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蕾


【摘 要】目的:為了更好的評估肝癌TACE術后療效及殘灶活性,分析采用增強CT檢查的價值和意義。方法:參照隨機數字表法從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診的經臨床病理確診并實施TACE(經導管動脈栓塞術)術治療的肝癌患者中選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術后3月內行增強CT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且以DSA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探討增強CT檢查在觀察肝癌TACE術后療效及評估殘灶活性中的應用價值。結果:研究數據顯示,以DSA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DSA和增強CT對170個癌灶的腫瘤殘余或者術后復發檢出率分別為63.53%和61.76%,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170個癌灶經DSA和增強CT檢測存在明顯腫瘤包膜的檢出率分別為25.29%和18.82%,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增強CT可以有效的評估肝癌TACE術后臨床療效和殘灶活性,為臨床擬定治療方案和評估患者預后提供可靠依據,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肝癌;增強CT;TACE術后;殘灶活性;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肝癌是我國發病率相對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初期病情較為隱匿,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屬于中晚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償,手術切除率較低,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肝癌治療措施很多,經大量臨床實踐證實,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TACE)是目前臨床常用的延長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術后常出現殘存復發病灶,影響療效,縮短患者的生存期[1]。本院參照隨機數字表法從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診的經臨床病理確診并實施TACE術治療的肝癌患者中選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增強CT和DSA診斷結果來探討增強CT檢查在觀察肝癌TACE術后療效及評估殘灶活性中的應用價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照隨機數字表法從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診的經臨床病理確診并實施TACE(經導管動脈栓塞術)術治療的肝癌患者中選取140例作為研究對象。80例患者中含男、女性患者分別為47例和23例;患者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8.3±6.8)歲;癌灶直徑1.0-14.0cm,平均(4.1±1.8)cm。入組患者均滿足《CSCO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18.V1)》中最新擬定的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且于TACE術后定期隨訪并行增強CT和DSA檢查[2]。入組患者及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入組患者先常規進行增強CT檢查,掃描期間先常規平掃上腹部,然后再借助高壓注射器,將造影劑碘海醇100ml按照2.5-3.0ml/s的速度從肘部靜脈滴入,15s后進行掃描并記錄病灶的強化程度和征象,如遇可疑部位可實施連續橫斷面掃描,記錄病灶的大小以及掃描過程中各影像學改變等。然后進行DSA檢查,具體為:應用血管造影機進行DSA檢查,設定對比劑注入速度。然后對肝總動脈或肝固動脈進行造影,必要時可行腸系膜上動脈或胃左動脈造影,記錄動脈期、實質期、靜脈期圖像。以上影像均由2名主任醫師判讀結果。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種檢查方式對腫瘤殘余或者術后復發、腫瘤包膜的檢出率,統計學軟件比較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結果,其中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用卡方檢驗計數資料,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增強CT和DSA診斷結果對比? 研究數據顯示,以DSA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兩種檢查方式的腫瘤殘余或者術后復發檢出率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TACE術后腫瘤包膜病灶采用增強CT和DSA評估結果對比? 研究數據顯示,將DSA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兩種檢查方式的有腫瘤包膜病灶檢出率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肝癌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早期缺乏典型臨床表現,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于中晚期,從而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肝癌的治療措施很多,TACE術是目前公認的延長肝癌患者生存期最為有效的方之一,但在實踐中發現,該措施具有較高的術后殘灶留存率,影響療效[3]。國內報道指出,肝癌患者經TACE術治療后癌灶周圍殘余的細胞是術后病情復發及轉移的病理基礎,必須重視治療前后的影響評估。此次研究顯示,以DSA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DSA和增強CT對腫瘤殘余或者術后復發病灶的檢出率以及存在明顯腫瘤包膜病灶的檢出率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中發現,碘油沉積情況可反映腫瘤壞死情況,而增強CT檢查能夠清晰的顯示TACE術后癌灶中碘油的沉積,增強CT掃描速度較快,能夠多時相的進行增強掃描,結果更能夠顯示肝臟腫瘤細胞存活情況,而且在掃描過程中,借助多層面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可以更好的明確腫瘤和周圍組織間的關系,為臨床診斷提高可靠的參考依據[4]??傊鰪奀T可以有效的評估肝癌TACE術后臨床療效和殘灶活性,為臨床擬定治療方案和評估患者預后提供可靠依據,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張輝,徐凱,張曉艷,等.動脈晚期增強 CT 技術對原發性肝癌介入術后殘癌的診斷價值分析 [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4):5180-5181.
何川東,周瑩,黃丹等.寶石CT能譜成像在肝癌經皮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療效評估及隨訪中的價值[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25(1):34-39.
李珊玫,高知玲,呂茜婷,等.全肝CT灌注成像定量評估肝癌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血流狀態變化的價值[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8,26(6):429-435.
楊歡,袁正,李文濤,等.磁共振表觀彌散系數對肝癌TACE療效的預測價值[J].中國癌癥雜志,2016,26(3):25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