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睿
摘 要:近些年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頻繁發生,在裁判文書網中檢索“高空拋物”,就有1400余件,比如2019年6月13日,廣東深圳5歲男童被高墜玻璃砸中,最終搶救無效離世;2019年7月6日,深圳某兒童被高空墜下的瓶子砸傷,我們為這些事件痛心的同時也不由得擔心,害怕“炸彈”隨時從高空而來。最高人民法院在此前發布了《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而讓公眾頭頂上的安全有了保障。共有16條具體措施,其中最讓人關注的是準確認定高空拋物犯罪。本文將結合最高院的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中的相關規定,討論高空墜物、拋物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基本理念;刑事責任;相關建議
一、高空拋物、墜物案件頻發的原因
(一)預防和懲治高空拋物、墜物行為的基本理念不強
隨著高層建筑物數量的逐年增加,在高層居住的住戶數量也呈上升趨勢,但是高層住戶對不可預知的危險的防范理念和保護措施卻沒有隨之提高,許多住戶在搭出來的陽臺上養花、擺放物品、堆放重物等,這些物品在遇到大風天氣或是住戶無意碰撞時就會墜落,在高空重力的作用下釀成大禍。關于此類事件,從前更多追究的是民事侵權責任,幾乎沒有嚴厲的懲治,也沒有及時的排查整治安全隱患,給公眾無法帶來很好的警示作用,許多人依舊持著“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心態,導致一件件慘案的發生。
(二)對高空拋物、墜物事件所侵害的法益認識有誤
很多公眾認為高空拋物、墜物是一個民事法律問題,但其實不然,因為從高空拋物、墜物的發生地點比如小區住戶樓下、供人行走的道路、高層商場等地均屬公共場所,所以高空拋物、墜物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刑事法律問題。但是從之前發生的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發生可以看出,追究的更多是對受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很少考慮到行政、刑事責任,因此對公眾不會起到很大的警示、預防作用。
(三)物業服務企業的責任不明確
現在很多物業沒有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履行維修、定期檢查建筑物是否完好、安全的義務,有時即使發現建筑物存在安全隱患問題也未及時修復或提醒住戶、過往行人,最終他人因頭頂上的“炸彈”受到了心理上和身體上的傷害;或者在事情發生之后物業單位修改、藏匿相關素材或拒絕提供相關證據給人民法院,致使最終責任難以明確,損害了受害人的相關權益。由于責任不明確,加之很多物業服務企業沒有及時排查整治安全隱患、沒有及時告知相關住戶,導致高空墜物案件頻發。
二、《意見》出臺前的高空拋物、墜物傷人案件的歸責原則
在意見出臺之前,對于高空拋物、墜物事件基本上都是以民事侵權在惡人的方式處理的,并不能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也不能在社會上達到預防教育的作用,導致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頻發。民事侵權責任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
(1)主體明確的高空墜物:當公眾遭受到了來自頭頂上的“炸彈”侵害后,如果可以確定是誰造成的,而且該住戶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比如說甲家的花盆掉下去砸傷了乙,只要甲不能證明沒有過錯,甲就要承擔責任[1]。(2)主體不明確的高空墜物:當公眾遭受到了來自頭頂“炸彈”的侵害后,在無法或者難以確定是誰造成的情況下,除能夠證明不是自己造成的,就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擔補償責任。比如乙被“從天而降”的磚塊砸傷了,甲通過合法途徑證明不是由自己造成的,則由可能造成加害的建筑工地磚塊使用人丙工廠承擔補償責任。
三、《意見》中關于刑事責任的規定
高空拋物所涉及的罪名有:一,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該罪適用的情形包括行為人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后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如若造成受害人重傷、死亡或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二,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是該罪適用的情形是為傷害、殺害特定人員實施從高空拋棄物品行為的,當行為人屢次實施或在勸阻后仍繼續實施的、受過刑事或行政處罰后又實施的、在人員密集場所實施的、造成其他情節嚴重情形時,從重處罰,一般不得適用緩刑。高空墜物案件所涉罪名有:一,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該罪適用的情形是過失導致物品從高空墜落,致人死亡、重傷 。二,重大責任事故罪,該罪適用的情形是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從高空墜落物品,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
四、對《意見》中刑事責任的認定標準
(一)高空拋物和高空墜物的區分標準
主觀上是否存在故意:高空拋物指的是行為人將物品從高空向下拋擲致使不特定的人遭受損害的行為;而高空拋物指的是行為人出于過失或者大風等惡劣天氣致使物品脫離其控制而從高空墜落而損害到不特定人的行為。
(二)準確認定高空拋物、墜物犯罪的因素
(1)行為人的動機:高空拋物是行為人主觀上存在故意,而高空墜物是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失
(2)拋物場所:均在公共場所,但高空拋物的場所一般在高層小區住戶或者高層商場等;而高空墜物的場所則常見于高空施工地。
(3)拋擲物的情況:高空拋物:一般指常用物品,例如水瓶、花瓶或者一些儲放在陽臺的食品,甚至可能是寵物。但高空墜物一般是建筑工地使用物品。
(4)造成的后果:高空拋物一般會導致受害人受傷,行為惡劣下導致受害人死亡。而高空墜物,由于墜落的物品一般為建筑工地的物品,其體重較重,導致受害人死亡的情形較多。
五、確定高空拋物、墜物刑事責任的重要性
從一方面來說,明確高空拋物、墜物事件的刑事責任對社會公眾充分意識到高空拋物、墜物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放在首位,將預防和懲治相結合,加強源頭治理,完善責任糾紛解決機制,全面保護與社會公眾息息相關的權益,構建更加穩定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較之于簡單從民事責任層面解決問題,改變思路先解決刑事問題、再解決民事問題,更能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從而得到良好的社會反響。同時,若刑法介入其中,高空拋物、墜物的行為人的確定也會更加便捷、快速,案件解決難度也會隨之降低。此外,還可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解決民事侵權賠償問題。
六、《意見》中關于刑事責任規定中存在的部分問題
(1)未規定有關高空潑灑藥液(乙醚,殺蟲劑)、消毒液等危害他人身體的藥液的入刑情況,因為近些年來有類似案件發生,在上海育群中學地下執法案中發現此類案件。
(2)對于物業服務企業,如物業服務企業以為管理不當、多年不排查安全隱患的該以什么定罪?還是僅僅承擔侵權責任;另外,若物業單位以各種消極方式、手段消滅或拒絕提供相應證據,致使案件事實不清難以認定時,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此種責任具體是指什么?
(3)如何盡快找到相關直接責任人員以及在舉證難、事情發生時目擊證人少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七、關于《意見》提出的刑事責任的相關建議
(一)應堅持的刑法處罰原則
對于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首先應堅持罪行法定原則,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即面對高空拋物、墜物行為的刑法規制問題,要在既有罪名中作出評價,并精確定位高空拋物、墜物行為的相應性質,將與之關聯的既有確定罪名結合起來定罪量刑。若超出現有罪名的涵蓋范圍則不能定罪量刑作出處罰。在此基礎上,要堅持責任主義原則——“無罪過即無責任,也無犯罪”。換言之,用刑法規制高空拋物、墜物行為等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到行為人的動機。行為人具有一定的故意或者過失才可稱之為犯罪行為。若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等因素致使高空拋物、墜物,造成的嚴重后果也應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提倡個人責任原則、禁止連帶責任也是應當堅持的重點。換言之,落實到具體的確定的責任人是高空拋物、墜物行為的刑事責任追究問題所必須堅持的,這就要求要完善調查案件的方式,并且能夠高效確定相關責任人[4]。
(二)在高層建筑保障住戶隱私的情況下安裝攝像頭等裝置
髙空拋物、墜物案件多少年來都是極難辦的案件,舉證難,目擊證人少,導致很難找到具體明確的相關責任人員,最終導致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難以維護受害人的相關合法權益。可以利用現代高科技技術,在保障住戶隱私的情況下安裝攝像頭等裝置提供便利條件。比如在后臺設置好只拍窗戶、陽臺角度,攝像頭可以在范圍內旋轉方向從而全面記錄最終成為強有力的證據,提高案件處理效率;還比如可以通過拋物線等原理計算出墜落物品所在大致樓層、高度。
有關部門應為社會公眾創設更多預防高空拋物、墜物的宣傳小區,居委會可定期組織居民觀看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相關視頻,讓居民了解到高空拋物、墜物的嚴重性和承擔法律責任必要性,使居民從自己做起,提高警惕,從源頭防范高空拋物、墜物事件發生,消除自家住戶可能給其他人帶來的安全隱患。
(三)更加明確物業服務企業的相關職責
比如要及時管理脫落的建筑物及其擱置物、懸掛物;及時維修小區內的監控攝像頭;必須向受害的業主提供小區的監控內容;提高服務意識等。
八、結語
為了維護公眾頭頂上的安全,使公眾頭頂上的“炸彈”盡可能少的“爆炸”,結合《意見》,我們每一位公眾都應參與其中,明確高空拋物、墜物行為導致的刑事責任,從源頭抓起,從自身做起,減少悲劇的發生,減少給社會公眾帶來的惶恐,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居住環境,維護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陽臺墜落花盆砸傷路人,誰應擔責-法律知識|華律網》.
[2] 阮傳勝. 應從刑法視野審視高空拋(墜)物行為[N]. 社會科學報,2019-10-24(003).
[3] 羅沙,白陽,高蕾.高空拋物墜物令人驚心!? 立法如何回應公眾關切?[J].公民與法(綜合版),2019(09):5-7.
[4] 王志遠. 高空拋物、墜物:刑法該如何應對[N]. 檢察日報,2019-09-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