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晴
摘 要:思想道德是人才所必須的素質,對于中醫人才來說,思想道德更是直接影響醫療事業的醫德醫風建設,也更關系者醫學事業的發展,因此中醫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醫學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本文探討了以社會實踐為載體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作用價值和優化措施。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中醫院校
中醫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我國輸送德才兼備醫學人才的重要任務,國家也一直注重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統課堂思政教育主要側重于思政理論的教育,而進行社會實踐為載體的思政教育可將課堂理論和實踐教育想結合,進一步提升中醫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本文就社會實踐為載體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探討。
一、加強中醫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 與中醫傳統文化存在一致性
中醫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中醫傳統文化存在著一致性,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優秀醫學人才,一方面體現在價值理念上,另一方面則是內容上的一致。
從價值理念上來看,無論是中醫傳統文化還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旨在實現中醫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優良的醫者品德。在《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中就有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詳細說明,其核心價值可用“仁、和、精、誠”概括,即醫心仁,醫道和,醫術精,醫德誠,其具體則體現為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大醫精誠、醫乃仁術等理念。所謂“醫者仁也”,仁是醫者的內心信仰,是醫的出發點,是對人的理解;所謂“天人合一”“陰陽調和”,和則是中醫靈魂所在,是中醫藥的思維方式及核心價值的具體表現;所謂“至精至微”,精是對每位醫者的根本要求,是醫術的全面掌握,無論是學醫、行醫還是研醫都需要精,“博于醫源”、“精益求精”、“靜思妙悟”;所謂“醫德至誠”“誠,信也”,誠是對醫者醫德和行為規范的總體要求,是對每位中醫學生職業道德要求[1]。仁和精誠四字也表達了中醫精神理念、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這與中醫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理念相符,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政治觀念和行為品德,均是培養優秀有職業精神的中醫醫生。
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內容之一,其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教育內容,從內容上來看,中醫傳統文化的內容主旨也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符。就《大醫精誠》來說,孫思邈所論述“精誠”即使醫者所具的醫德,精則是需具備精湛的醫術,對待醫術需精益求精,這是技術要求,而誠則是對醫者道德層面的要求,即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修養,做到“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真誠懇切,守信戒欺”。醫德至誠也是中醫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2]。
中醫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中醫傳統文化的一致性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體現,同時掌握好兩者的一致關系,也可以作為教育方式的突破口。
(二)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需求
所謂“人無德而不立”,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注重培養德才兼備人才教育,多次強調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眾多文件也強調以德為先,注重全面發展,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也是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為將青年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促進我國醫學及醫療領域的快速發展,因此加強對中醫院校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
(三) 端正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需求
當代青年大學生正值社會信息化、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在東西方及各國文化的碰撞融合下,社會意識也在不斷變化,逐漸趨于多元化,意識形態較為豐富,對中醫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有較大影響。且由于當今社會物質豐富,大學生自我意識一般較強,閱歷較淺,對社會問題認識不足,較易被負面現象影響,可能產生較多思想問題,甚至致使三觀不正,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要合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端正其思想政治觀念[3]。
二、社會實踐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重要作用
(一)促進中醫學生了解社會,樹立正確的三觀
中醫院校的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校學習,對社會接觸較少,對社會認知較淺,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限,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通過了解真實的社會和生活,接觸積極的事情和活動,有利于中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社會實踐活動為中醫學生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思想政治學習平臺,學生通過切身實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會民情和國情,對社會有深刻認識,也會切身體會祖國的強大和自己的目標任務,聯系所學習理論知識,思考黨的方針、政策,同時也對自身職業精神進行切身體會。
我國正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我國仍存在著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廣大的山區、農村等地方醫療水平也依舊較低,仍存在缺醫少藥的情況。讓中醫學生參與下鄉送醫、送藥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使其深入基層了解民情,了解鄉下及邊遠地區的醫療條件,才會懂得他們需要什么,思考自己將來的所需要做的。根據以往送醫下鄉的實踐結果來看,這種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們的觸動均是較大的,學生們都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價值,為不久將來的就業樹立了正確的目標。由此可見,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中醫院校學生了解社會信息和問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增強就業信心,規劃為人民服務的職業方向,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社會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4]。
(二)增強中醫學生學習動力、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當代大學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著社會實踐能力差、社會經驗不足等問題,從而眼高手低,對于問題的解決能力較差。實踐出真知,就像馬克思哲學所認為的那樣,實踐是認知發展的動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中醫學生在實踐中鞏固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對于需要培訓的社會實踐又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提高實踐能力。相關實踐結果顯示,在送醫下鄉活動中有多數同學對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儲備知識感覺不足,但是又表示收獲匪淺,鍛煉了自己的毅力和交際能力,表示自己會端正學習態度,鞏固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更好服務社會。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更好地讓中醫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敢于面對,積極解決問題,同時可提高同學們的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堅韌的品格,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們為實踐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努力奮斗的動力。
三、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中醫院校社會實踐活動主要由校團委發起,在活動管理上主要側重于實施要求和實踐形式,沒有專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項目,也無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對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規劃,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較差。在結束實踐后,在評價機制上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評價比較,沒有實踐中個人品德素質的考核評價,不能很好評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教育內容不全面
德育價值觀的培養和基礎理論的教育都是以社會實踐為載體的思政教育所不可缺少的,而中醫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往往只進行了基礎理論學習,對于德育價值觀的培養都因為實踐任務繁重、時間緊等原因而被忽略,導致思政教育內容不全面,體系不完善。而且在實際實踐活動中受時間和環境的約束,實踐中的思政教育往往不能和課堂學習理論相互補充、結合,致使思政教育缺乏連貫性,這些原因都會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效果產生影響。
(三) 社會實踐主體動機不純
由于社會實踐活動與學分、評獎、評優等有必要聯系,可能會使學生對參與社會實踐的動機產生偏離,使一部分同學因為功利性的目的而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沒有切身實地參與其中,服務意識淺薄,甚至逃避勞動,影響他人,致使思政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5]。
四、優化社會實踐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 加強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
一方面設立專門的思政指導部門,制定以社會實踐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案等,結合中醫學生的學科特點、學科特色等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實踐活動的各個項目環節中,使學生在每個關節中都有思政指導[6]。另一方面優化實踐評價機制,在實踐結果評價中增添道德評價,通過實踐過程中的指導老師、民眾等多方點評方式進行綜合評估,以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同時可以以道德評價結果予以表彰,增強學生參與積極性。
(二) 加強對思政教育內容的整體把握
著重推進理論學習和德育教育培養共同進行,中醫院校在校內時可以通過合理設置課程,如開展醫學哲學、社會醫學等課程,確保完備的醫德教育,同時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教育課程內容的把握,將實踐思政內容與校內學習內容進行統籌規劃,將醫德教育、中醫藥文化和思政教育相結合,保證思政教育的連貫性,易于學生接受,提高中醫藥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三) 優化社會實踐團隊建設
首先加強指導老師的理論素質,具體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其他相關知識和思政教育專業知識,同時不斷更新知識,與時俱進;完善指導老師人格素質,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對學生在實踐中的影響力;提升能力素質,可將思政理論知識靈活運用于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思政教育中。其次需激勵學生團體的協作能力,重視先鋒模范作用,相互激勵,促進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的團結協作和相互學習。
綜上所述,中醫院校以社會實踐為載體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促進中醫學生了解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可增強學習動力、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政治觀念和行為品德,以形成良好的醫德品質,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輸送德才兼備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姜皓.淺析高等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措施[J].高教學刊,2016(24):204-205.
[2] 王曼.將中醫文化融入中醫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途徑[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27-28.
[3] 劉彬彬.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82):334-336.
[4] 邢華平.基于“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一體化探略[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0(02):70-72.
[5] 史曉華,姚皎娣.大學生社會實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構建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6):134-135+152.
[6] 季天偉.發揮思政教育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以國旗隊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