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晨雨 劉抒悅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學生的英語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跨文化和跨文明的比較教育,既是為國家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保障,更是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載體。本文研究傳統大學英語課堂(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為例)的“立德樹人”教學現狀,尋找到更好貫徹“立德樹人”思想的教學方法,以期為我國英語教學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育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立德樹人;英語教學;大學生
一、引言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努力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中國的大學,其始終是以服務于國家的戰略發展為使命和責任的,大學的命運始終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學英語教育,不僅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培養世界一流創新人才的有力支撐,更是實施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平臺。如何創新大學生英語教育,如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立德樹人教育之路,是新時代下的新使命。
在此背景下,筆者團隊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為例,展開“立德樹人視域下的高校大學生英語教學”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研究采取問卷調查、觀察訪談兩種方式,針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的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師素養、德育教育環境進行情況反饋和意見收集,研究高校英語教學中的立德樹人思想滲透情況,并提出一定建議。
二、教學內容
對教材的選擇可以側面反映出教師在教學內容設置上是否重視德育內容。問卷調查數據顯示,39.22%的同學表示英語學習教材以社會熱點為主,分別有29.41%和17.65%的同學表示教材中學術類的內容和名著類占絕大多數,僅7.84%的同學認為目前教材以人生哲理類的內容為主。可以看出教師在教材選擇上仍偏向學術和社會熱點,課堂中學術教育仍是主導。
三、教學環節
大學英語中的德育教育不僅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立足教材內容,還應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如作業、測試、學習習慣培養等。本次調查中94.12%的同學表示老師反復強調誠信考試的重要性以及對作業的要求,可見教師有意識通過要求考試紀律來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通過作業要求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時完成作業并誠實反映作業完成情況,做到誠實守信。但從實際管理上可以看出,49.2%的同學表示在未完成作業情況下,教師會督促作業的完成并進行口頭教育,可見在課堂外其他教學環節的德育教育方面教師有意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主動遵守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
四、教師素養
通過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進行觀察訪談,結合外國語學院官方網站,研究得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注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院中籍教師中11人具有博士學位,11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現有外籍教師8人(其中1名教師獲得中國政府向外籍專家頒發的“友誼獎”),教授及副教授28人,高級職稱教師占44%(其中15名獲得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同時學院重視對教師能力素質的培養提升,每年選送教師出國訪問或進修,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和培訓,邀請國內外著名教授舉辦學術講座。因此,我院教師具有扎實的語言文化功底及廣闊的國際視野,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技能,職業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都達到了一定水平和要求。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發揮的也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導作用,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首先要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從收集數據可以看出,共90.2%的同學表示老師會將課堂內容擴展到社會及個人道德層面上,引導同學對此進行思考,較好地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如表1所示。
五、德育環境
訪問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官方網站及英語教師得知,學院有意識全面建設德育環境,積極推進黨建工作,構建學院育人體系,組織各種群團活動。不斷加強和改進學院黨支部工作的同時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并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工作部署中積極推動思政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學中,積極營造學院良好風氣,努力構建和諧學院。
與此同時,學院嘗試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如舉辦講座,開展實踐就業創業活動,組織志愿活動等。66.67%的同學表示教師強調參加課外拓展活動對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性。但課堂教學仍是主要形式,其他形式活動建設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
六、問題及意見
通過問卷調查、觀察訪談,研究發現目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的“立德樹人”教學在以下三個方面有待完善。
第一,重視德育工作,但有待加強宣傳及進一步落實。教師在課堂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不足,對學生思想情況的了解不足,外籍教師對此方面理解欠缺且投入較少。學生期待學院可以從課上課外雙向推進德育教育。
第二,課堂教學仍以學術教育為主,學生期待增加德育相關教學內容,教師利用教材進行德育教育的提升空間較大。
第三,德育工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德育工作上學院與教師的聯系較為密切,但仍需進一步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
針對以上三個方面并結合外國語學院教師的意見,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首先,完善德育工作體系,讓學生充分參與。德育教育并非一方的努力,而需要多方一同發力,如學校層面、學院層面、教師層面、輔導員層面,班干部也可以通過班風班會加強德育教育。
其次,將立德樹人工作滲入至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培養當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也需輔之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德育工作應從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做起,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誠信觀念做起。
再次,課堂教學上,教材選取可增加德育教育內容。學生崇高的道德信念和價值觀的建立,需要教師的啟發激勵,教師要善于從英語授課內容中,從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中提取教學素材,并結合教師個人的生活經驗體會,讓學生切身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性。
最后,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思想狀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拓展活動,如志愿者活動及社區服務等,為學生拓展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的渠道,課內外雙向進行德育素質培養。外籍教師也可以基于本國優良文化及精神方面,傳達正能量思想,如獨立批判思維等。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建,2012,7(11):15-34.
[2]蔡基剛,廖雷朝.國家外語能力需求與大學外語教育規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6(1):15-21.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建,2012(12):13-30.
[4]袁貴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訪黨的十八大代表、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4-8.
[5]劉云霞.如何寓德育教育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J].考試周刊,2010(28):89.
[6]馮超.試論大學英語課中教師的引導作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6):13.
[7]宮慧英,孫峰.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海外英語,2016(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