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書卷于我,既是一條認識世界的渠道,又是一位不計得失,不圖功利的知己。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書卷引薦的。
年少時,聽叔叔講《三國演義》《岳飛傳》《水滸傳》《西游記》《成吉思汗傳》等書,跌宕起伏的故事,是那么引人入勝,不免讓我對英雄產生了敬畏之情,總是暗自擔心英雄的危險處境,也曾悄悄地為他們凱旋而慶幸。激動的心,讓每一個夜晚顯得別出新裁,叫我打著飽嗝,枕著涼席入眠。我對英雄的認知從那個時候開始了。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布置作文,我把對英雄的印象,用文字刻畫出來。雖然,我的文字稚嫩得可笑,思想也不夠深刻,老師卻在空白的方格里寫下紅色的“良”評!這讓我在成長的路上,第一次聽到最響亮的擊鼓聲。
上了中學,我用花花綠綠的糖紙,還有染色的“羊嘎啦蛤”分別和同學兌換了《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及《紅樓夢》。四大名著到手,我仿佛久違了舊友,邂逅了一位位親朋,與英雄聚首的剎那,是那么興奮,那么親切,那么忘我,甚至徹夜難眠。全面通透地閱讀,像親眼目睹了栩栩如生英雄,循著英雄的足跡,我了解了中國悠久的文化,以及厚重的文學史,知道了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英雄史,是中華的智慧。從此,我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歷史的緬懷之情油然而生。喜歡閱讀,渴望讀書是一粒種子,播種在我的心里,扎根心底,并瘋長起來。
上了高中,我更加如饑似渴地讀書,不但讀文史類的書,也讀科譜類的書,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也讀認識論和方法論。書似豐富的養料,慰藉我的理想和夢想,書卷又是我的人生宏大布景,任我用知識描繪藍圖。在那些書卷中,我認為特別重要的,就用紅色筆打上醒目的波浪,然后反復閱讀背誦,加深印象,好比與一個朋友的深交過程,經常溝通,增加了解,用心體會,互通有無。
讀書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使我受益匪淺,書這位恩人、貴人,幫助我實現了理想,順利通過了高考。
在大學那段日子里,我幾乎每天都要去圖書館轉一轉,翻閱一下我喜歡的小說、散文或者詩歌,記下富有哲理的句子,然后細細地品味。那感覺,就像登門拜訪摯友,與之握手言歡,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分享他們的愛恨情仇,我愿與他們并肩攜手,穿越歷史風云,走過歲月滄桑,挑戰多舛的命運,其傳奇和精彩,為我對備戰未來的人生,充滿了信心……
起初是盲目讀書,后來,我學會有選擇性地閱讀,因為讀書就像交友,交好朋友能給人帶來智慧的啟蒙。讀高爾基,我仿佛踏上了人類進步的階梯,靠著書這個階梯,一步步成長起來;讀培根,我仿佛將人類天性的野生花草,與知識進行一次次的移花接木,然后,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花朵;讀但丁,我仿佛在昂首挺胸,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別人怎么說我;讀魯迅,仿佛將沉浸在海綿里的水擠了出來,用在讀書上。同時,懂得了克服驕傲的情緒;讀毛澤東,頓時讓我開闊了心胸,仿佛緊緊跟隨紅軍跋涉二萬五千里長征,去烏蒙磅礴走泥丸……
讀書,讓我獨居一室,從不感到寂寞,讀書,讓我孑然一身,行走夜路,不覺得寒冷和恐懼;讀書,讓我無論置身何處,都會感到時光閃爍而耀眼。書卷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幾乎達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地步。
讀書的境界,正吻合了“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的詩句,我為自己正在與如故人般的書卷相親、相知而歡喜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