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琴
摘 要: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人際溝通的基礎,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不僅可以使交際圈更廣,還可以避免溝通所帶來的麻煩。幼兒期是語言表達能力形成的關鍵期,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幼兒的智力發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尤為重要。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幼兒教育;語言表達能力;策略;關鍵期;智力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1-0096-02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逐漸打好基礎。幼兒階段是語言表達能力形成的基礎階段,也是影響幼兒未來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因此,幼兒園和家長要予以高度重視,以有效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一、了解幼兒的語言發育規律
只有正確了解幼兒語言發育規律,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單詞句階段的發育。1歲~1.5歲這一階段,幼兒所理解的語言大量增加,能理解呼應句(呼喚他人或對他人呼喚的應答)、敘事句(對自己發現的事情的述說)、表意句(表達自己意愿的句子,大多表否定)。
(2)雙詞句階段的發育。2歲~2.5歲這一階段,幼兒說話的積極性很高,語詞大量增加,出現“詞語爆炸現象”,雖然這一階段對詞義的理解加深,但始終在日常詞義的范圍,對科技詞義、文學詞義等還不能理解。
(3)電報句階段的發育。1.5歲~2歲進入電報句階段,雙詞句的形式是斷斷續續的、簡單的、結構不完整的,類似電報文本。雙詞句和電報句是兒童語言發育由不完整到完整的過渡階段,這一時期幼兒開始建立句子的基本模型。
(4)簡單句階段的發育。1.5歲~2歲,3.5歲是簡單句發育的關鍵期。
無論是幼兒家長還是幼兒教育者,都應該了解幼兒的語言發育規律,根據不同階段的發育規律對幼兒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但兒童的語言發育存在著個體差異,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幼兒的發育情況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
二、家庭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可以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學習語言,家庭居住環境、各地方言、用語習慣、語言觀念等,都會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與方式。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大部分的語言教育來自家庭,就算進入幼兒園學習后,也有很多時間是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所以家庭語言氛圍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影響很大。
家長良好的素質,不但能夠傳遞給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能夠以其良好的文化修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孩子的語言學習提供支持。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中,高素質的家長會注意其表達是否文明、規范,這些將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產生重要影響。幼兒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會形成良好、規范、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是培養幼兒表達能力的重要條件。語言表達能力是在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如果孩子不愿意與家長交流,不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就會阻礙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一個有利于幼兒表達的語言環境是家長與孩子平等關系的體現,能體現家長對孩子人格的尊重。在這種平等、寬松的環境中,孩子才愿意和家長交流,才敢向家長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家長應鼓勵孩子表達,并且讓他們體會到語言表達的快樂。在這一過程中,家長不應過于計較孩子的觀點是否正確,也不要刻意去糾正孩子的發音或句型,這樣會挫傷孩子表達的積極性。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家長應始終保持平和的態度,用鼓勵的話語讓孩子把話講完。
要在家庭中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僅靠平時的交流還遠遠不夠。因此,家長可以與幼兒做“你一言我一語”的語言游戲,比如,開展成語接龍、演講比賽、猜謎語等。當然,這些游戲都應在幼兒的語言能力范圍內,都應圍繞幼兒的興趣,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幼兒在開心玩游戲的過程中,覺得學習語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此外,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不應讓孩子過早地學習漢字,可以每晚為孩子朗讀兒童讀物。
三、幼兒園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并強調在語言教育的過程中重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智力發育還不完善,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不應過于看重幼兒的學習成績,而應注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輕松的教育環境,可以調動幼兒語言學習的積極性。現在,幼兒懼怕老師,不愿意去幼兒園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教學態度過于嚴肅,讓幼兒存在抵觸情緒。有了這種情緒,幼兒自然不愿去幼兒園。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態度,對幼兒要做到和藹可親,讓他們放下對教師的懼怕和抵觸情緒,從而親近教師,樂于去幼兒園。幼兒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對新環境感到新鮮,愛問為什么。教師可以利用幼兒這種好奇心,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教師可在充分了解幼兒興趣的前提下,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幼兒體會到平等與尊重。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更好、更輕松地學習知識。為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經常開展演講比賽、故事會等活動,激發幼兒表達欲望,調動幼兒表達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營造自由交流的空間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多增加一些互動、討論和交流,讓幼兒可以自由地表達想法。這樣,不僅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幼兒的語言交際能力。自由交流的空間可以使幼兒沒有顧忌地與同伴交流,并在與同伴的交流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完善語言結構。
角色扮演可以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角色扮演不僅在幼兒園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在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角色扮演中,幼兒會主動與同伴交流,主動請教老師,使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不斷鍛煉。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和贊美幼兒,讓幼兒在鼓勵和贊美中開心地進行角色扮演,并為下一次角色扮演奠定基礎。角色扮演不僅能促進幼兒主動與人交流,還能讓幼兒學習到一些詞匯和一些聽、說技巧,學會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的教育目的之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人際交往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性,與幼兒家庭攜手積極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徐虹.試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培養[J].成才之路,2018(21).
[2]朱春春.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22).
[3]朱學娟.大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寧夏教育,2018(06).
[4]李新園.主題探究活動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