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冰 許超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新經濟社會時代,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各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任務。因此,如何構建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課程體系是一個亟待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對廣東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提出高職院校構建分層式“雙創”課程體系建設包括分層式“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產業孵化構建“雙創”教育專業團隊、以培訓競賽為載體促進分層式“雙創”教育體系構建三方面課程體系建設,并為“雙創”教育保障體系提出建議。
關鍵詞:“雙創”教育課程體系? 廣東高職院校? 分層式? 產業孵化? 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1(b)-0210-0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中指出總體目標為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結合實踐、指導幫扶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我國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起步較晚,而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也有較大差距。如何建立系統務實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課程體系以及與社會資源有效對接是廣東各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 廣東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課程體系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廣東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課程體系現狀分析
國家政府大力推進全社會走向創新創業,并出臺各種促進“雙創”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引起廣東乃至全國各高職院校對“雙創”教育的高度重視,廣東各高職院校基本都把“雙創”教育納入到各自人才培養方案中,并為“雙創”教育建立各種發展平臺。
為能夠更完善“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筆者對廣東高職院校“雙創”教育體系建立現狀進行了調研。從調研情況來看,廣東各高職院校已對“雙創”教育產生了極度的關注,但基本都未形成一個具體、完善科學的課程體系建設。另外,根據其他更多廣東高職院校的調研情況,發現目前更多高職院校“雙創”教育仍處在起步和摸索的階段,對未來的走勢十分迷茫。
1.2 廣東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存在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廣東知名高職院校在“雙創”教育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來說,課程體系仍然存在諸多突出的問題。
(1)“雙創”教育課程單一。大學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雙創”教育已在各高職院校廣泛開展。根據調研,目前大多數廣東高職院校把創業教育等同于《就業指導》或《創業基礎》課,方式固化,模式單一。教師每年基本都是根據某本教材,重復使用某份相同的課件進行授課,授課內容并不具有時代變化的與時俱進,這將限制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同時,課程重理論傳授輕實踐教育等問題依舊突出,側重對理論的講授時常忽視創業活動的實踐,導致學生嚴重缺乏實踐能力。事實上“雙創”教育課程應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的課程,課堂上不局限于課程內容講授,更要促進學生體驗創業者在其創業過程中的切身感受,幫助其提高創業的意識,強化創業潛能。
(2)“雙創”教育與專業課程脫軌。當前,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仍然屬于兩個單獨的個體,沒有融為一體或關聯,這也成為制約“雙創”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大多數廣東高職院校對 “雙創”教育教材的選擇不講究科學,有些高職院校甚至連任何關于“雙創”教育的課程都沒有開設,或者僅僅將一兩門基礎課程設置在個別專業的選修課程中,導致“雙創”教育與專業課程毫無關聯、嚴重脫軌。而在開辦了創新創業專業的高職院校中,對于“雙創”教育課程體系缺乏分層式系統設計,導致課程無法同時適應、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專業。高職院校除了需要建設更多信息化時代的“雙創”課程,也應重視將“雙創”課程與已有專業課程更好地融為一體,充分體現 “雙創”內涵。
(3)“雙創”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目前,廣東高職院校“雙創”教育存在師資力量匱乏,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部分高職院校由于沒有成立創新創業部門,而人才培養方案里又有基礎的“雙創”教育課程,為應付這類問題,高職院校安排輔導員或者招生就業辦工作人員擔任“雙創”教育的教學工作,或者由各系部專業課教師臨時講授創新創業課程。無論是以上哪類教師,其自身都沒有參與過創新創業活動,嚴重缺乏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因此在開展“雙創”教育時,只能根據教材或網上咨詢進行理論知識傳授,導致很難帶動學生的創業熱情、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激發學生的創業思維。為此,高職院校應重構“雙創”教育的師資,建立專業團隊,助力國家創新創業發展。
2? 高職院校分層式“雙創”課程體系建設
2.1 高職院校分層式“雙創”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分層式“雙創”課程體系是指以“通識性—專業性—實踐性”,層層遞進的分層課程形成的教育體系。分層式“雙創”課程能夠滿足各年級和專業“雙創”教育的需要。高職院校全體學生在低年級時期都需要學習“通識性”課程;在中年級時期學生可以學習相關“專業性”課程;當部分學生達到一定理論水平后,可通過競賽或模擬某創業實踐項目來體驗“雙創”教育的“實踐性”課程。通過以上三類課程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構建分層式課程體系。“通識性”課程將“雙創”教育意識及理念傳達給全體學生, “雙創”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給予部分學生更“專業性”的指導,“實踐性”創新創業活動到達使個別學生成功實現創業夢想。
2.2 廣東高職院校分層式“雙創”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當前,廣東各高職院校在不斷探索如何構建分層式“雙創”教育體系,筆者以廣州華商職業學院(以下簡稱“華職學院”)招生就業部門針對“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計劃為例,對該校“雙創”教育課程體系構建進行系統說明。
2.2.1 構建分層式“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院校構建分層式“雙創”教育首先應從人才培養模式著手建設課程體系。華職學院在修訂后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各專業要突出“雙創”教育,計劃“雙創”教育活動,推進創新創業教學與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管理部門對未來人才培養方案“雙創”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構建設想:第一,要面向學校學生開設一系列“雙創”通識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基礎能力,并開設“雙創”教育必修課、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第二,結合專業,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加強“雙創”教育,培養學生創意性思維;第三,針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開辦專業的“雙創”教育培訓,提高學生專業的“雙創”能力水平。
2.2.2 產業孵化構建“雙創”教育專業團隊
為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華職學院在2015年已成立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心,累計有4批共計30個項目先后入孵,對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推動產學研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為打造創新創業專業團隊,2019年華職學院正在創建產業孵化園。以新建教職工宿舍樓負一樓共約1700m2作為園區場所,供建設13間每間約100m2的辦公室,計劃吸納50家孵化企業入駐(每個創業室容納3~4家孵化企業)。產業孵化園區是學院教學教改的一個重要平臺,其主要功能是為人才培養服務,為廣大的在職師生提供創新創業服務的場地和鍛煉的平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院“雙創”教育專業團隊的發展。
2.2.3 以培訓、競賽為載體促進分層式“雙創”教育體系構建
華職學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2018年學院與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聯合舉辦了首屆“職教杯”創新創業大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重要大學生創新創業賽事。為了提升學生參賽的水平,學院曾邀請校內外高水平導師舉辦了2場賽前培訓和 4 次正式的項目路演,組織創新、創業和職業指導培訓、講座、活動十余場。在 2018年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我校有81支團隊313余人參賽,4支團隊獲省級優秀獎;在2018年廣州“職教杯”創新創業大賽中,我校代表團隊獲得冠軍;2018年第二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國賽銅獎;2019年全國移動互聯網創新大賽(廣東賽區)決賽一等獎、二等獎各兩項,并成功進軍國賽。
3? “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保障
3.1 加強宣傳引導
麥可思研究院在“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發布暨研討會”中報道,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3.6%)較2014屆(3.8%)略有下降。在經濟高速發展、且國家高度重視創新創業的新時代下,高職學院學生的“自主創業”比例呈現下降趨勢,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對“雙創”教育更多表現在的宣傳引導十分缺乏,在課程建設中融入“雙創”教育迫在眉睫,加強對“雙創”教育體系的宣傳指導更是至關重要。
3.2 健全體制機制
為提高師生“雙創”工作積極性,高職院校應大力完善“雙創”教育機構體系,可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業分享基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落實各項對“雙創”工作的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指定互聯網創業扶持等政策。支持教師參與各類“雙創”教育能力培訓機構,打造專業團隊,將“雙創”教育課程不僅局限于公共課程中,更融入各專業課程建設中。
3.3 強化督導落實
目前,各高職院校對“雙創”教育十分重視,但對其內涵的理解缺乏深度、系統系認識,過于膚淺和片面,沒有把握文件精神的本質。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務部門沒有體現出主導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協作管理的體系。高職院校應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目標,配套落實大學生“雙創”工作的孵化與運營:為學生提供支持服務平臺,在實質上給予軟硬件設施幫助,強化督導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許超,陳菁菁.以“互聯網+”大賽為載體推動創新創業教育——以廣東高職院校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2016(5):63.
[2] 劉喻,盧曉春,陳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高教論壇,2017(7):110.
[3] 朱穎婷,張敏,林德祺.“雙創”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探究[J].科教導刊,2017(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