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東
摘要:道德與法治教師對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意義重大,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在教育品格、育人態度、教學能力、教育情懷等四個方面提高自身素養,肩負起教學與育人的重任。
關鍵詞:道德;法治;教學;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內涵尤其豐富,對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可以說,道德是國家、乃至一個民族不斷走向富強的必要保障,而法律是當今國家、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持。道德和法律兩者可謂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一方面道德可以為法律奠定輿論基礎和社會保障,法律是道德的不可碰觸的底線。初中生年齡上尚小,還處于發展成長階段,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更肩負著民族走向復興和強大的中國夢。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培養初中生的道德和法治觀念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尤其針對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可以讓初中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善良、陽光的教育品格
“擁有積極樂觀、充滿正能量的育人和教學的心態、并且在教學與育人的過程中能夠不畏困難、砥礪前行、永遠保持進入教師行業的初心,在育人和教學的過程中滋養學生的心靈”,可以說,是道德與法治教師的真正素養和靈魂所在,也是新時代和新的課改要求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在。
在新的時代要求下,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以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好案例,從而使孩子們懂得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人文素養、良好的趣味,更要有正直、陽光、無私奉獻、敬畏人生、敬畏教育等美好品質。教師因為具有感染教師的人格魅力,又能夠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成長,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指引者。從這一點上講,道德與法治教師只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品格培育學生、感化學生、才能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和人文關懷。
二、持續學習的育人態度
道德與法洽教師要有持續學習的育人態度,要終身學習,不斷創新,不斷充盈自身,才能具有專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水準。
初中生在校學習是一個全面學習和不斷被培育的過程,可以說,學業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用自我的專業水準啟迪和培養學生,讓學生學到知識。要想讓學生獲得知識、獲得智慧,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不斷進修、不斷培養自我能力,培養自我交叉學科、跨不同年齡、跨區域融會貫通的素養。因為現在的課堂和學生的學習早已打破過去學科之間的藩籬。教師應教育學生終身學習、不斷反省、不斷進修、集合和內化各種學習資源。教師不僅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要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可以說,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學習的能力;比持續學習更重要的是知識從教師這里輸出,傳遞給學生的能力。可見,持續學習的育人態度這一素養在道德與法治教師的素養結構里尤其重要。
三、實踐、創新的教學能力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實踐于課堂,整合知識;珍惜課堂經驗,引領學生理性思考;不斷激活課堂氛圍,讓學生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利用課堂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用日復一日不斷累積的課堂經驗推動自我在教學的成長和發展,可謂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實踐創新素養。這種實踐創新的教學智慧,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道德與法治教師的重要能力。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堅守教育教學一線,切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和義務,嚴格、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在教材、教學等的改革、建設方面不斷做出優秀成績。而道德與法洽教師要關注課程標準要求與內容變化,要勇于突破,大膽創新,更要以課堂為本、集聚課堂智慧,共同成長。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善于自我反思,注重設計思維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以師生反思設計能力的不斷提升,不斷推動課程和教學創新,從而不斷生成有溫度、有內涵、有厚度的課堂。
四、崇高、溫暖的教育情懷
用崇高的教育情懷引領學生感知世界、認識世界、是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擔當和品質,更是國家、民族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和期盼。面對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不忘初心、身體力行,帶著一顆奉獻社會、奉獻學生的初心,保持極大的耐心和責任心,使課堂更有溫度。用愛引導、以愛化人,以責任引領責任,帶來學生精神的健康成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用崇高、溫暖的情懷感化學生、溫暖學生、在學生的心中潛移默化地種下善良的種子,讓學生不斷成長,成為有擔當、敢于創新的時代新人。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者,生之導也。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提高育人品格、育人態度、教學能力、教育情懷等四個方面的基本素養,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注重品格基礎,尤其要注重情懷導向,傾注心力學習探究,注重反思創新。道德與法治教師是中國在教學路上的帶路者、實踐者、促進者,應通過自身素養的生成感染學生,使師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周業敏.狠抓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道德素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S1).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