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國際貿易企業也展現出了不一樣的新生活力,特別是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更是改變了國際貿易的傳統模式。而跨境電商的發展離不開供應鏈服務商的共同協作,提高服務商的能力既可以幫助國內跨境電商提升競爭力,也可以形成創新生態圈輻射其他相關產業。本文以上海自貿區的供應鏈服務企業以及它所面對的客戶企業為樣本,進行了關于服務商能力提升對策的實證研究,對提出的三項提升對策的假設進行調研和檢驗。最終得到了對接集成商的物流系統、全鏈追溯系統、全渠道零售對接系統三項可以提升跨境電商企業效益和供應鏈服務能力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跨境電商? 服務供應鏈? 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4(a)--02
1 跨境電商及供應鏈服務商的迅猛發展
隨著互聯網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商業形式之一。處在這樣的商業環境下,傳統國際貿易形式也必然產生巨大變化,跨境電商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跨境電商是指“互聯網+外貿”的形式,目前我國跨境電商規模已達世界領先,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動力。根據艾媒咨詢統計,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已達到9.6萬億元,2017至2018年的跨境電商出口交易額增長41.3%。同時跨境電商也可能成為對沖出口增速下降的重要武器,《2018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國內市場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可達12萬億元人民幣,將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37.6%左右。
互聯網時代下,產業分工已不斷細化,對于涉及國際市場的跨境電商來說,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日漸復雜,對于涉及消費終端市場的企業來說,市場需求日益個性化與多元化。跨境電商貿易已不僅是簡單的商品進出口買賣,而是從生產、供應、倉儲、物流、報關、通關、分銷,直到配送至最終消費者的一個完整而紛繁復雜的供應鏈。隨著跨境電商的規范化、品質化發展,逐漸形成與之配套的供應鏈服務商,它們以專業化分工與優勢互補、協同整合為特征為跨境電商提供供應鏈集成服務,成為整個供應鏈的核心。
2 服務供應鏈的定義與供應鏈服務商的特征
隨著供應鏈理論體系逐漸完善,同時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國外學者們于2000年左右開始了關于服務供應鏈的理論探索。根據埃爾拉姆(Ellram)等學者的研究,服務供應鏈管理包括從服務提供商到最終客戶的服務交付的整個過程,并對其中的信息流、服務流、資金流、服務過程和績效等進行集成化管理。服務供應鏈的最主要特征是以顧客服務為導向,并體現集成化的優勢。國內學者也曾給出類似定義,金立印認為,服務供應鏈的本質是整合服務資源,共同創造顧客價值。
供應鏈服務商是跨境電商服務鏈的參與主體,是指為客戶直接或間接提供服務產品的組織或個人。供應鏈服務商是各種資源的直接提供者或控制者,他們既服務于出口相關企業也服務于電商平臺或集成企業,并為最終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供應鏈服務商主要呈現如下的特征和優勢。(1)資源的互補性。供應鏈服務商主要優勢就是能夠在技術、業務或市場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彌補,滿足各類型不同企業的服務。(2)協同及整合。基于跨境供應鏈,提供所需的信息、技術、產品及其他要素的服務商,與相關企業共同發展,為供應鏈提供新的發展和演變。(3)服務創新。引入物流及供應鏈的新模式。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同時更深入分析當地市場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環境。
3 供應鏈服務商能力提升的策略及假設
3.1 提供與當地集成商緊密對接的物流系統
對于中小型的跨境電商企業而言,為實現目標市場中的業務開展,通過當地的大型集成商是一個必然選項。如Amazon、wish、Alibaba都是不同類型的集成商,也是很多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選擇合作的重要平臺。這些集成商在物流系統的管理方面有各自不同的規則,也與國內的物流業務流程及規則有很大區別,比如AmazonPrime服務要求企業的發貨準確率須保持在99%以上,準時送達率在97%以上。通常的供應鏈服務會集中在進出口過程中的外貿代理業務中,而忽視在目標市場中與當地集成商之間的物流對接。為了使中小企業更好地與不同的集成商對接,供應鏈服務商應該重視與這些集成商的協調,并推出相關的服務產品。可以配合不同集成商平臺的物流標準,定制包裹的面單系統,幫助企業更快融入集成商的物流系統中。
假設一:提供對接集成商的物流系統對跨境電商企業效益有正面影響。
3.2 重構更透明的供應鏈系統
基于一系列的互聯網技術改革,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科技等,供應鏈可以重構成新的社會化分工合作關系。供應鏈服務商可以幫助跨境電商利用這些技術完善產品的追溯,全程保持技術追蹤,上傳證照、查證跨境商品的全鏈路途信息,將商品的采購、運輸、過關、分銷信息全程透明化,以此增加與消費者或客戶之間的互相信任。透明化的供應鏈管理也是幫助零售企業打造品牌價值的好方法。利用重建透明化的供應鏈幫助企業塑造品牌可以引導出口企業抓住創立品牌的契機,改變傳統“中國制造”的形象,營造獨特競爭優勢,吸引更多顧客。
假設二:全鏈追溯技術構建的供應鏈系統對跨境電商企業效益有正面影響。
3.3 強化全渠道管理
電子商務本身在渠道創新中不斷發展,跨境電商所涉及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場地、目標市場、商品各要素都會不斷產生變化,形成新的渠道系列。“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相互轉化的全渠道模式也將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在海外市場有不少成功的“線上+線下”的新零售企業,比如Walmart、BestBuy等,都擁有大量的線下連鎖門店,同時擁有重要的線上渠道,通過品牌優勢,將原本的線下優勢擴展到線上渠道。國內的跨境電商企業一般都從線上渠道著手,但發展全渠道可以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供應鏈服務商可以為企業鋪設與管理相結合的供應鏈系統,為企業與已經成熟的全渠道新零售模式搭建橋梁,通過線下的用戶接觸與體驗,和線上的信息相結合,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進一步拉近海外商品與用戶的距離。
假設三:發展全渠道的供應鏈系統對跨境電商企業效益有正面影響。
4 樣本數據及統計分析結果
4.1 樣本和數據的收集
為了檢驗上文所列的三項假設,本文以一家服務供應鏈企業“文鼎國際集團”作為基礎,在該企業原本的供應鏈系統中增設3項新功能,主要為實現上文所提出的三個假設,選取了該企業服務對象中的56家中小型的跨境電商公司作為主要樣本,提供包含3項新功能的供應鏈系統試用一年。試用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數據,獲取反饋數據的渠道主要包括系統售后平臺、電子郵件和公司主頁。樣本企業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各類消費品、家具、家居用品、服飾和各類零部件,企業類型主要涉及生產制造、批發和零售企業。
4.2 數據分析
本研究中的“企業效益”包含以下項目:業務利潤增長;交易成本下降;買賣雙方的溝通增強;運輸障礙減少共4項。研究同時設計了“新增供應鏈功能對于企業效益提升影響”的調研問卷,按李克特量表設計題目,將新系統中增加的3個功能列為題目,當選擇“非常不贊同”時,賦值為最低1分,之后每個選項賦值上升一分,以此類推至“非常贊同”賦值為5分,如表1所示。
為研究假設中的三個主要因素對企業效益的邊際影響大小,本研究用因子得分來衡量影響因素的大小。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樣本企業的效益,解釋變量為:對接集成商的物流系統、全鏈追溯系統、全渠道零售企業對接系統。由表1可知,各解釋變量的參數P值均小于0.1,說明至少在90%的概率上有顯著性。對接集成商的物流系統對企業效益的影響為正,而且其邊際影響達到了3.608,這意味著對接集成商的物流系統的發展每上升一個單位能帶來3.608的企業效益。另外兩個系統的邊際影響相對較小,達到0.741和0.475,這說明對接集成商的物流系統和全鏈追溯系統都能對企業效益產生正向影響,但改善的程度并不顯著。本文研究的三項假設經過問卷調查和回歸分析的統計后基本獲得驗證,對接集成商的物流系統、全鏈追溯系統、全渠道零售企業對接系統確實有助于提升客戶企業的效益,作為供應鏈服務企業可以考慮以此三項對策來拓展自身服務能力。
5 研究總結
在市場競爭中幫助中小型的電子商務企業增加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價值,是供應鏈服務商工作的主要目標。研究使用了問卷調查和回歸分析的統計手段,對提出假設的并由樣本企業試用一年的三項供應鏈系統發展策略進行了檢驗,得到結果是絕大多數企業都認為使用之后有助于企業效益的提高,其中對接集成商的物流系統對企業效益的改善特別顯著。因此建議供應鏈服務企業可以將此系統當作服務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方向。全鏈追溯系統及全渠道零售企業對接系統對企業效益改善的影響并不突出,說明并不是所有企業認同它們的作用,對于這兩項對策,建議供應鏈服務企業可以根據不同企業性質和業務范圍針對性提供,更符合客戶企業的不同利益,更有的放矢。作為外貿發展的新方向,跨境電商已進入精細化發展時期,除了基礎設施搭建外,有前瞻性的供應鏈服務可以更好滿足客戶需求,完善跨境電商產業的生態系統,并持續優化與創新。
參考文獻
艾媒報告.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EB/OL].2019-02-06.http://www.iimedia.cn/60608.html.
金立印.服務供應鏈管理、顧客滿意與企業績效[J].中國管理科學,2006(2).
作者簡介:吳粹中(1986-),女,漢族,上海人,講師,主要從事電子商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