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外語第二課堂是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一環。本文通過走訪各高等院校,對參與學生和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總結外語第二課堂的活動類型并探究外語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以促進高等學校外語文化活動建設,探索新時代校園外語文化活動育人新模式。
關鍵詞:外語第二課堂;問卷調查;育人功能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并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外語第二課堂作為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1],也積極承擔外語文化立德樹人、提升學生外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實現外語第二課堂的育人功效。
二、外語第二課堂活動分類
外語第二課堂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走訪了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多家高校,實地了解、感受兄弟高校的外語文化活動,將外語第二課堂分為如下3種類型。
(一)學科競賽類
外語方面的學科競賽對參賽者的語言素質和語言技能要求較高,通常需要參加者在聽說讀寫譯方面具備較高的水平和能力。外語學科競賽包括大學生英語競賽、口譯大賽、外研社杯英語系列大賽、跨文化能力大賽、德語專業大學生辯論賽等,這類活動包含競爭含義,要求參賽者提高自身外語水平。
(二)西方節日類
西方節日有圣誕節、感恩節、啤酒節等,體驗西方節日有利于大學生感受西方文化,增加跨文化交際能力,拓寬國際視野。這類活動主要以參與、體驗為主,輕松愉悅,喜得大學生歡迎,但要注意避免外來不良思潮,增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三)語言應用類
英語角、外文歌曲大賽、外語配音大賽、外語文化系列講座等將娛樂和學習性質融為一體的活動屬于語言應用類外語文化活動,此類活動大多要求學生進行語言輸出,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寓學于樂,在外語語言的樂趣中學習。
外語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業余生活,而且激發了他們學習外語的熱情,為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調動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外語第二課堂育人功效
通過對高校外語專業教師和不同專業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研究外語第二課堂開展的情況、教師群體和學生對于外語校園活動的看法,發現一些問題,如外語文化活動宣傳力度不夠、活動形式有待創新、很多活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等。此類問題有待解決。然而,這些問卷調查和走訪訪談也顯示出外語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
(一)外語文化立德樹人
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標在于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文化滋養心靈,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領風尚;并且多次提到要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挖掘不同課程的思政元素。思想政治教育為校園文化提供方向性的指導和思想上的保證[2]。作為第二課堂的外語文化活動首要任務也應確保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要嚴格把控外語第二課堂活動,因為多元性的外語活動勢必會給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帶來混亂甚至沖撞。在進行外語文化活動時,可以將中外文化結合,堅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剔除外來文化不良思潮,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學習西方文明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引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使外語文化活動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外語活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不論是圍繞西方節日舉辦的活動,還是比賽競賽類或語言應用類,都需要一定的語言基礎。從簡單的感知感受外來文化到以“說”“寫”“譯”為主的語言輸出,參加這些外語活動無疑提升了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促進他們主動學習西方文化知識、提升外語水平、增強語言素質。從問卷結果也可以看出,43.1%的同學希望外語活動能夠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見圖4);42.24%的學生在選擇參與外語第二課堂活動時會考慮是否對自己的外語能力有提高幫助(見圖1);有38.79%的學生認為參加外語第二課堂后增強了語言自主學習意識(見圖2)。除此之外,高校大學生在參加外語文化活動彰顯自身外語水平的同時,意識到一些外語知識的匱乏和個人能力的缺失,從而在課上課下主動學習相關知識、鍛煉相關能力,從檢驗外語應用能力方面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三)外語活動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許多外語語言應用類活動的參加者不是孤軍奮戰,是由參賽隊組成,如跨文化能力大賽、德語專業大學生辯論賽等。這類競技類比賽要求學生在使用語言進行個人展示的同時需要團隊合作,和其他參賽隊伍之間既是競爭關系,但也是交流學習的機會。調查問卷研究顯示,46.12%的同學認為自己參加外語第二課堂后獲得了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見圖3),59.91%的學生希望外語第二課堂著重培養人際交往能力(見圖4),另外還有48.71%的學生參加外語活動后拓寬了自己的朋友圈(見圖3)。學生在參加外語文化活動感知文化、提升外語能力的同時通過交流認識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無形之中學會與人交往。
(四)外語文化培育大學生綜合素質
外語第二課堂活動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化人,在外語平臺上育人[3]。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外語水平與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皆可在外語活動平臺上得以鍛煉。學生在訪談中回答參與外語第二課堂的原因時,有63.36%的同學提到提升自身多方面綜合素質(見圖5)。參與西方節日類活動提升跨文化交際意識,拓展國際視野,培養國際思維能力;外語競賽類使得大學生在競爭中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大學生外語專業素養,鍛煉外語思維;語言應用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提高學生語言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四、結語
通過走訪多家高校,筆者在親身體驗不同高校的外語文化活動后將外語第二課堂分為學科競賽類、西方節日類和語言應用類。基于對不同專業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發掘外語第二課堂的育人功效。外語課外活動圍繞“立德樹人”指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語言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外語文化感知力,培育國際思維,增強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使新時代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黃立鶴.大學外語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新途徑[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8):62-63.
[2]楊娜,劉朋.校園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新手段[J].學術論壇,2009(3):196-199.
[3]朱丹.外語第二課堂活動育人功能初探——以上海電機學院外語文化藝術節為例[J].新作文(教研版),2019(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