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鵬
摘 要:高中學校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決策能力,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學校有必要對高中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形成正確的職業認知。文章在分析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認知問題與現狀的基礎上,探討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可行性、目標及途徑。
關鍵詞:高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可行性;目標;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1-0031-02
普通高中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認知領域基本處于模糊的狀態,尤其對職業認知準備不足。這樣的狀態,不僅難以滿足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更無法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無論是教學評價制度改革,還是信息技術的發展,都為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供了支撐。所以,高中教師有必要、有責任構建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地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
一、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認知問題與現狀
問題一,自我認知模糊,自主意識不強。大多數高中生都在埋頭苦學,對自我沒有全方位的了解,更沒有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明確的提前定位。很多高中生對職業教育存在排斥心理,得不到學校、家長和老師在思想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并且職業教育本身缺乏吸引力。問題二,學生對職業認知不夠,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缺少系統的信息渠道。職業認知指的是學生對未來就讀專業及步入社會后所從事職業的了解程度,但大多數高中生的社會閱歷較淺,無法建立全面的認知體系,對未來職業的認知只停留在表層與片面解讀上。近幾年,一些學生認為技工是“冷門”,藝術、社交等是“熱門”。有這樣的想法,不得不說學生對未來職業的看法趨于理想化,產生這一認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學生缺乏全面綜合的信息獲取渠道,而且容易受外界輿論評價的影響。二是一些學生嬌生慣養,缺乏吃苦精神,不具備勞動奉獻的信念和精神,學習的功利性較強。
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可行性
(1)職業規劃教育的供需矛盾難以突破。這里所說的職業規劃教育,不是一兩句的職業規劃教育口頭講述,而是具備專業化職業輔導課程、活動與咨詢服務,設立專門的學科課程,由教師與職業培訓師合作完成教學任務。開展職業規劃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職業規劃教育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具備接受職業規劃教育的內在動力。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不斷發展,許多家長對職業教育充滿期待,但他們對如何選擇報考學校、如何挑選專業卻很迷茫,而高中教師又大多不具備職業規劃教育的專業能力,加之教學管理工作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指導,導致職業規劃教育處于低效狀態。(2)與信息技術融合推進職業規劃教育的實施與開展。隨著新高考政策的實施,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新的評價選拔標準,給予了職業規劃教育更大的空間與機會,有效推動了職業教育的改革。信息技術為職業規劃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撐,學生可以借助微課、E校通等平臺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體地說,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學習行業知識,全方位了解職業信息及高校相關信息等。
三、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
其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觀。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符合其個人能力的、符合現實生活的、符合社會發展的、符合社會進步的正確的職業理想觀。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觀,才能正確地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職業規劃,確定一個清晰的方向。其二,讓學生對自身有客觀準確的評價和認識。學生只有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綜合分析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優勢等,才不會在職業規劃時出現過于理想化或不切實際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其三,讓學生對職業有正確的認知。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職業理想,確保學生的職業選擇與其能力水平相匹配,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相關職業的行業性、崗位性等特點,以及行業的現狀、未來前景、能力要求等。其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既體現在專業素養方面,又體現在綜合實踐能力方面。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如決策能力、溝通交際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心理調節能力等。
四、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途徑
(1)構建專業的職業課程體系。第一步:構建咨詢、授課、體驗的校本課程體系。學校應借助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及其他渠道,開展校外職場體驗和模擬職業活動,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第二步,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能夠從各學科學習中接受職業規劃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職業規劃意識,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進行規劃與設想。(2)建設專業師資隊伍。對于文化課來說,高中教師的專業水平都能達到教學要求,但對于職業生涯規劃這一專業課程來說,大多數教師很少涉獵。因此,學校應該加強職業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引進校外專業培訓團隊。學校需要得到國家和社會方面的政策與經費上的支持,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比如給予聘請的校外團隊報酬,給予校內教師學習培訓補助與獎勵等。(3)拓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渠道。第一步,打造信息網絡平臺。學校可以建立專門的職業信息網,在網上發布各種專業、職業信息,如社會職業信息、高校專業信息等。同時,可以提供能力測試平臺,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認識社會,確定自己的未來發展目標。第二步,開展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學校不僅要將職業規劃理念滲透給學生,還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長傳播職業規劃理念與知識。另外,學校可以利用不同行業的家長資源優勢,請家長來學校為學生開展行業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各行業的特點與能力要求,讓學生對各行業有更加真實、全面的認識,讓許多還沒有樹立目標的學生有機會正面思考和選擇。
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于學校來說一直處于探索與嘗試階段,需要有健全的教育體系來支撐。筆者認為,高中學校非常有必要對高中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還有利于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江珊珊.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調查分析及教育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05).
[2]王震,于嬌燕.新課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5).
[3]董巖.高中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實踐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