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圣 房淑東
摘 要:在初中教學階段,物理是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教師對學生采取合理的物理教學措施,可以幫助學生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構建智慧課堂,采用信息化的教學工具,制定創新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帶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為學生打下堅定的物理接觸,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物理;智慧課堂;構建方法
隨著我國新課標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構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已經成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首要任務。教師在教學方案中融合更多的信息化、智能化教學思路,不僅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源泉,還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師在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強化學生的物理基礎素養。下面我們就針對初中物理智慧課堂的構建方法展開簡單策略分析。
一、初中物理課堂的現狀及智慧課堂構建的主要作用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占據物理課堂的主導地位,沿用單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受到極大程度的限制,思維空間局限于狹窄的空間,對枯燥乏味的物理課程提不起興趣,導致物理教學效率大大降低。同時很多教師對信息化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以為然,沒有加強對信息化教學工具的學習和研討工作,在課堂上仍然采用原始的口頭教學進行物理知識輸出,很難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也無法讓學生對教材概念產生更直觀的了解,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顯著提升。
構建物理智慧課堂,是指教師立足于物理基礎知識構建教學理論,以動態學習數據分析為出發點,結合云加端教學手段的應用,所構建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智慧課堂不僅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也是大數據時代翻轉課堂2.0發展的最新成果。信息化智慧課堂的構建對教師的教學觀念產生重大的沖擊作用,也有效推進素質教育的前進步伐。同時智能化物理課堂的教學作用也是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比擬的,可以極大程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對教材知識更透徹的消化和吸收,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成為信息化物理智慧課堂的最大受益者,實現物理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1]。
二、初中物理智慧課堂的構建方法
(一)設計信息化教學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構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時,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范圍十分廣泛,其中最基礎的運用方式就是設計信息化教學課件。教師利用信息化工具制作教學課件,不僅可以節省大部分書寫板書的時間,也能將教學內容更全面具體的展示,為物理課堂注入更新鮮的空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體教學課件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材《運動的描述》一課中,教師可以準備投影儀、錄像機和視頻資料作為教學工具,在進行新課導入時首先播放用高臺跳水視頻資料制成的教學課件,引發學生對運動科學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再用投影儀展示課本中的三幅圖片:哈雷彗星、喜馬拉雅山和奔馳的獵豹,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進行討論,了解什么是機械運動以及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個小實驗,讓學生將書本放在課桌上,把鉛筆放在書本上,用手緩慢地推動書本,使書本載著鉛筆沿桌面向前移動。這時,教師可以配合投影儀播放列出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書本相對于桌面的位置有沒有變化?鉛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有沒有變化?鉛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有沒有變化?通過學生的思考和討論使學生知道參照物的概念,以及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并且能夠根據指定的參照物去判斷物體的運動或靜止,也能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判斷參照物。
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工具制作教學課件,是構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的有效途徑,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和記憶,也能鍛煉學生的判斷能力,有效加強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視聽媒體情境創設,為學生創造生動的學習氛圍
教師利用視聽媒體進行情境創設,是構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視聽媒體不僅可以打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帶來視聽感受的沖擊,也可以觸動學生的多重感官系統,引發學生的聯動思維,從而使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產生深刻的記憶和理解。同時,視聽媒體也具有跨越時空的特征,在充沛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中,教師在搜集視聽教學素材時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多媒體資源幾乎可以滿足教師的所有教學需求,極大程度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利用視聽媒體進行情境創設,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增添生趣盎然的色彩,幫助學生對生澀的物理知識產生更直觀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材《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一些生活中的聲音,包括嬰兒的啼哭聲、鳥叫聲、大海的波浪聲和鋼琴彈奏的聲音等,通過音頻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成功引入“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課程主題。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身體和身邊的物品發出各種聲音,看誰發出的聲音最多,誰的聲音更新穎獨特,帶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結論。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驗學習,把一個正在播放音樂的手機放在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內,用抽氣機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隨著罩內空氣的抽出,隨著音樂聲音的減弱和消失,引發學生得出空氣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結論,使學生知道像空氣一樣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就是介質,讓學生初步認識介質的概念之后,教師可以繼續設置問題:空氣可以傳播聲音,那么液體和固體可以傳聲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土電話”的實驗,以及播放花樣游泳運動員跟著音樂的節奏在水中起舞的視頻,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和觀看視頻,最終得出液體和固體也能傳播聲音的結論。最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一些介質中的聲速表,了解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也不同,通常在固體中最快,液體其次,氣體中最慢,以及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溫度有關[2]。
(三)增加合作探究,發揮信息化教學的最大效用
合作探究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意識,也能鍛煉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物理教學工作中將合作探究教學和信息化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完善初中物理課堂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發揮信息化智慧課堂最大的教學效用。
例如,在教材《運動的快慢》一課中,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可以先用投影儀展示兩張田徑運動的圖片,進行運動快慢的新課導入,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接力賽跑活動,展開合作探究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過學生接力賽跑,教師可以提出探究問題:剛才哪個同學跑的最快,如果運動路程和時間都不同,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4~5人為一單位的小組,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探究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教學課件展示,使學生認識速度概念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感受直線運動,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學生通過合作體驗活動以及合作學習行為,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教師融合信息化教學形式,使學生形成通過信息技術建立科學概念的意識。同時,學生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使學生在物理信息化技術課堂中,獲得更多合作學習的快樂體驗,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熱情[3]。
(四)實驗教學與信息化融合,增強學生的手動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教師在進行物理智慧課堂構建過程中不可缺少實驗教學,實驗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也能增強學生的手動操作能力,強化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的積累,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物理實驗教學與信息化教學融合,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吸納和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材《聲音的特性》一課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歌曲《友誼地久天長》進行新課導入,引發學生對新課程的探索欲望。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敲鼓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敲鼓實驗進行分析和探討,總結出聲音的響度和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與人耳距聲源的遠近有關,讓學生初步了解聲音響度的計量單位——分貝。并通過實驗得到聲源振動的快慢影響音調的高低,聲源振動的頻率越高,聲音的音調就越高的結論,同時認識頻率的單位赫茲及其表示方法。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不同樂器演奏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讓學生了解音色,并根據不同的音色區分樂器的不同。最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一些噪音的音頻,結合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讓學生了解噪聲、噪聲的界定標準,噪聲的來源及其危害,教師適當滲透法制教育,我國已經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使學生了解噪聲是一種環境污染。教師可以繼續通過敲鼓的形式進行實驗教學,假設鼓聲是一種噪音,該如何防治這種噪音呢?學生開動腦筋進行實驗,采取各種措施減弱鼓聲,掌握了噪聲的防治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途徑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三、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將信息技術教學工具融入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中,對構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產生積極的推進作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作為獨立的教學形式,也可以更好地輔助其他教學手段,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鍛煉,強化學生的物理基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物理智慧課堂增添更多智能化元素。教師進行初中物理智慧課堂的構建,可以為物理課堂增添更多現代化智能元素,也將我國素質教育思想更有效的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方群.信息化時代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64.
[2]萬飛.信息化環境下初中物理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8):52-57.
[3]王俊生.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在課堂上的運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