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薇 楊洪君



摘要:為解決運動護膝的舒適性問題,分析并獲取運動護膝舒適性影響因素。結合前人對舒適性評價機制研究的理論基礎,通過實地用戶訪談研究,基于人一機一環境系統理論,采用定性定量混合研究的策略收集運動護膝不舒適問題信息,對使用者穿戴運動護膝的主觀舒適度評級進行收集、歸納、分析、總結出表象之下的客觀影響因素。建立運動護膝舒適性相關影響因素體系表。運動護膝舒適性影響因素的探究為運動護膝舒適性設計方向提供參考。
關鍵詞:運動護膝 舒適性 影響因素 產品分析 用戶研究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4-0020-05
引言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迅速提升與休閑活動的日趨多元化,人們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在運動過程中,膝關節既是極其重要的部位,又是比較脆弱容易受傷的部位,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運動過程中自身的健康保護與損傷防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運動過程中佩戴恰當運動護膝可以減少膝關節損傷。在人們對產品的需求逐步從物質功能需求向精神體驗Ⅲ需求升級的同時,對于運動護膝產品而言,舒適性問題日益凸顯,而舒適性影響因素的探究是解決舒適性問題的重要步驟。
一、舒適性影響因素探究機制
從舒適性形成的機制特征來看舒適性具有主觀性,作為一種人體的主觀感受而存在。受整個環境系統的影響,影響因素具有多樣化。影響因素作為外界刺激信號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影響使用者的主觀感受。主觀感受以具體的表現形式在物理、生理和心理的各種交互活動及狀態上產生并展現,即人通過五感來接收外界環境和物體帶來的刺激,進而產生人體、環境、產品等不適的生理上的反應,從而得到客觀狀態的表現及主觀的舒適度感受輸出。由此可以看出,舒適度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外界人機環境作用下的生理因素表現。因此要全面而合理地進行舒適性影響因素的探究,應基于人機環境系統下進行物理、生理、心理、環境等多重因素的考慮,并綜合其主客觀性的特征,通過其客觀表現形式以及主觀感受反應從而推及舒適性的影響因素,如圖1。
舒適性影響因素是舒適性表現形式的內在原因,舒適性表現形式又作為舒適性影響因素的外在表現形式,即作為一個主觀感受的表象存在。依據舒適性因素的探究機制,舒適性表現形式是一種將主觀感受客觀化衡量的一種研究方法[2],本文將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探究人機環境舒適性因素,通過實地調研、深入訪談、自我陳述、觀察等主觀調查研究方法進行定量定性統計分析,總結得出舒適性表現形式,分析其內在原因,即舒適性的影響因素。
二、運動護膝產品分析
運動護膝是在運動或活動時用于保護膝蓋的一種防護用具,其基本作用主要有(1)運動損傷預防與膝關節保護;(2)防寒保溫;(3)保健,關節養護。目前運動護膝在保證其基本功能外更注重產品的體驗和舒適性。對目前的運動護膝產品展開深入調研分析,探究運動護膝舒適性的影響因素,從而為解決舒適性問題提供建議和指導。本次調研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進行,線下走訪北京護具專賣店以及國際專業護具品牌公司、代售點進行實地訪談觀察調研30余款產品,線上選取了五大電商平臺上百種競品中50余款不同運動護膝,分別從結構形態、尺寸、材料以及制造方式幾大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一)護膝的結構形態分析:運動護膝作為一款休閑運動時功能性穿戴用品,其結構形態主要分為開放式和閉合式兩類,開放式又主要分為彈力繃帶式和橡膠捆綁式,閉合式主要以針織套筒式為主。運動護膝由保護面(包裹)、束帶、緩沖裝置、固定粘扣以及其他部件構成。保護面通常由某一種或幾種面料通過一次成型工藝復合形成。三類運動護膝的普遍結構組成、樣式形態如表1。
(二)尺寸分析:采集統計了專業性較高的四個運動護膝品牌不同款式的產品尺寸信息和測量方式,品牌分別為LP、邁克達威、保而防以及李寧,具體信息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護膝總體尺寸由長、寬(h)、厚構成,結構的不同導致尺寸的具體構成分布有所差異。閉合式護膝穿戴方式多為貼膚穿戴,主要采用針織面料為主,依靠面料高彈力的性能進行固定。閉合式護膝的尺寸主要包括大小腿圍及髕骨膝圍,依靠面料本身的彈性進行調節。要使護膝滿足大部分用戶的尺寸要求需要根據人體尺寸的進行合理的尺寸劃分,可參考我國人體膝關節尺寸標準或進行特定人群人機尺寸測量統計。過多的尺寸劃分給選購和適用性方面帶來不適的體驗。在尺寸的劃分上前三個品牌均采用國外或國際尺碼的劃分特點,以寸為單位進行劃分、以數字號碼區分,劃分等級更為詳細但可識別性較低。李寧品牌的號型及劃分方式更貼合中國人的選擇習慣及體型標準,可為后期的運動護膝的設計尺寸提供參考。開放式護膝尺寸可根據人體體型進行一定范圍的調節,可適應性更強。其尺寸是根據主要結構組成決定的,具體可劃分為包裹面長寬厚、束帶的上中下長寬、髕骨圈的直徑三個部分。包裹面和束帶的尺寸主要以人體膝關節的大小腿圍、膝圍決定,束帶的作用主要用來加固護膝的穩定性,髕骨圈的尺寸主要依據人體髕骨的面積來定,其作用主要是穩定髕骨,避免髕骨異常位移所導致的摩擦疼痛,并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護膝對髕骨的壓力,減輕髕骨壓力。
護膝與人體相關的尺寸包含髕骨膝圍、上腿圍、下腿圍等。具體測量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站姿時髕骨膝圍的測量,另一種是自然放置,大腿與地面成30。夾角,膝蓋向上14cm或lOcm處測上腿圍,膝蓋向下12cm處測下腿圍。這些測量方法可為后期中老年人人體尺寸的測量提供方向。
(三)護膝的材料及制作方式分析:不同結構款式的護膝對材質的要求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性,護膝的面料織物結構可分為為針織護膝、彈力繃帶護膝,橡膠復合材料護膝三種。運動護膝的保護面通常是某種或幾種材料通過一次成型的復合加工工藝形成[3]。目前市面上的常用面料主要有棉、尼龍、氯丁橡膠、聚酯纖維、氨綸、滌綸、萊卡、硅膠等。針織材料主要以棉、尼龍為主;橡膠面料的主要成分是氯丁橡膠;彈力繃帶主要以氨綸為主。三種面料制作工藝及優劣對比分析見表3。
三、運動護膝的舒適性相關因素分析
在對運動護膝產品分析的基礎上,通過用戶研究和實地測試的方式,結合產品的可能影響要素分析其舒適性影響因素。
(一)用戶研究:用戶研究主要從用戶日常生活狀態和運動習慣、運動護膝的認知看法和穿戴情況兩大方面進行。應用主觀感受客觀量化的科學方法[2],對使用者穿戴運動護膝的主觀舒適度評級信息進行收集、歸納、分析、總結出表象之下的客觀影響因素[2]。第一部分采用問卷的方式進行初步調研,一共發放60份問卷,收回60份問卷,有效率95%。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得到用戶日常生活狀態信息包括有居住信息、職業信息、運動習慣和生活習慣四個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在眾多健身運動類型中,慢跑、登山、練太極、騎行、打羽毛球等運動佩戴護膝的頻率相對更高。其中中老年人的運動模式多以結伴組團的形式為主,通過尋找相同興趣愛好的運動友人來彌補心理上的孤獨感和安全感。第二部分為了更深入且有針對性地了解用戶生活習慣和探索用戶實際不舒適性問題,對其中六名目標用戶展開深入訪談,訪談內容包括有運動護膝的購買渠道、產品的認知看法和使用評價、日常穿戴習慣以及穿戴方式,訪談記錄見表4。通過訪談記錄表可以知道用戶對運動護膝有一定的功能需求,隨著年齡的增大需求更大。但目前運動護膝的舒適性問題凸顯,存在有緊勒、脫落不貼合、普適性較低、透氣性較差等穿戴不舒適性等不舒適性問題。
依據用戶問卷及深度訪談結果,運用扎根理論編碼方法[4]對穿戴評價和產品認知兩個維度進行產品的舒適性需求層次分析,探究運動護膝舒適性影響因素,歸納總結出運動護膝的舒適性指標見圖2。基于前人對相關舒適性評價要點的理論研究及本課題用戶深度訪談中的舒適性影響因素探究將運動護膝的舒適性一級指標可歸納為功能舒適性、視覺要素舒適性、操作舒適性、人機尺寸舒適性、接觸舒適性和熱舒適性[3]。其中熱舒適性包括運動護膝整體的透氣散熱性和吸汗透濕性,主要由其選擇的面料材質特性決定。接觸舒適性主要包括松緊性和軟硬性,在使用過程中產品與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對肌肉和皮膚產色的壓感。
(二)實地測試:在上述研究基礎上進行實地測試,歸納總結出運動護膝的舒適性影響因素及舒適性一級指標。采用親身穿戴法和問卷量表的形式進行實地的舒適性測試,從而確定舒適性的影響因素程度和相互關系。
1.參與對象:選取35—65歲熱愛運動,追求健康的成年人群,無重大疾病或障礙。2.運動場景:通過前期用戶調研及產品使用場景分析發現,與其他健身運動相比,運動護膝在登山運動中使用頻率較高且舒適性的需求較高,使用人數占所有運動50%。因此將運動護膝舒適性影響因素探究的運動場景聚焦于登山運動。3.被試產品:測試產品為開放式護膝、閉合式護膝兩種,其結構形式分別為一體成型運動護膝,彈簧綁帶運動護膝、彈簧式綁帶運動護膝。將被試產品進行編號見表5,以便實驗的設計以及實驗時進行記錄分析。4.實地測試內容及過程:針對登山運動進行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護膝對照測試,測試內容分為穿戴測試與問卷量表評價。實地測試調查研究中,發放20份任務書,回收率98%,有效率96%。測試項目分為兩項,項目一為三款類型的護膝的穿戴測試,項目二為同款護膝中的不同結構的護膝穿戴測試。測試人數20人,平分為兩大組,循環測試項目表6中的產品。測試時間以短時運動10分鐘和長時運動30分鐘進行記錄反饋。測試過程中,進行追蹤觀察進行紙筆記錄,在被試同意下進行拍照錄音記錄。在運動過程及完成后,以訪談的形式完成任務書上的問卷、量表及評分表。5.登山運動中不同類型護膝的舒適性測試分析總結:通過測試登山過程中運動護膝佩戴的整體感受,運動場景分為兩種,一是登山,二是下山,其中有98%的用戶反饋在下山時用到護膝的頻率更高,因為下山對膝蓋的損傷相對更大,80%用戶在登山和下山時都會用到護膝。護膝的功能性要求主要表現為護膝的防護效果和支撐緩沖性,防護效果主要由護膝包裹面的貼合性和緊致感決定。護膝兩側的支撐條以及護膝面料本身的挺括性給膝蓋關節部位可以適當分擔受力,起到支撐和緩解的作用。通過訪談我們發現,用戶戴上護膝的感受會隨著時間變化感受有明顯不同,可以分為三階段。上山過程一共90分鐘:前30分鐘處于熱身階段,剛戴上會存在一些不習慣問題,需要一個適應期。從操作舒適性來看,希望可以更方便穿脫。護腿的部位剛開始會很緊,容易導致抽筋。中間30分鐘,身體逐漸發熱,護膝作用開始凸顯,護膝支撐大腿小腿共同受力,但是由于護膝的材質和支撐條的軟硬程度不同,會出現接觸不舒服。最后30分鐘,身體活動開始處于溫熱狀態,已經適應護膝,護具支撐能力增強,感受護具和腿部融合一體,但是與此同時,汗腺分泌越來越多,會有些悶熱感、潮濕感。越厚重護膝反應更差。從三個運動階段的護膝佩戴情況來看,運動護膝的材料和結構是影響運動護膝舒適性的兩大重要緯度,包括舒適的松緊度壓力與舒適性的面料材質以及舒適的觸覺。在登山運動中,對三款不同類型護膝的整體舒適性問題總結見表6。
通過前期的市場調研可知目前市面上運動護膝在不同環境下的應用并未進行具體劃分,而不同運動環境下不同類型的運動護膝舒適性影響因素及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通過用戶研究中主觀用戶測評反饋數據顯示,登山類用戶99%偏向使用復合橡膠開放式護膝。為了確保主觀反饋的效度,針對由主觀測評反饋出的現象進行客觀數據的補充,分別利用非語言自我報告法[5]和生物傳感器測試[6]用戶進行輔助性解釋和說明,客觀測試方法可見圖3。客觀數據顯示登山用戶用有89%的用戶在體驗橡膠護膝時情緒選擇為非常滿意,對應的生物傳感器波動明顯,用戶被強舒適感喚醒。體驗繃帶護膝的用戶情緒選擇為非常不滿意或不滿意,有40%選擇針織護膝為滿意。通過主觀態度選擇結果和客觀情緒量化及生理數據均可表明,橡膠護膝更適用于登山運動的用戶。
6.登山運動護膝舒適性相關因素體系表的建立:在登山運動中,通過不同類型護膝的佩戴測試反饋用戶對防護功能和支撐性要求高,并希望接觸舒適不要太硬,緊縛感要適中不要勒腿出現疼痛感,并且希望穿脫可以更方便,例如魔術貼開口結構或針織彈力收緊。這些方面主要體現在功能舒適性、接觸舒適性上以及操作舒適性。接觸長時間佩戴的情況下出汗產生悶熱感,對透氣透濕性也有相應要求,主要體現在熱舒適性。通過數據顯示可得出他們在登山運動時更注重舒適性因素為功能舒適性和接觸舒適性,其次是護膝透氣透濕性、穿脫的方便性。通過用戶深度訪談及實地測試問卷反饋得出登山運動下用戶的不舒適性描述、分析產品的相關因素及舒適性需求,建立登山運動舒適性相關因素體系表見表7。
本文通過用戶研究和實地測試分析[8]探究在登山運動項目中影響運動護膝舒適性的因素載體主要有材料、結構及外形,影響因素有尺寸舒適性、熱舒適性、結構舒適性、操作舒適性、接觸舒適性以及視覺要素舒適性。但也不完全具備決定性,可為運動護膝舒適性研究建立評價體系作為參考依據,為產品的舒適性研究奠定理論依據,為之后的設計實驗提供理論支撐,為運動護膝的舒適度改良起到指導作用。進一步推動了運動護具行業的舒適性產品的開發。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項目一面向個性化定制的運動休閑配飾設計方法研究一項目編號:KM201710012005;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一運動護膝的舒適性影響因素的探究一項目編號:X 2019-041。
參考文獻
[1]龍淼,劉剛,羅來福等.數據導向型用戶體驗設計.[J].設計2017. (13):48-49
[2]王一鳴.外骨骼裝備舒適度評價指標的實驗探究及設計參考[D].浙江大學2015.3
[3]胡帆.針對膝骨關節炎功能護膝的研究與設計.[D].東華大學2017.1
[4]吳亞偉.扎根理論研究方法文獻綜述[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5 (09):20-21+78
[5]Peter Vmk (2004) Comfort and Desigu Ptinciples and Good Ptactice. [M]. CRC Press ofBoca Raton LondonNew York Washingtou,D.C
[6]張杭、李宏汀.基于生理測量法的服裝而料熱濕舒適性用戶體驗探索研究[J].消費導刊(2015)3:324-327
[7] KarenReijueveld, MichjeldeLooze, FrankKrause, etal.Measuring the emotion selicited by officechaus[C]PYoceedings of the 2003 Internatioual Conferenceon Designing Pleasurable Productsandinterfaces,Juue23-26,2003,Pittsburgh,Peuusylvania,USA
[8]約翰·W·克雷斯威爾.研究設計與寫作指導:定性、定量與混合研究的路徑[M].重慶大學.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