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鵬
摘 要:情境教學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發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游戲化、生活化、表演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豐富情感體驗,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游戲化;生活化;表演化;教學質量;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1-0078-02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礎課程。在語文課堂開展情境教學,能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在具體的場景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一、情境教學的內在含義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情境教學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情感。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以及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找到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和途徑,以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要在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取得語文知識和情感教育的雙豐收。
二、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的重要意義
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開展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促進語文課堂的高效開展??梢哉f,情境教學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不但包括學習行為方面的,同時也包括心理發展方面的。相應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行為,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有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2.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情境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架起了一座直觀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橋梁。適宜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重溫舊經驗、獲得新經驗,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習達到較高的水平。適宜的情境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而且能不斷維持、強化和調整學生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更好認知。
三、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
學生尚處于思維的發展階段,心智還不健全,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更喜歡游戲。基于學生喜歡游戲這一特點,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化的情境中迸發智慧的火花,觸發學習靈感。教師可將語文教學與游戲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創編游戲,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采用“擊鼓傳花”的游戲開展語文教學,考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教師背對學生從1數到10,學生將一個玩具依次輪流傳遞。當教師數到10時,這個玩具傳到誰手中,誰就要說出一個表示動作的詞語,如:跑、跳、踢等。學生說不出來時,就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比如,表演一個節目或做幾個體育動作等。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增加學生詞語儲備量。學生為了避免受到“懲罰”,會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掌握更多的詞語。此外,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在游戲化的情境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得到更好的發揮,思維會更加活躍,學習效率會更高,學習質量會更好。
2.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語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獲得,更要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利用已有經驗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界限,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收獲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實現自我建構,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學生已有經驗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實現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并將其運用到生活中。例如,在關于“季節”這一主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季節的圖片。這些圖片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拍攝的,也可以是在某部電影或電視劇里看到的,還可以是童話故事里的某一幅插圖,并讓學生將圖片帶到課堂上展示。學生帶來的圖片有發芽的柳樹,有開放的迎春花,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五顏六色的菊花,有金黃色的落葉,有豐收的稻谷,有飛舞的雪花……圖片源于生活,景物分屬不同季節,既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又讓人感受到季節的變化。學生通過對圖片進行對比,可以清晰地了解四季的變化,掌握不同季節的特征。
3.創設表演化教學情境
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往往喜歡表演。將表演融入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創設表演化教學情境,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角色扮演能夠實現學生與文本的高度融合,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創設表演化教學情境,還能夠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到人生百態,豐富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各小組成員分別扮演《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的角色,在小組內進行表演。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充分體會到小蝌蚪找媽媽的艱辛和心理變化以及小蝌蚪的成長歷程。創設表演化教學情境,能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四、結束語
情境教學給語文課堂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游戲化、生活化、表演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豐富情感體驗,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姚琴娃.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22).
[2]金輝.情境——兒童創造力發展的“沃土”[J].江西教育,2019(33).
[3]張萌.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應用現狀與優化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