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具有直觀、顯性的邏輯性,能夠快速呈現(xiàn)語篇的內(nèi)容及結(jié)構,它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慣用的“逐字逐句”分析法只能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灌輸式學習,缺乏獨立的思考。文章通過比較兩種不同的授課模式,闡述思維導圖在提高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1-2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9-0088-02
一、思維導圖概述
(一)定義
思維導圖( 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導圖,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創(chuàng)立的一種新型筆記方法。
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是一種高效學習的工具,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與邏輯性思維。
(二)作用
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思維導圖法以其獨特的視角贏得學生的青睞,其作用不言而喻。首先,在閱讀中引入思維導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導圖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其次,思維導圖的結(jié)構是中心話題向外延伸話題分支,每個話題分支再向外延伸出子話題,以此類推,呈現(xiàn)為層級排布或者樹狀結(jié)構。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再次,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語篇內(nèi)容反復閱讀、主動思考,才能找準每個層級的關鍵信息,這會讓學生對語篇內(nèi)容加深理解和記憶。通過一幅完整的思維導圖,學生還可以對所學內(nèi)容回顧復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不強的原因
(一)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濃
筆者所在學校的生源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尤其對一部分理綜成績好的男生來說,表現(xiàn)更為明顯,英語成為他們學習的一個瓶頸。詞匯量不足是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也是部分學生害怕閱讀的原因之一。此外,語法知識的欠缺致使學生不能夠準確分析一些特殊句式和復雜的長難句結(jié)構,從而導致學生在理解上出現(xiàn)偏差。
(二)缺乏閱讀技巧與方法
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學生不善于使用猜測詞義的方法,遇到生詞就查字典;也有學生將一段文章標注得密密麻麻,單詞查了很多,卻抓不準全文的主旨大意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還有學生似乎讀懂了文章,但是忽略了上下文語境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邏輯關系,對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很難把握文章的深層含義,因此對推理判斷題無從下手。
(三)缺乏英語學科的思維意識
學科思維意識的形成對學好這門學科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一直強調(diào) “Think in English not in Chinese”。但是由于學生過分依賴母語,漢語式思維占主導地位,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更多使用漢語思維而不是英語思維,加之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這就造成了學生在理解上的偏差或歧義。此外,筆者所在的地方位于西北偏遠地區(qū),缺乏真實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也很少,學生未能養(yǎng)成使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三、高中英語閱讀課授課模式的比較
(一)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
英語閱讀課究竟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答案是教無定法、因人而異。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大致經(jīng)歷了這樣的一個變化:最初是“逐字逐句閱讀”,教師一句一句分析,學生則記滿了筆記;隨后出現(xiàn)了“整體推進”的教法,即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而非一段一段地割裂開來,這種教法首次把對文章的理解與語言知識的學習劃分開來;最后出現(xiàn)了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第一課時與第二、三課時的劃分模式。
第一課時的重點在于對文章的理解,即Fast-reading、Careful-reading和Post-reading三個環(huán)節(jié)。在Fast-reading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設計了以下兩類問題:①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text ?②Please read the text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each paragraph.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采取個人活動和小組活動的方式完成。在Careful-reading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從細節(jié)入手把握文章。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運用較多的是Scanning- reading的教學方法。在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主要完成課后的閱讀習題,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復述,以此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第二、三課時主要是對重點詞匯、短語、句式等語言知識的運用。教師通過解釋、給出例句、分析長難句結(jié)構等方法使學生掌握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語言特點,然后再給出相關的練習題或配合教材同步習題來了解學生的當堂學習效果。
(二)思維導圖式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思維導圖以其直觀、明了、快捷的圖示結(jié)構梳理文章的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迅速了解語篇信息。如何用最簡單的圖表來顯示文章的內(nèi)容及結(jié)構關系,這是思維導圖式教學方法的核心。不同體裁的文章,應該用不同的方法來引導,避免因模式單一形成思維定式。以人教版選修六Unit 3“Healthy life—Advice from grandad”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這樣完成該文的思維導圖。第一步:快速瀏覽全文確定文章的主題,即“Advice from grandad”。第二步:根據(jù)語篇信息確定作者闡述的四個方面的二級話題,即the purpose of advice;three ways to become addicted to smoking;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suggestions to give up smoking。第三步:根據(jù)二級話題獲取相對應的子話題,如在“three ways to become addicted to smoking”中又可分化出“physically addicted to nicotine;addicted through habit;mentally addicted”三個層級。以此類推,吸煙的危害、戒煙的建議等相對應的子話題都可以呈現(xiàn)出來。把這三步的信息用樹狀圖展示,該語篇的閱讀思維導圖就完成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指導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管思維導圖簡潔明了,但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有些思維導圖卻不能很好地突出文章結(jié)構的劃分,故需要把思維導圖與課文結(jié)構的劃分分開處理,不能合二為一。以人教版選修七Unit 2“A biography of Isaac Asimov”為例,這是一篇人物傳記,筆者認為人物傳記可以分為主人公的生平、成就和經(jīng)歷三個部分。該文的閱讀導圖可以劃分出以下三個層級:His personal information (Para.1,2&6);His achievements(Para.4&5);His experience(Para.3)。每個層級中再添加細節(jié)信息,這樣的閱讀思路既簡潔又容易抓住重點。本文結(jié)構的劃分如下所示:
PartⅠ(1-2):The introduction of Isaac Asimov.
PartⅡ(3):His experience/story.
PartⅢ(4-5):His achievements.
PartⅣ(6):His family.
從以上的對比可以看出,思維導圖的處理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段落順序,學生可以根據(jù)關鍵詞快速整合文章內(nèi)容。雖然導圖的信息處理與課文結(jié)構的劃分不一致,但就人物傳記類的文章而言,筆者認為思維導圖的閱讀條理更加清晰。
(三)上述兩種教學模式的利與弊
在傳統(tǒng)的語言分析法授課中教師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自己思考及練習的時間少。教師更多地強調(diào)了字、詞、句式的使用,學生將注意力放在了語言點的學習上,忽視了理解力的訓練。甚至部分基礎弱的學生無法獨自完成閱讀理解題,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思維導圖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在繪制思維導圖時能通過文字、符號、色彩標注等手段突出重點。而且每個學生理解力不同,所完成的思維導圖形式多樣,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大大加強。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還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思維導圖還能夠幫助學生復述語篇內(nèi)容,在語篇學習中完成“尋找關鍵信息→獲取信息→存儲復述文本內(nèi)容”的一系列任務。筆者認為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與此同時,在一階段的學習任務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對所學的文章按話題進行歸類,例如 :人際關系(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選修七Unit 4 Sharing);健康(人教版必修五Unit 5 First aid,選修六Unit 3 A healthy life);等等。學生可以通過比較同一話題下不同內(nèi)容文章的思維導圖,把握同類文章閱讀時應注意的側(cè)重點,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四)思維導圖在讀后的運用
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兩個方面。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景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及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diào)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如何使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學生怎樣才能夠?qū)W以致用?筆者認為應該以語篇為依托,善于總結(jié)積累,“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學生往往希望教師提供一些寫作模板,其實最好的寫作模板就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以人教版選修六Unit 3“A healthy life—Advice from grandad”為例,議論文就某個觀點發(fā)表看法時可以按下面的結(jié)構完成寫作任務:Part1. Reason/Purpose;Part2. Harmful effects of...;Part3. Suggestions of...。學生在完成該寫作任務時既省時又省力,文章結(jié)構不需要花費時間去思考,課文中所學會的詞或語塊短語也能直接使用。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思維導圖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本文所選取的思維導圖在閱讀課中的應用僅僅是英語教學的一個側(cè)面,在詞匯、語法、寫作等模塊的教學中仍然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使學生自己學會歸納總結(jié),享受學習的樂趣。教師應該結(jié)合具體的學情適時調(diào)整授課模式,以導促學,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權治行.高中英語主題閱讀模型的個性化操作探索[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7(10):67-70.
[2]陳玉松.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層級及其有效達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版,2019,42(2):23-28.
作者簡介:張建華(1978—),女,甘肅平?jīng)鋈耍患壗處煟T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