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霖
(重慶市渝北區中醫院,重慶 401120)
慢性宮頸炎是婦科的常見病。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白帶異常、下腹或腰骶疼痛等。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慢性宮頸炎合并HPV感染患者發生宮頸癌的幾率更高。以往,臨床上常使用辛復寧對慢性宮頸炎合并HPV感染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用益氣化濕解毒湯加減方治療脾虛濕毒蘊結型慢性宮頸炎合并HPV感染的效果。
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重慶市渝北區中醫院收治的94例脾虛濕毒蘊結型慢性宮頸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慢性宮頸炎合并HPV感染的診斷標準且被確診為慢性宮頸炎合并HPV感染。2)患者的病情經中醫辨證屬脾虛濕毒蘊結證。3)患者簽署了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患者的年齡<18歲。2)患者合并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3)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4)患者合并有惡性腫瘤。5)患者近期接受過相關治療。將這9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有47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18~47歲,平均年齡為(33.51±8.72)歲;其妊娠的次數為0~4次,平均妊娠的次數為(2.41±0.37)次。試驗組患者的年齡為19~48歲,平均年齡為(33.94±8.36)歲;其妊娠的次數為0~4次,平均妊娠的次數為(2.35±0.41)次。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獲得了重慶市渝北區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辛復寧(規格:80萬IU/粒)進行治療,方法是:在患者經期結束后的3~5 d,于每晚睡前將1粒辛復寧置入其陰道的穹隆處。每隔2天進行一次治療,治療15 d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三個療程。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加用益氣化濕解毒湯加減方進行治療。益氣化濕解毒湯加減方的藥物組成是:生黃芪20 g、貫眾10 g、砂仁 10 g、黃柏 10 g、川芎 10 g、當歸 10 g、白術 15 g、土茯苓20 g、龍膽草6 g、甘草6 g。對于存在帶下滑脫不止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芡實、烏賊骨。對于存在納呆癥狀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厚樸。對于存在腹痛癥狀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川楝子和延胡索。水煎服,每日服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1]。告知患者保留藥渣,每日用水煎煮后取汁進行坐浴。每日坐浴1次,每次坐浴15 min。治療15 d為一個療程,共治療三個療程。告知患者在經期需停止用藥。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其臨床體征的評分。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三個等級。1)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其HPV的檢測結果呈陰性,其臨床體征評分下降的幅度>90%。2)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HPV的檢測結果呈陰性或弱陽性,其臨床體征評分的下降幅度為30%~90%。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均未得到改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患者各項臨床體征的評分標準為:1)患者未出現宮頸糜爛的現象計0分,出現輕度宮頸糜爛計2分,出現中度宮頸糜爛計4分,出現重度宮頸糜爛計6分。2)患者未出現宮頸肥大、宮頸納氏囊腫及宮頸息肉計0分,出現上述1~3種癥狀計2分。3)患者的子宮附件正常計0分,其子宮附件出現增厚增粗的現象計1分,其子宮附件存在壓痛感計2分。患者臨床體征的最終評分為其各項臨床體征評分之和。
對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接受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體征評分為(6.17±0.74)分,試驗組患者的臨床體征評分為(4.53±0.31)分。接受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的臨床體征評分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將慢性宮頸炎歸為“帶下病”的范疇。《傅青主女科》認為,帶下俱為濕證,與任脈損傷有關。因此,治療該病應以祛濕理脾、溫腎固澀為主。本研究中所用的益氣化濕解毒湯加減方中,白術、黃芪具有燥濕化濁、補氣固表的功效,黃柏、土茯苓、貫眾、龍膽草、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瀉火的功效。將上述諸藥合用可起到燥濕止帶、健脾益氣、清熱解毒等功效[2]。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益氣化濕解毒湯加減方治療脾虛濕毒蘊結型慢性宮頸炎合并HPV感染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