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慶 李斌 吳承東 張明



摘要: 研究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1.2%敵殺死(溴氰菊酯)制劑、40%氧化樂果乳油、48%噻蟲啉懸浮劑、40%毒死蜱(氯吡硫磷)乳油等6種藥劑對白首烏主要害蟲中華蘿藦肖葉甲的成蟲及幼蟲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6種藥劑對中華蘿藦肖葉甲都有一定的的防治效果,但對其成蟲和幼蟲的防治效果不盡一致。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對成蟲的防治效果較好,40%氧化樂果乳油、48%噻蟲啉懸浮劑和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對地下幼蟲的防治效果較好。
關鍵詞: 白首烏害蟲;中華蘿藦肖葉甲;藥劑;成蟲;幼蟲;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3.5;S435.67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5-0117-04
白首烏主要來源為蘿藦科鵝絨藤屬的3種植物(即戟葉牛皮消、耳葉牛皮消、隔山消)的塊根,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烏須發等功效[1-2],因具有抗癌、調節免疫和抗氧化等重要生物活性而日益受到關注[3-5]。試驗研究表明,中藥白首烏的提取物白首烏總苷對機體免疫功能有明顯的增強作用[6],耳葉牛皮消主要產于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別稱濱海白首烏,已有300余年栽培歷史,現有大面積種植[7]。
中華蘿藦肖葉甲及其幼蟲是白首烏的主要害蟲[8],在我國白首烏主要產區都有分布,每年都會發生。中華蘿藦肖葉甲(Chrysochus chinensis)屬于鞘翅目多食亞目肖葉甲科,成蟲取食植物地上葉片及嫩稍,幼蟲生活在土中,取食植物的根部,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羽化;喜食蘿藦科植物,對夾竹桃科的茶葉花,旋花科的香落,豆科的紫云英,以及地稍瓜、雀瓢等植物也會造成危害[9]。由于中華蘿藦肖葉甲成蟲在地上取食,幼蟲在地下取食,造成一蟲兩害,而且危害時期貫穿整個白首烏的田間生長期,因此危害極大,嚴重時,甚至可以造成白首烏絕收[10]。
本研究采用市場上常用的6種防治中華蘿藦肖葉甲的化學藥劑,對地上成蟲和地下幼蟲進行防治試驗,明確各種藥劑對中華蘿藦肖葉甲的防治效果,旨在為生產上防治中華蘿藦肖葉甲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主要的試驗藥劑有藥劑A: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藥劑B: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濟南仕邦農化有限公司生產)、藥劑C:1.2%敵殺死(溴氰菊酯)制劑(濟南綠邦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藥劑D:40%氧化樂果乳油(杭州慶豐農華有限公司生產)、藥劑E:48%噻蟲啉懸浮劑(南京隆信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藥劑F:40%毒死蜱(氯吡硫磷)乳油(浙江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方法
1.2.1 成蟲防效試驗
本試驗于2016年7月5日在江蘇鹽城地區白首烏生產田進行,此時田間中華蘿藦肖葉甲成蟲數量較多,處于危害盛期。
試驗設6個藥劑,由于中華蘿藦肖葉甲成蟲都不是其登記防治對象,根據藥劑使用方法分別設 1 000、2 000、3 000倍液3個濃度進行試驗,以清水作對照(CK)。小區面積為20 m2,重復3次,按隨機區組法排列。中華蘿藦肖葉甲具有白天活動取食的特性[8],清晨用彌霧機向白首烏地上莖葉噴藥,次日上午計數各小區內死蟲數及存活數,計算各處理及對照的蟲口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總蟲數=死亡數+存活數;
死亡率=死蟲數/總蟲數×100%;
校正死亡率=(處理死亡率-對照死亡率)/(1- 對照死亡率)×100%。
1.2.2 對幼蟲的防效試驗
中華蘿藦肖葉甲越冬幼蟲在5月初開始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成蟲發生盛期[10],羽化后1 d開始交尾,交配后2~4 d 開始產卵,卵產后第5天開始孵化,卵期6~18 d[8],江蘇地區幼蟲出現盛期在7月中旬。本試驗安排在7月15日噴藥。每種藥劑采用對成蟲防效最好的配比倍液進行試驗,清水作為對照(CK)。每個小區5行,行距為60 cm,株距為25 cm,小區面積20 m2,重復3次,按隨機區組法排列。
在白首烏收獲時調查塊根受中華蘿藦肖葉甲幼蟲危害情況,每小區調查中間3行,逐個檢查,記錄各級別塊根數量。受害塊根按以下標準分級:0級為塊根表面光滑,無蟲咬;1級為塊根表面較光滑,蟲咬孔只有1~2個,且蟲咬深度淺,不影響塊根商品率;2級為塊根表面可見明顯蟲咬痕跡,蟲咬孔3~5個,或者蟲咬深度中等,影響塊根商品率;3級為塊根表面明顯殘缺,蟲咬孔在5個以上,或者蟲咬深度深,嚴重影響塊根的商品率,基本無法銷售[11]。根據計算出的各處理危害指數、蟲咬率、防治效果和塊根商品率,綜合評價各種藥劑對中華蘿藦肖葉甲幼蟲的防治效果。
各指標計算公式如下:無損率:小區中0級塊根數/總塊根數×100%;一級率=小區中1級塊根數/總塊根數×100%;二級率=小區中2級塊根數/總塊根數×100%;三級率=小區中3級塊根數/總塊根 數×100%;危害指數=∑(各級受害塊根數×相應受害級數)/(調查總塊根數×最高受害級數)×100%;蟲咬率=(1級塊根數+2級塊根數+3級塊根數)/調查總塊根數×100%;防治效率=(對照區危害指數-處理區危害指數)/對照區危害指數×100%;薯塊商品率=(0級塊根數+1級塊根數)/調查總塊根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中華蘿藦肖葉甲成蟲防治效果分析
由表1可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的1 000倍液和2 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對中華蘿藦肖葉甲的防治效果較好,48%噻蟲啉懸浮劑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次之,中華蘿藦肖葉甲在以上藥劑配比施用下死亡率都達到90%以上。1.2%敵殺死制劑的防效最差,特別是在3 000倍液時,防效僅為54.17%,其1 000倍液防治效果也僅為83.65%,不是理想的防治藥劑。幾種藥劑從1 000倍液到3 000倍液,防治效果均有下降的趨勢。根據成蟲防治效果,每種藥劑下采用防效最好的配比藥液均為1 000倍液。
2.2 對中華蘿藦肖葉甲幼蟲防治效果分析
2.2.1 對中華蘿藦肖葉甲幼蟲進行防治后對品質的影響
施加藥劑噴施處理后,白首烏的根塊數和商品率顯著提高,相較于對照組,根塊數的提升幅度平均為50.1%;根塊商品率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11.0%。商品率的提高得益于藥物噴施處理顯著提高了根塊的無損率,提升幅度為 587.3%,其中B、D、E藥劑提升幅度較大,均在600%以上(圖1)。
2.2.2 對中華蘿藦肖葉甲幼蟲的防治效果
施加藥劑噴施處理后,中華蘿藦肖葉甲幼蟲的危害指數、白首烏塊根的蟲咬率都顯著降低(圖2),這表明6種藥劑對于中華蘿藦肖葉甲幼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這6種藥劑中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40%氧化樂果乳油和48%噻蟲啉懸浮劑的 1 000 倍液處理下中華蘿藦肖葉甲幼蟲的危害指數和白首烏塊根的蟲咬率都顯著低于另外3種藥劑處理,這表明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40%氧化樂果乳油和48%噻蟲啉懸浮劑的 1 000 倍液防治中華蘿藦肖葉甲幼蟲的效果更好,這與6種藥劑的防治效率結果吻合(圖2)。
3 結論與討論
由于中華蘿藦肖葉甲的成蟲具有較強的假死性,田間噴藥作業時,會有一定量的成蟲因假死而跌落于地表,受植株莖葉的遮擋,可能造成藥劑噴施不到,會影響防效。
6種藥劑對中華蘿藦肖葉甲地下幼蟲的防治效果都遠低于對成蟲的防效,這可能是由于幼蟲生活在地下,藥劑發揮作用的影響因素較多,特別是已經孵化并移動到土壤深層的幼蟲,地表噴施藥劑,很難徹底殺滅。因此對中華蘿藦肖葉甲地下幼蟲的防治,除了選擇適宜的藥劑外,適時噴施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防治效果。通過本試驗還可以看出,3種防效較好的藥劑中,40%氧化樂果乳油和48%噻蟲啉懸浮劑這2種藥劑都是具有內吸殺蟲作用的,這樣對地下深層的幼蟲也起到一定的殺滅作用。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雖然沒有內吸殺蟲作用,但因具有較強的滲透性,也可以對較深層的幼蟲起到防治作用。
6種藥劑對中華蘿藦肖葉甲都有一定的的防治效果,但對成蟲和幼蟲的防治效果不一致。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對成蟲的防治效果較好,40%氧化樂果乳油、48%噻蟲啉懸浮劑和26%氯氟·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對地下幼蟲的防治效果較好。白首烏生產過程中,前期以防治地上成蟲為主,后期以防治地下幼蟲危害為主,應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選擇不同的藥劑。另外,前期對地上成蟲的防控,也會有利于減少地下幼蟲的數量,地下幼蟲在孵化初期到3齡以前,活動范圍較小,靠近地表[8],也是防治的有利時期。此外,本試驗只研究了一次性用藥的防治效果,對于多次用藥防治的效果及施藥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肖培根. 新編中藥志[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521.
[2]李 軍,徐國鈞,徐珞珊,等. 中藥首烏類的研究──Ⅱ.原植物調查和商品鑒定[J]. 中草藥,1995(1):33-35,56.
[3]姚 楠,顧曉潔,李友賓. 白首烏中3個C21體皂苷類成分對人肺癌A549細胞生長及周期的影響[J]. 中國中藥雜志,2009,34(11):1418-1421.
[4]Peng Y R,Li Y B,Liu X D,et al. Apoptosis induced by caudatin in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SMMC7721[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08,6(3):210-213.
[5]龔淑玲,白燕萍. 白首烏化學成分研究[J]. 海峽藥學,2009,21(11):84-89.
[6]曾郁敏,邱澤計,潘愛群,等. 白首烏總苷與環磷酰胺合用對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32(3):167-169.
[7]王冬艷,張洪泉. 江蘇地產藥白首烏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5(4):13-15.
[8]吳承東,赫明濤,王 軍,等. 白首烏高產栽培管理[J]. 現代農業,2013(12):3.
[9]姜勝巧. 中華蘿藦葉甲的生活習性及飼養方法[J]. 昆蟲知識,1980(5):214-215.
[10]呂衛東,周訓芝,宋邦兵,等. 白首烏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J]. 植物醫生,2016,29(7):63-66.
[11]楊育峰,賈連東,李君霞,等. 4種藥劑對甘薯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研究[J]. 西南農業學報,2015,28(5):2075-2078.
收 稿日期:2019-10-14
基金項目:江蘇省現代農業(特糧特經)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編號:JATS[2019]234)。
作者簡介:郭樹慶(1977—),男,江蘇鹽城人,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農作物栽培研究。E-mail:12601250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