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陽


【摘 要】目的:研究微創引流術與開顱術對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的治療效果影響。方法:在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間,選取124例于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2例。研究組采取微創引流術治療,對照組采取開顱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以及臨床治療指標。結果:經治療,研究組的生活質量水平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差異,P<0.05;另外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指標進行對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數據有差異,P<0.05。結論:與開顱術相比,采取微創引流術可以顯著改善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同時優化各項臨床指標,值得推廣。
【關鍵詞】微創引流術;開顱術;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
【中圖分類號】R651.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就目前的社會發展而言,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以交通設施為例,道路當中的汽車大量增多,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層出不窮,而這類事故中造成腦外傷的幾率極大,面對日益復雜的患者,這要求對治療方式進行深一步探索[1]。通常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會在受傷后迅速發生,患者的表現為頭痛、嗜睡等;另外據臨床統計,大約有50%的患者有視乳頭水腫,病情嚴重者會出現記憶力衰退甚至全面性癡呆。本文通過對微創引流術與開顱術治療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進行研究比較,分析效果更具優勢的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間,選取124例于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2例。研究組男性31例,女性31例,年齡24~65歲,平均(41.65±3.97)歲;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齡23~64歲,平均(42.84±3.84)歲。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診斷,此次研究在所選患者均確診為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所選患者皆已成年,有自主判斷能力;對此次研究知情且簽訂同意書;經我院醫學倫理會批準通過。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的臟器類疾病會對此次研究造成影響的患者;患有精神類疾病無法與醫護人員交流的患者;反對此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開顱手術治療,首先對患者給予止血、消炎等措施,再對患者實施開顱骨瓣,對顱骨內血腫進行清除;若期間有存在腦積液時需將患者腦室打開予以引流。研究組采取微創引流術治療,首先對患者實施CT掃描,定位血腫區域;然后將血腫部位作為穿刺點,對其頭皮對應位置相同予以標記,再次進行CT掃描后確定穿刺點。期間在應用利多卡因實施麻醉時,對穿刺針規格需要做詳細選擇。行電鉆做孔時,經穿刺針將血腫抽出,然后以尿激酶對血腫處理,然后予以腦外引流。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對比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對比內容為心理情緒、交際能力、運動能力、角色認同四項,每項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對于質量越高。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對比內容為手術耗時、置管時間、出院日期、術中出血量。以上數據均由臨床實際統計為準。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0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P<0.05時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對比
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情緒、交際能力、運動能力、角色認同進行對比,數據有差異,P<0.05,見表1。
2.2 臨床指標對比
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耗時、置管時間、出院日期、術中出血量進行對比,數據有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硬腦膜外出血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屬于一種腦外傷類型,發生率較高,多數由于外力造成,例如車禍、跌落等,致使患者硬腦膜受損,進而引起腦補出血最終形成血腫。該病的出血部位主要集中在顱骨內板和硬腦膜間隙,而且小腦幕部位發生最多,只有極少數發生于顱后窩[2]。在分析其出血來源時大致為:硬腦膜血管損傷;硬腦膜靜脈竇撕裂;小血管損傷出血。一般外傷性的硬腦膜外出血時會伴有局部性的骨折,若在臨床中發生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時,不采取及時治療,極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威脅極大。
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在所有顱內出血中占比甚至達到30%,該病對人體的影響十分嚴重,另外還會引發一些類并發癥,例如腦損傷等,在治療方面主要以清除血腫為主。以往的傳統開顱手術便依據此理念,雖然可以有效地清除血腫,不過該手術難度較大,并且術前需要準備的工作十分復雜,術畢后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極大,康復效果不佳,同時也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例如顱腦出血等。此外康復后會在患者顱腦部位形成長疤,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水平。鑒于此,需探索一種操作更為簡便、對患者影響更小的治療方式。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組的生活質量水平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差異,P<0.05;另外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指標進行對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數據有差異,P<0.05。具體分析為:微創手術在近年來不斷發展,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微創引流術是指經顱腦穿刺后利用穿刺針將血腫吸出,并應用尿激酶液化對血脂處理,達到徹底清除血腫的目的,極大地避免了腦組織損傷;另外因為該手術創傷極小,術后幾乎不留痕跡,對患者外觀不造成影響,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水平。很多傳統開顱手術雖然成功清除血腫,但是在患者后續的生活中將留下嚴重心理陰影,同時有損人際交際等內容,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極大,可見微創引流術與開顱手術相比,其優勢十分明顯。最后通過從直觀的各項臨床指標分析,皆得到較大縮短。不難看出,在后續的臨床治療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中建議采取微創引流術。
綜上,采取微創引流術可以顯著改善腦外傷硬腦膜外血腫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同時優化各項臨床指標,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沈向輝,牛光明.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急性硬膜下血腫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9,21(5):705-709,714.
傅世龍,袁邦清,魏梁鋒,etal.急性創傷性硬膜外血腫清除術后局部腦損傷進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9,18(6):55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