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

摘 要:跨境電商近年來成為推動河南省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動力,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跨境電商發展對河南省農產品出口也影響頗大,但由于農產品具有易腐難以保存的特性,物流體系的建設就顯得特別重要。分析各類先進的運輸方式,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完善策略,即構建農產品跨境電商溫控供應鏈,并主張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信息平臺,實現農產品的質量追溯,全方位打造完善的河南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系統。
關鍵詞:河南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體系
中圖分類號:F724.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9-0061-02
一、先進運輸方式的采用與分析
河南省要想發展完善的跨境電商物流系統,必須依托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機遇,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區港聯動、背馱運輸、梭式運輸等先進的運輸方式,加快構建“大樞紐、大交通、大物流”,構建“鐵公機海”四港聯動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1.多式聯運。是指在采用兩種及以上運輸費方式的前提下,只簽訂一份運輸合同,由一個承運人負責將貨物從出口國接管地點運送至進口國交付地點的運輸方式。多式聯運的運輸方式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是公鐵聯運,即用公路完成末端運輸,用火車來完成長途運輸,先將貨物用汽車運送到火車站,裝載于火車上,火車到達目的地之后,再由汽車直接進行分撥派送。二是陸海聯運,先采用公路或鐵路等陸上運輸方式,將貨物運送至海港,然后將貨物裝船運至目的國海港,最后目的國的末端運輸還是通過陸路運輸來完成。三是陸空運輸,即陸路運輸和航空運輸結合起來,先通過陸上運輸一般是公路運輸將貨物運送至航空港,然后空運至國外,再通過公路運輸來完成末端運輸。
2.區港聯動。原來是指在構建河南“無水港”的過程中,以河南保稅物流園區和青島、連云港等海港簽訂的合作協議為基礎,保稅物流園區和港口之間的聯動。現在這一概念的內涵擴大,泛指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海港、陸港和航空港之間的聯動。實現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港口之間的完美連接,通過特殊區域來集中貨物,并在園區內完成通關報檢等手續,在港口只需履行查驗手續后,就可以離境。港口和特殊區域之間的合作,一般表現為港口向特殊區域輸送管理、技術、信息等資源,將港口的一些諸如報關報檢、提單簽發等職能轉移到特殊區域內。通過區港聯動,可以將貨物原本在港口需要履行的手續從時間和空間上向前轉移,等貨物抵達港口之后,只剩下查驗一道流程,可以實現快速通關。這樣既可以提高通關的速度,又可以減少農產品重復裝卸搬運的環節,減少損耗,節約物流成本。
3.背馱運輸。背馱運輸是將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結合的更為緊密的一種先進運輸方式,它以掛車作為載體,先利用牽引車將掛車裝載于火車上,火車到達目的地后,再利用牽引車將貨物從火車上卸下來,然后直接通過公路運輸進行分撥配送。背馱運輸對于河南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的構建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其以掛車為載體進行運輸,就減少了物流過程中反復的裝卸,有利于降低農產品的損耗,更有利于實現全程的溫控,提高了農產品運輸的速度、質量和效率。
4.梭式運輸。梭式運輸,是一個象形的比喻方式,是指在火車的兩端都掛上牽引車,將農產品向外運送時,使用一端的牽引車,農產品在國外目的地卸貨后,回程時使用另一端的牽引車,采用這種運輸方式,可以節約調用牽引車的時間,加快火車轉向和往返的時間,提高運輸速度。
二、構建農產品跨境電商溫控供應鏈,實施供應鏈管理
農產品跨境電商供應鏈是一個網狀供應鏈,它從農戶或者農產的采摘環節開始,經過在物流運輸途中的倉儲和包裝環節,最后到達國外消費者手中。由于整個供應鏈環節多,流程長,所用時間也長,所以必須采用溫控技術,在運輸過程中采用專用的具有溫控技術的專用倉庫來進行儲存,構建現代化的跨境電商溫控供應鏈。
為了提高河南省農產品跨境電商溫控供應鏈的效率,同時降低其成本,需要實施以物流企業為中心的供應鏈管理,將上游的農戶和農產、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及下游的批發商和零售商進行有效的組織,甚至將商檢、海關等機構納入農產品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的范疇之內,從而達到以下目的。
1.提高農產品的質量,降低運輸途中的損耗。通過在整個物流過程中實現全程溫控,并節約物流時間,保證農產品送到國外消費者手中的新鮮度,并通過降低損耗來降低成本。
2.通過降低庫存來減少資金占用。通過將農產品跨境電商上下游各環節的企業納入供應鏈管理網絡中,實現了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使得各個節點企業之間可以順利實現信息的傳遞,使得各節點的企業根據終端消費者的需求來生產、調撥貨物,減少以前為了保持生產和銷售的連續性而產生的大量庫存。
3.提高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系統的應變反應能力。利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構建所有節點企業可以公用的物流信息平臺,可以讓所有節點企業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信息、倉儲信息和物流信息,加快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提高企業的反應應變能力,加快農產品的流通速度。
三、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施農產品全程監控及質量追溯
無論是傳統農產品貿易,還是新興的農產品跨境電商,或是境內的農產品交易,食品安全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河南省農產品出口企業和相關的管理部門,如海關和商檢部門,為了與國際接軌,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全程監控和質量追溯制度。因此,應加強這方面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以及優化信息平臺的建設,增加必要的技術設備和手段。農產品全程監控和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離不開現代物聯網技術。農產品物流信息的獲取,農產品運輸環節的監控,農產品質量的追溯與預警,都必須以當前的EDI技術、GIS技術、GPS技術、條形碼技術。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供應鏈各個節點企業的信息都統一存儲到共享的數據庫中,所有的節點企業、海關商檢等管理部門以及國外的經銷商和消費者,都可以借助物聯網技術,通過平臺來查詢農產品的相關信息,下圖顯示了農產品質量監控和追溯系統的信息管理流程。
如果說農產品全程監控是保障農產品質量的預防措施,那么農產品質量追溯機制則是針對問題農產品的補救措施,并依靠質量追溯系統,查找出責任來源。所有的農產品都有一個唯一的RFID識別碼,這個識別碼聯系著存儲在數據中心關于商品的全部記錄,最終用戶可以通過這一識別碼,追溯上游的進口國經銷商環節、出口國出口商環節,直至農產品的加工商和生產者。基于RFID識別碼,將農產品跨境電商的所有環節貫穿起來,披露了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整個環節的所有農產品信息,實現了對農產品的全程監控和質量追溯。
四、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物流系統信息平臺
“互聯網+”就是將基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將傳統行業的一些環節放到互聯網上來完成,從而提高傳統行業經營的效率,產生出新的業態。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社會資源的共享和優化,用互聯網的技術去改造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將社會各職能部門更有效地融合到一起。
跨境電商從其發展之初,就是建立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正是互聯網技術打破了傳統貿易的的局限,使得信息的搜尋、合同的簽訂、貨款的支付等環節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當前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應當依托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打造以物流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現代化物流系統,構建可以把農產品生產銷售各環節連接到一起的統一物流信息技術平臺,實現統一供應鏈網絡上各個節點企業之間信息的共享。
以往,各地區為了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分別推出了行政力量主導下的地方性的信息平臺,包括諸如物流園區內部自建的信息平臺,以及供應鏈的核心企業自建的信息平臺,這些孤立的平臺也許會在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之初促進其發展,但也在發展的過程中構建了自己的信息壁壘,導致不同平臺之間的信息割裂,從而成為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的阻礙。在這種背景下,應該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將政府管理部門、農產品跨境電商供應鏈節點企業,以及第三方服務企業的信息平臺進行連接,政府管理部門包括海關、商檢、外匯管理部門,農產品跨境電商供應鏈節點企業包括農戶和農場、農產品加工企業、境內和境外的經銷商和跨境電商平臺,第三方服務企業包括貨代公司、船公司、保險公司、金融機構、物流和倉儲企業等。消除相互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打造開放的、高效的、公平的、可信的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信息平臺,以信息流帶動資金流和物流的暢通,促進河南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婁向鵬.“一帶一路”現代農業新機遇[J].江西農業,2015,(4):1-2.
[2]? 王燕青,武拉平.“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亞洲國家農產品貿易與流通[J].農業展望,2015,(7):53-57.
[3]? 秦儉.物聯網物流系統的管理策略[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6):42-43.
[4]? 焉飛.絲綢之路經濟帶大物流系統協調發展機理[J].物流技術,2015,(34):1-4.
[5]? 葉懷珍.現代物流學: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