訪談時間:2018年11月8日;訪談地點:河南省靈寶市被采訪人家中。甘肅省平涼市面塑技藝傳承人X說:“目前我的工作室就是家,平日里還需要推著三輪車去街上賣面供來供家里的孩子上學。”(22)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X(為保護傳承人隱私,在此以英文字母代替);訪談時間:2019年8月10日;訪談地點: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也正是因此,大批的縣市級傳承人每年都在積極的參與傳承人的申報工作。但不同級別的頭銜并不能代表著傳承人技藝的高低,筆者了解到很多手藝人因為對申報流程的不熟悉、獲得消息出現了延誤、受到地方關系網的限制、項目名額限制、徒弟在師父不知曉的情況下申報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非遺傳承人的級別或項目申報受到限制。

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只能有一位的尷尬。筆者在多地調研中發現,有的地方從事某一項技藝的手藝人并非只有一位,且兩人的手工技藝能力、家族或師徒傳承譜系,以及從業年限等均不相上下,但兩人作為傳承人的級別卻不相同。或者高一級別的傳承人的技藝水平低于低一級別的傳承人。然而兩位傳承人在獲得的資源上會出現差距,這些并不是技藝水平造成的。針對此問題,筆者認為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對非遺項目的普查力度,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或活動參與機會,避免打消手藝人傳承的積極性。另一層面,傳承人可選取該技藝在其他領域的的突出特點,以其他相關名稱嘗試申報,例如,如果該地區已經有布老虎制作技藝這樣的項目,則可以考慮申報布藝類項目以增加可能性。

大量的時間、精力的投入。該問題體現在申報前和申報后。傳承人W告知筆者,由于很多傳承人對現代辦公軟件的操作不夠熟悉,掌握攝像能力的更是少數,所以在前期申報材料的準備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他在準備市級申報材料的過程中前后花了有一萬多元,準備了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有的手藝人本身經濟比較拮據,可能會因為無法拿出大量的資金來準備申報材料,而錯失傳承人的稱號。傳承人Y說,自獲得傳承人稱號后,獲得了很多機會的同時,還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參加很多會議和活動,有的和自身的非遺項目關聯并不大。成為村里的“紅人”后,幾乎每周都要接待大大小小的參觀和交流活動,反倒占用了很多創作作品的時間,很多作品只能熬夜來做,身體狀況大不如前。(23)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Y(為保護傳承人隱私,在此以英文字母代替);訪談時間:2018年7月20日;訪談地點: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針對這一現象,筆者認為年紀較大的傳承人需要尋求年紀較輕的徒弟或家人來協助手藝創作,或是人員接待、準備材料等,相應的形成一個團隊,更有利于今后的發展。

(四)缺乏手工藝與市場的中介人

在筆者與多位手工藝傳承人進行口述史訪談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同時具備手工藝研發創作、現代辦公軟件的編輯整理、網絡電商及實體平臺的銷售以及有一副好口才、可以向大家直觀介紹自己作品創作理念的手藝人寥寥無幾。如今,較有資歷的手藝人多集中于40歲至70歲,年紀越大的手藝人越不擅長電商平臺的操作,往往需要尋求家中年輕一輩的幫助,但由于家中的年輕人不一定繼續傳承了這門手藝,無法把大量時間用于協助老一輩手藝人的宣傳和銷售,便會導致大量的手工藝品無人問津。與此同時,對這一手工藝品非常感興趣的群體也會因為無法從網絡平臺或其他渠道獲得這一作品的信息而導致求“作”無門的現象。此外,一部分手藝人的困惑是對作品的技藝程度已經十分的嫻熟,但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較低,或者不擅長表達的緣故,不能很好的講出自己的創作理念,會因為產品介紹無法吸引顧客而失去訂單。還有一部分手藝人的困惑是面對各種國際性質的大展,由于自己不具備英語溝通的能力,而錯失了大量國際訂單的現象。種種困惑的產生,使得一位可以將手藝人與市場相溝通的文化中介人顯得尤為重要。

“在非遺發展的今天,如果要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廣泛的認可并獲得可觀的經濟回報,需要既懂市場又懂營銷熱愛非遺的專門的非遺職業中介人,或稱文化經紀人。”(24)馬知遙、劉智英、劉垚瑤:《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幾個關鍵性問題》,《民俗研究》2019年第6期。他們能夠及時掌握全國對傳統工藝非遺市場的產品需求,并且懂得非遺發展和前進的規律,以及和前沿市場和國際市場接軌的能力。這樣一批非遺中介人的加入,將會極大的解決部分手藝人的困惑,讓傳統工藝品的銷售少走一些彎路,也給手藝人留出了更多創作創新作品的時間,實屬一舉兩得。筆者試想,這樣一批中介人也許可以考慮從當下的非遺行業協會組織中產生,比從零開始的培養會相對省時省力。

三、鄉村傳統工藝類非遺 的保護和發展路徑

(一) 傳統工藝與科技的融合

傳統工藝與機器的結合。“手與機器的根本區別在于,手總是與心相連,而機器則是無心的。所以手工藝作業中會發生奇跡,因為那不是單純的手在勞動,背后有心的控制,手制作物品,給予勞動的快樂,使人遵守道德,這是賦予物品美之性質的因素。所以,手工藝作業也可以說成是心之作業。”(25)[日]柳宗悅:《日本手工藝》,張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3頁。這是柳宗悅對于手工與機器區別的概括。在工業化發展的浪潮中,不可一味的堅持手工而排斥機器的參與,也不能大力主張用機器替代手工的理念。機器生產存在兩面性,一方面可以帶來高新的科技、材料和便捷的技術,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環境污染的可能性。因而如何有效的借助機器的力量,并且還可以保證手工藝的生態化發展便成為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話題。

在山西省潞城市的調研中,布老虎制作技藝傳承人劉海蘭告知筆者,以前她廠里所有的布老虎都是純手工制作,但有一年時值虎年,布老虎的訂單格外多,一時間導致供不應求,喪失了很多訂單。基于那次的經驗,劉海蘭決定引進機器加工制作布老虎輪廓,提前批量性趕制一批胚樣留存,以備不時之需。當有大訂單來時,只需要在胚樣的基礎上手工添加布老虎的眼、耳、口、鼻、胡須、花紋等裝飾零件即可,大大加快了生產效率。(26)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L(為保護傳承人隱私,在此以英文字母代替);訪談時間:2018年10月16日;訪談地點:山西省潞城市北莊村。又例如,在花饃的制作中常常需要揉很大塊的面團,并且給面團上色,如果純由手工制作費時費力不說,化學染色劑直接與皮膚長期接觸也不利于人體健康,于是花饃藝人們便在制作過程中加入了壓面機的來替代這一工作,大大減輕了藝人們的工作量。

傳統工藝與機器的融合目前呈現多層次發展的現象,其一,走純手工制作的高端收藏品路線,價位普遍較高;其二,走分工合作的理念,由村中多人分工協作,進行零部件的手工加工工作,最后再統一合成,價位較第一類稍低;其三,采用手工與機器協同制作,提高工藝品生產效率,價位較第二類稍低;其四,完全由機器制作,進行批量化生產,因此價格較為低廉,且已背離手工藝品的初衷,單獨片面發展難以長久。

網絡技術帶來新契機。由于很多傳統工藝分布在較為邊遠的鄉村地區,交通和信息的制約導致銷售規模較小、利潤較低,只能在本地或熟人圈內進行銷售,電子商務平臺便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可以將作品遠銷國內外。例如,2016年12月,山東省非遺保護中心官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互聯網在線交易交流平臺——聚匠網產生。在平臺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匯集了295位非遺傳承人入駐,967件非遺商品在線銷售。在與手藝人的訪談中,筆者發現很多人已經加入了淘寶店、微店、亞馬遜、快手、抖音、百度直播、微博等多種電商平臺,進行直播或者圖片解說式銷售。也有的手藝人在直播中成了有上萬粉絲的網紅。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微信,平常比較喜歡編輯寫作的藝人便推出了個人公眾號進行宣傳,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一些平日里銷售圈子較小的手藝人通過網絡自媒體漸漸擁有自己固定的客戶,從而提升了將這份手藝堅持下去的信心。

“生態+科技”的理念。在振興鄉村文化和經濟的過程中,同時做到生態環境的保護才能使傳統工藝得到可持續發展。正如方李莉所言,“取代工業文明的必然是生態文明,這樣的文明形象和生產方式有點類似農業文明的回歸,當然,其是建立在高度智能化和新能源以及新材料和互聯網的基礎之上的。”(27)方李莉:《傳統手工藝的復興與生態中國之路》,《民俗研究》2017年第6期。并提出了讓手工技藝與 3D 打印、電腦和網絡相結合的理念。羅京艷提出了傳統手工藝的數字化開發模式,在相應展館中,采用數字化虛擬呈現的模式,引用3D影像、圖文聲像等多媒體表現手段,在網絡虛擬平臺利用APP等新的移動互動方式,多角度地呈現傳統手工藝。(28)羅京艷、周秦羽:《裂變中的傳承:鄉村振興戰略中黔東南傳統手工藝的設計再生》,《貴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12期。

(二) 通過打造特色手工藝品發展鄉村旅游

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手工藝品。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提到,“以各地資源稟賦和獨特的歷史文化為基礎,有序開發優勢特色資源,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29)《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926/c1001-30315263-2.html,報道日期:2018年9月26日。關于對“一村一品”的理解,吳化雨認為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發揮本地資源優勢,“村”不一定是行政意義上的自然村,也可以擴展到鄉鎮,“品”則是指該地域的“品牌”化產業。(30)吳化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滇西民族手工藝生產性保護現狀思考》,《湖南包裝》2019年第1期。目前,已經有多個鄉村極力打造鄉村特色品牌手工藝,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鄉村的振興。諸如:臨沂地區水系發達,適合杞柳的生長,依托柳編產業帶動了當地100多個鄉村,近15萬農民的參與,柳編成為了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方式;(31)王瀟:《傳統手工藝的再生產研究》,西安美術學院2016年博士論文,第69頁。山西省潞城市布老虎制作技藝傳承人劉海蘭先后走遍全市9個鄉鎮、56個村委舉辦的200余期培訓班,簽約了三百多名員工,其中女性員工占比高達百分之八十,為周邊婦女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帶動了小范圍的鄉村振興。此外,類似的案例還有大理周城的扎染,安德鎮安龍村小微盆景制作技藝等等。傳統手工藝已經在逐漸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的品牌。

傳統工藝類非遺在市場的需求中,逐漸構建起自己的品牌,進行著活態化的發展。如果中國不同的鄉村都可以發展出屬于自己的傳統工藝品牌,帶動當地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會是另一番鄉村景觀的呈現。手藝凝結著文化,文化帶動著經濟,將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愿意留在鄉村,促進鄉村的振興發展。

發展以傳統工藝主打的鄉村旅游。鄉村可依據特色手工藝品牌的建立,開發鄉村旅游項目,也可通過鄉村旅游來促進鄉村手工藝品牌的發展。非遺工坊及相關存續空間的發展成為本地人尋找鄉村記憶,外地人找尋鄉村文化的一個旅游景點。例如,許春燕在其文章中提及的上海樂創益“去遠鄉學手藝”公益旅游項目,目標選定的是每年年收入低于三千元的少數民族村寨的貧困戶,旅行者可報名去村寨中向這些村民們學習手工藝并支付相關的學習費用,這樣既促進了手工藝和地方文化的傳播,也促進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32)許春燕:《“守藝·旅游·鄉村振興——2018第三屆傳統工藝青年論壇”綜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截止2019年12月,樂創益項目已經在全國六個省區12個少數民族村寨落地。

此外,作為鄉村中的手工藝人,在向游客宣傳自己作品的同時,也會將自己的展示間進行與地方文化相契合的裝飾,并在個人著裝上與個人的工藝品文化更加貼合,例如穿戴地方民族服飾或是自己扎染的服裝、刺繡的旗袍、用土布制作的漢服一類,強化參觀者的文化認知,將自己打造成地方性知識的“代言人”。

(三) 傳統工藝類非遺空間的建立

市集——鄉村的傳統工藝空間。市集,是鄉村中傳統工藝匯集的天然場所,不僅是作品的銷售空間,也是文化和技藝的交流空間。與此相類似的,便是鄉村中的各類廟會活動和民俗文化節慶活動。在筆者調研過的鄉村中,江西省撫州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和河南省靈寶市陽平鎮程村鄉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市集文化,村里的手藝人會在固定的日子去趕集,手藝人們坐在一起切磋技藝也互相競爭客源,十分熱鬧。一些沒有固定工作的村民們(以婦女居多)大多會去市集上轉轉,遇到感興趣的手藝也會邊問詢邊學習,若是拜師成功也可以跟著學一些手藝活,從而促進了村民們的就業。

由政府或企業設立的產業園區。在一些地區,政府為了促進傳統工藝類非遺的發展,會由政府或企業出資搭建文化產業園區,無償或低價提供場地及相關材料等。對手藝人,尤其是瀕危的非遺項目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傳統工藝的發展以及大量消費者的光顧,也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例如:浙江寧波的慈城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河南鄭州的良庫工舍等等。

工坊+扶貧。在2018年發布的《關于大力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助力精準扶貧的通知》中,提及了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設立,并形成傳統工藝的生產培訓和交流展示空間,“非遺+扶貧”的理念也一并提出。來自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洽川的葫蘆烙畫及雕刻技藝傳承人李菲,也是天津大學葫蘆雕刻技藝研培班的學員。在參加完研培班的培訓后,李菲夫婦在當地建立了葫蘆種植專業合作社,集葫蘆種植、加工、雕刻烙畫及展示銷售為一體,主動參與縣里的扶貧工作,接收了一批殘疾人群作為學徒,解決了當地部分貧困和殘疾人群就業難的問題。截止2018年,他們免費培訓農民630人次,幫助貧困戶16戶,提供就業人數60人次,創造社會經濟效益220萬元,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好評。

DIY+文創。關于傳統工藝與文創的發展,可以借用秋山利輝對于“守破離”的定義:“一開始忠實于‘守護’師傅傳授的形式,然后‘打破’這個形式、自己加以應用,最后‘離開’形式開創自己的新境界。”(33)秋山利輝、陳曉麗:《一流匠人的成長之路》,《設計》2016年第6期。有些傳統工藝的發展是不能一味的堅守原汁原味的,必須要結合現當代的潮流有所改變,有所創新。如今,文創產品的新興發展贏得了廣大年輕群體的喜愛,以布老虎制作技藝為例,布偶樣貌的布老虎在青年群體中的適用范圍可能并不大,但是如果在工藝不變的基礎上,將其改制成帶有老虎頭樣貌的錢包、布袋、服裝、耳環、項鏈、鑰匙扣甚至是書簽便會在文藝青年中打開一條銷路。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吸引熱愛手工藝的年輕人加入到手工藝的學習和創作中,即DIY(Do It Yourself),他們將會成為傳統工藝潛在的經營者和生產者,和具有創造力的新生力量。此外,DIY的手工創作也可以成為都市心理壓力較大的工作者一種解壓和放松身心的良策。

(四) 高校非遺傳承人研修研培計劃的帶動

非遺和傳承人進校園。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設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自2015年起,截止目前已經有110多所高校加入,理論加實踐的授課模式在拓寬手藝人眼界的同時也增加了他們對于個人手藝的文化自信。同時研培計劃與精準扶貧的結合,也較好的解決了困難地區手藝人展銷平臺少、理論經驗不足的問題。例如:天津大學自2018年加入研培計劃以來,以傳統工藝為主要設班方向,先后舉辦布老虎制作技藝、葫蘆雕刻制作技藝、面塑制作技藝以及木雕技藝四期培訓班,招生面向中西部貧困地區傾斜,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又安排學員進行相關民間藝術實地考察和學習鞏固,與行業內較有口碑的工藝美術大師面對面交流,進而加強學員在產品市場化建設、衍生品開發、現代傳媒與品牌意識方面的能力建設。在常規課程的基礎上,研培計劃課題組專門邀請了非遺研究大家、名家、新銳就非遺法、非遺的內涵、非遺的具體保護案例、非遺和傳統工藝的關系等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和深入探討,此外,地方媒體和微信自媒體也在對學員們進行跟蹤宣傳報道。手藝人們的到來同樣是高校理論科研的一次機遇,安排學生與手藝人面對面交流學習,并進行口述史的訪談整理,也獲得了科研寫作和藝人檔案存留的一手資料。結業展的舉辦對藝人們來說同樣是一次面向市民和高校師生難得的展示與宣傳機會。布老虎技藝傳承人Q激動地說:“以前只知道我們的手藝活算非遺,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非遺,專家教授們的講座讓我知道了非遺的內涵以及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肩上要保護和傳承這份手藝的重擔。和班里其他手藝人的交流學習,讓我大開眼界,以前在村里根本見不到這么多新花樣,我也要想辦法去創新自己的作品,讓更多人喜歡。”(34)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Q(為保護傳承人隱私,在此以英文字母代替);訪談時間:2018年7月31日;訪談地點: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

高校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中國出現與手工藝相關的職業技術院校大概在20世紀以后,相關的職業技術學院和高等院校也在傳統手工藝方面培養出了一批理論與實操兼具的專業化人才。例如:蘇州工藝美術學院開設了桃花塢木板年畫和蘇繡等的專科或本科課程;來自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的張靜老師在學校創辦了“非遺文創藝術設計張靜工作室”。張老師既是一名高校教師同樣也是一位木雕技藝的傳承人,工作室面向本校的學生培訓教授木雕技藝,并定期舉辦相關的手工藝競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為傳統工藝培養了理論與實踐兼具的年輕力量,必將為傳統工藝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面向農村的手工技藝培訓。可針對農村中的婦女、殘疾人以及待業人員、相關愛好者開設相關的手工技藝培訓課程,激發大家對手藝的熱愛,進而愿意發展成為一種職業。“在汶川地震后,當地婦聯在受災害較嚴重的地區,免費培訓羌繡、蜀繡等傳統工藝,幫助地方婦女再就業,傳統工藝在扶貧就業方面起到了極大的作用。”(35)王燕:《傳統手工藝的現代傳承》,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年,第102頁。此外,可在鄉村開設老年大學,目前,已經有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老年大學、山東省濱州惠民縣孫武街道王道仁村老年大學等等相繼成立,在老年大學中開設傳統手工藝課程既有利于老年人娛樂身心,又能感受到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樂趣,對于手藝人來說也是文化技藝的交流學習過程,并形成良好的鄉村氛圍。河南省布老虎技藝傳承人N告訴筆者,以前做的布老虎身上的花紋都很單一,自從在老年大學學了牡丹繪畫后,牡丹圖案便成了她今后作品的一大亮點,并且獲得了比以前更好的銷量。(36)根據筆者訪談記錄整理。訪談對象:N(為保護傳承人隱私,在此以英文字母代替);訪談時間:2018年11月7日;訪談地點:河南省三門峽市。

網絡在線學習。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更加的便捷了鄉村中因為交通距離或是家庭或個人原因無法外出完成傳統工藝學習的村民們。對一些村民來說,長期拜師學藝或是支付高昂的學費來學習傳統工藝是十分困難的,網絡中的視頻授課或是技藝的交流便成為了傳承人學習交流技藝的一種方式,大大降低了學習成本。掌握熟練技藝的手藝人也可通過直播平臺錄制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視頻,供不同學藝水平的學習者學習,這一方法同樣可用于中小學的“非遺進校園”的相關課程中,便捷那些沒有辦法請到傳承人進校園的中小學進行在線學習。據筆者了解到,目前由上海交通大學現代設計研究所聯合奧依開放創新學院打造了共89講、約900分鐘的產品創新設計網絡視頻課程,便捷了手藝人們的學習路徑。“由優酷聯合傳統工藝與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保護協會共同發起的“非遺公開課”公益直播項目,自上線以來吸引了超過500萬人在線學習傳統非遺技藝,讓更多人從不同維度認識了解到了傳統工藝之美。”(37)《非遺傳承人喊你來上網課啦》,人民網,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20/0313/c1007-31631442.html,報道日期:2020年3月13日。

一名出色的手藝人,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藝,還需要其他多方面的藝術和人文素養。綜合能力更加全面的藝人,自然也會獲得較多的發展機會,創作出更多富于靈感的作品,得到大眾的接受和喜愛。正如王燕所說:“藝人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是區別一個藝人和匠人之間的微妙因素。”(38)王燕:《傳統手工藝的現代傳承》,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年,第86頁。

結 語

馬林諾夫斯基在《文化論》中說:“一切文化要素,若我們的看法是對的,一定都是在活動著,發揮作用,而且是有效的”。(39)[英]馬林諾夫斯基:《文化論》,費孝通等譯,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 14 頁。傳統工藝的發展亦是如此。傳統工藝類非遺從源頭看大多源自人們的日常生活使用,而當這些傳統工藝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元素時,村民作為工藝產品的生產者,才可以找到長期依靠生存的條件,才能獲得更多致富的渠道,也由此助推了鄉村的振興。《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充分挖掘農村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傳統工藝,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培育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產品品牌”。(40)《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28/content_5404170.htm,報道日期:2019年6月28日。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工藝類非遺項目將成為重要的旅游消費品。鄉村振興離不開傳統工藝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以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傳統工藝在銷售的過程中,既實現著經濟價值,又完成了地方文化和風俗的傳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久久综合成人| 亚洲福利网址|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亚洲天堂久久| 欧美笫一页|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公开视频|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第1页|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中文字幕 91| www.狠狠| 网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亚洲五月激情网|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香蕉色综合| 亚洲精品第五页|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综合18p| 99精品在线看| 亚洲人免费视频| 五月激情综合网| 欧美高清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午夜国产理论|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久久先锋资源|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久久婷婷六月| 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欧美国产另类|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国产黄色爱视频|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