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超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體系的壯大,選項教學建設步伐的加快,網球課教學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也開始逐步引起高校教學管理部門、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高度重視,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信息時代;高校;網球;教學
一、引言
實際上,網球教學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高校師生對網球的永恒追求推動著高校網球教學內涵的不斷豐富。信息時代的到來賦予了高校網球教學新的內涵,并使其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
二、高校網球教學的現狀
網球是高校新增設的一項體育運動,大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然而高校的網球教學處于一個剛起步的階段,學校也缺乏相關的教學資源,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待提高,這些對于學生的網球學習來說是一個阻礙,學習熱情受到壓制,對我國網球教育事業的發展很不利。
(一)教學條件跟不上
現在高校的運動場地都是早期修建的,對網球場地的修建沒有規劃,即使學校進行擴建,考慮最多的也是教學樓等設施,對于網球場的建設投入比較少,所以導致網球場地很缺乏。另外,網球運動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練習,在重復的練習中提高水平,因此要調整大學體育課的比重。
(二)師資隊伍缺乏
從目前來看,網球方面的具有專業水平的教師還是很缺乏,普遍擁有體育理論知識,但缺少網球實戰經驗與技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得網球運動難以在大學校園開展。
(三)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在從事體育運動時,需要得到教師的指導與鼓勵,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網球的教學通常停留在理論學習上,缺少實踐活動,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失去學習網球的興趣。
三、當前高校網球教學受到的沖擊
網球是一項職業化僅次于足球的運動,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每周都有頂級比賽。因此一些學生對于當下的網球巨星如數家珍、非常了解,和教師交流網球技戰術口若懸河。
(一)網球教師受到了權威性的挑戰
很多高校的網球教師,都是學院派出身,具有較高的理論及學術素養,但運動水平很難企及職業運動員的高度,學生可通過網絡等渠道學習動作等。當教師講解或者示范技術動作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球教師的權威性。
(二)學生學習態度呈現弱化的發展趨勢
網球是一項戶外運動,學好網球要與太陽抗爭,不怕太陽,才能贏下對手,但是現今學生普遍具有“白富美”的審美觀念,喜好室內不流汗、運動量小的運動,不喜歡室外有對抗有身體接觸的運動,而呈現出大部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趨勢。
即使網球是一項非常時髦的運動,部分學生喜好網球,也只是出于觀賞的角度而選擇網球,因怕太陽曬而不喜好參與網球的大有人在,信息時代同化了學生的審美觀,干擾了學生網球學習的態度。
(三)網球技術出現膚淺化的認識
網球的技術動作較多,且技術動作差異較大,性能各不相同,可以正向遷移和借鑒的技術動作較少,技術動作的定型時間較長,同時網球運動號稱“鐵人”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力量、速度、耐力、協調、靈敏)要求較高,尤其是對抗時的心理抗壓能力。
但是很多學生作為網球入門級初學者,在各種視頻泛濫、信息資源橫行的背景下,學生很容易產生“眼高手低”的錯覺,在他們看來,網球就是把球回過去讓對方接不到而已,很難靜下心來學習網球基本技術。
(四)網球教學受到松散化的沖擊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的中心意識得到強化,但也拔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學習意識帶到了技術教學的課堂中,帶到了以難度見長的網球教學場地,以往網球教學中“教師諄諄教誨示范,學生豎耳靜聽模仿”的情形已不復存在。
同時高校網球教學場地普遍相對不足,因此在網球教學中,隊列隊形自由散漫、動作模仿練習的參差不齊,分組練習時的主動參與的少,圍觀的同學多。少數同學練習,多數同學在一旁觀看,學習氛圍不強。
四、網球教學的有效原則
網球運動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大學生們對網球運動雖然不是很熟悉,但卻有著很高的學習興趣,在大學體育的選修課中成為了非常熱門的課程。然而,網球運動的技術含量比較高,學生比較難掌握,不利于網球教學的開展。
(一)比賽教學
在一節課的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先給學生示范正確的擊球方法,再一起來進行練習。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教師分組指導并糾正一些技術問題,再讓學生分開練習。在課堂上將班上的學生再分成兩個大組進行比賽,并遵守相關的網球比賽規則,或者現場約定規則。
(二)遷移教學
遷移教學法指的是兩種不相同的運動中有著較為相同的運動技巧,在教學中可以用學生們比較熟悉的運動技巧,指導另一項運動。比如,網球與羽毛球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在網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羽毛球中的一些基本技巧來指導學生。
(三)多媒體教學
網球教學以實踐為主,但也離不開理論的支撐。教師在上網球理論課的時候,為了避免枯燥乏味,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搜集大量的資料視頻,配合相關的理論知識來講解。讓學生在看視頻資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動作中不正確的地方,進行自我糾正,從而掌握正確的擊球方法。
五、信息時代高校網球教學的應對
信息化是社會的發展趨勢,對于高校網球教學而言,惟有采取積極的態度,才是正確的應對方式。
(一)豐富教學工具
當今是多媒體化和互聯網化的教學時代,多媒體教學是信息時代網球教學的重要一步。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講解技術動作時,應結合多媒體進行。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網球的技術動作,和學生一起觀賞、分析網球技術動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網球技術的欲望和動力。
(二)拓展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要遵循事先編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可能會導致學生存在“吃不飽,不想吃,消化不良”的情況,通過拓展教學方法,即“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學習形式,對班級進行分組,組與組之間是平等友好、互助競爭的關系,此舉發揮了運動精英的組織動員、示范和影響作用,也可以促進運動精英的教學相長,使教學的組織紀律得到規整。
(三)強化學生踐行意識
在網球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踐行意識,用實際行動去做某些事,通過反復的實踐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網球技術學習的不容易,通過設定小目標、課后作業的形式,通過建立微信圈的形式上傳課后網球練習情況,并將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作為課程評價的重要指標,強化學生的踐行行為,提高學生對于網球學習的認知。
(四)加強教師教育培訓
積極的正向態度會產生相乘倍數的效果,消極的負向態度則會產生相乘倍數的負面效果,亦即一個人在某方面擁有的知識再淵博,技能再卓越,如果沒有積極正向的態度,仍然很難在學習上有所建樹。
因此,在信息時代,加強教師教育培訓,使教師在教學中強化學生學習態度,并將最新的專業知識融入到教學中,提升學生網球學習的態度,師生一起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信息時代應對網球教學的沖擊。
六、教學中如何提高網球技術水平
高校的教學對象是在校學生,他們沒有一定的運動基礎。一些同學以前沒有接觸過網球,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網球技術,并把這些技術運用在比賽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一)徒手模仿法
網球訓練中的徒手訓練法,就是脫離球本身。如在籃球比賽時遇到罰籃情況時,運動員要做徒手的投籃動作。這種方法和網球一樣,學生在練習時一定要保證姿勢正確,只有保證姿勢正確才能掌握正確的網球擊球技術,從而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二)對著鏡子檢查徒手動作是否準確到位
在練習徒手動作時可以依靠鏡子來糾正自己的動作,保證自己的動作準確無誤。利用鏡子進行徒手練習時,要用正確的姿勢進行擊球練習,避免自己的動作不準確。
(三)練習拋球穩定性的方法
在訓練時要提高拋球的穩定性,可以利用戶外的場地進行訓練。為了使發的球的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可以用球拍指引方向進行強化聯系。保證擊球動作的準確性的同時可以進行揮拍練習,在揮拍練習中先不要擊球,揮拍練習可以改變發球頻率。
(四)連續拍球提高擊球控制能力
為了在訓練中達到球和拍不分離的目的,就要掌握球拍的特點,熟悉球拍,讓球拍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只要有球拍就可以進行專業的練習。在練習拍球的過程中,手眼要配合,以在訓練過程中更好的控制球拍。
(五)用計數提高擊球穩定性
對于剛學習網球的學生來說,無論運用那種技術,都不能到運用自如的程度。為了使初學者擊球的技術更加成熟,采用合理的訓練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課堂訓練中要加強對學生的體能訓練,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擊球次數。在開始訓練要用正手擊球,接著進行反手練習,再進行綜合練習。
(六)多球練習提高網球的單個技術
如果學生是首次接觸網球,要想在短時間內掌握網球技術是不太可能的。要想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就要反復進行強化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糾正學生的動作,學生之間可以以互相傳球的方式進行擊球訓練,這樣可以節約時間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練習中。
七、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有關網球的教學逐漸得到普及,但是在大學生進行網球學習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教師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出學生學習網球的熱情,從而使大學網球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黃瀟瀟,蔣科.影響重慶市高校網球運動發展的因素分析[J].內江科技,2012(8):53,69.
[2]崔景安.淺析網球運動的終身健身功能[J].才智,2009(28):155.
[3]秦勝南,馬國傲.山東師范大學學生網球運動參與現狀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6(8):50-51.
[4]陳功,陳芳.網球健身與終身鍛煉的價值取向[J].中國科技信息,2006(13):181,184.
[5]武杰.高校網球體育運動教學的困境和對策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1):163-164.
[6]夏磊.高校網球文化建設對網球運動普及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5):60-61.
[7]龍西哲,張海利.影響長沙市高校網球運動發展的因素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195-196.
[8]張強峰.淺談網球運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3(2):124,126.
[9]王曉婷,居江.網球運動在沈陽市高校開展的現狀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2):42-43.
[10]張燕.高校網球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研究[J].電子制作.2015(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