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君
對孫博先生近期創作的解讀,我想不僅是一種對巖彩畫媒介屬性及其歷史的追問,也不僅是一種對傳統色彩譜系的研究性考察,而是對當下的、深層的生存狀態的敏銳感知與學術性探究,一種將個體生命體驗注入歷史及當下的獨特思考。而這種敏銳感知與體驗注入的背后卻是對豐富的歷史編碼與文化訊息的溯源之旅。我想,這正是孫博這批研究性繪畫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基于此,巖彩的媒介及其文化意義上的屬性與孫博對藝術的理解、對于生命世界的跨時空體驗,融為一體,在他畫面中流淌出來。進而完成了多重意義上的“重生”……
孫博的創作,大致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其一,具有巖彩傳統文化屬性的創作。如《海神》與《鹿王》這組作品的靈感就來自對龜茲壁畫近一個月的臨摹,孫博與千年壁畫近距離接觸時,每一幅壁畫的細微特征都成為他研究的重點,這一幅幅壁畫背后封存怎樣的歷史記憶,怎樣的佛學智慧,怎樣的文化指向,則潛移默化的為孫博進一步的創作打開另外的思考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孫博正是圍繞古代壁畫展開的語言、圖像及媒介上的重新解構與組合。通過這一系列的重組,孫博不僅在媒介材質、形式語言上對巖彩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研究,更為重要的是,對巖彩背后所表達的圖像內容和文化屬性有了更深刻且宏觀的整體觀照。而這一觀照則可以說直接影響到了孫博先生在繪畫創作中所訴諸的意義與價值。
其二,孫博2013年創作的《第七日》系列,盡管在命名上借用《圣經》中安息日的象征含義,進而表達“既是結束又是開始”的意思。但無疑這系列創作的另一重要意義則是對巖彩色彩譜系的梳理與運用,對于巖彩的文化審美特征的呈現。在《第七日》中,孫博分別運用了紅、黃、藍等不同的色調,來表達他對時光、對歷史、對記憶乃至對人生的“凝視”,在這種“凝視”中,既有理性的塑造,同時又包含了憂傷、無奈、憧憬與期待……他將巖彩的色彩譜系爛熟于胸,充分傳達了藝術家對當下生命狀態的一種折射與反思。

孫博 《第七日》展覽現場
其三,對巖彩的研究,更為重要的是將其作為一種現代表達方式,運用到創作中。而《石空》系列,恰恰就是這樣一種延伸。在這批創作中,孫博采取“石空”與“時空”隱喻的關系,一方面,塑造了多個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的太湖石的形象,將其瘦、漏、皺、透等特征表現無疑,同時,還使畫面具有肌理感、立體感和穿越感。另一方面,在這種基礎上,孫博用一種帶有硬邊、棱角的,產生于現代工業文明以來的直線形式對畫面進行破壞,與太湖石形成一種緊張的博弈的關系。正是在這種對抗和博弈的過程中,產生一種新的秩序,以及新的意義上的表達。
當然,在我個人看來,最能代表孫博近期繪畫思想的則是2019 年的《須彌》系列和《重生》系列。“須彌”一詞原是梵文音譯,為印度神話中的名山。在佛教觀念中,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而在孫博的創作中,他將礦物質顏色的特點充分地進行了呈現,并且將古代壁畫中的題材進行了片段式的塑造與重組。壁畫中的形象以及形象背后蘊含的歷史,仿佛都在告訴我們一個曾經的、豐富的、復雜的、多元的歷史記憶。將這系列片段進行重組之后,我們會發現它所帶來的是一種當代性的視覺沖擊力,同時更表現為一種文化意義上的觀照:我們對一種片段式的破碎的文化傳統該如何對待?如何再現、融入與重構?關于《重生》,我想不僅是孫博對于巖彩畫重生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在他經過了這一系列的研究之后,真正意義上在自己的繪畫創作上得到了一次“重生”。《重生》系列作品,已經不像《須彌》那樣,還有局部的形象塑造,而這些形象被各種各樣小的色塊所代替。而這些色塊被無序地排列在一種鈷藍色的基調氛圍中,而整體畫面又被塑造為不同的石頭的形象。正是通過不斷地重組和不斷地塑造,在一系列內涵深刻且具有歷史屬性的元素的支撐下,最后形成一種與眾不同的看似“極其豐富”且“極其平靜”的畫面特效——一種屬于孫博自己的內在感知。

孫博 AURORA 系列1 120 cm×120 cm 2020 年

孫博 AURORA 系列2 120 cm×120 cm 2020 年

孫博 AURORA 系列3 120 cm×120 cm 2020 年

孫博 AURORA 系列4 120 cm×120 cm 2020 年

孫博 AURORA 系列5 120 cm×120 cm 2020 年

孫博 AURORA 系列6 120 cm×120 cm 2020 年

孫博 AURORA 系列7 120 cm×120 cm 2020 年

孫博 AURORA 系列8 120 cm×120 cm 2020 年

孫博 須彌 尺寸可變 2019 年

孫博 《須彌》與《重生》展場

孫博 第七日系列1 100 cm×100 cm 2013 年

孫博 第七日系列3 100 cm×100 cm 2013 年

孫博 第七日系列2 100 cm×100 cm 2013 年

孫博 第七日系列4 100 cm×100 cm 2013 年
孫博藝術簡歷

1983年生于黑龍江哈爾濱,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基礎部,上海美術學院課程教師。
2018年作品《G20: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
主要參展包括“偉大歷程·壯美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第四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第五屆拉丁美洲雙年展”“文明的回響·穿越敦煌”。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太廟藝術館、嶺南美術館等多家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