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志芳

【摘 要】目的:探究經肛門手術治療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從2019.01-2019.12入院治療的40例小兒天性巨結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隨機分配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患兒。其中,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全程護理,包括對患兒的心理、用藥和飲食等護理。比較兩組患兒在護理下的病情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在臨床護理下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此外,觀察組患兒在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經肛門手術治療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過程中,給予患兒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其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患兒的治療成功率,促使患兒更快的痊愈,值得推廣。
【關鍵詞】經肛門手術;先天性巨結腸;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6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小兒的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兒的遠端腸管神經節細胞或功能異常,導致患兒的腸管始終處于痙攣的狀態,造成消化道的畸形。該疾病容易使患兒的腸管不通暢,近端腸管壁增厚。因此,在臨床上通常采用手術治療,而經肛門手術治療能夠切除患兒的病變痙攣腸段,恢復其正常的腸蠕動。但是對患兒的臨床護理是十分重要的,能夠極大程度上的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以及術后對患兒的康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院嘗試選取19年所收治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開展相關的臨床護理調查研究,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9.01-2019.12入院治療的40例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隨機分配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患兒。其中,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全程護理,包括對患兒的心理、用藥和飲食等護理。觀察組男患兒10例,女患兒10例,年齡2個月-4歲,平均(1.35±0.68)歲;對照組男患兒11例,女患兒9例,年齡3個月-5.5歲,平均(1.57±0.75)歲。兩組患兒的病情、年齡等資料在統計學中沒有差異,可以比較,(P>0.05),且所有患兒的家屬均已知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給予患兒進行基礎的護理措施,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等變化情況。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全程護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手術前的一天,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兒的訪視,嘗試與患兒互動,做游戲等,讓患兒對其能夠足夠的熟悉,拉近與患兒之間的距離,幫助患兒消除陌生感和手術的恐懼感,提高患兒對手術的配合度[1]。②護理人員要與患兒的家屬展開有效的溝通,為其耐心的介紹手術相關的知識,對患兒家屬進行心理上的護理,幫助家屬緩解焦慮等不良情緒,減少術前的緊張、恐慌氛圍。③護理人員在患兒進入手術室前,要為患兒營造出適應的環境和溫柔,防止患兒出現低體溫的現象,并充分的準備好手術物品和器械等。④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哭鬧的患兒做好安撫工作,并建立起靜脈通道,確保輸液的流暢。同時協助醫生在患兒全麻后留置尿管、綁腿等配合手術治療,保持患兒的體位舒適。⑤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手術的進展和患兒的病情變化,根據手術為醫生及時提供補充用物[2]。⑥在手術完成后可以在病房內準備一些玩具,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幫助患兒減輕疼痛。并且要每日更換尿袋,用碘消毒尿道口,一天兩次,以及為患兒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防止腹瀉的發生,指導患兒家屬學習擴肛的正確方法。
1.3 觀察指標
經過兩組護理的實施后,比較兩組患兒在護理下的病情效果。詳細記錄患兒在手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患兒的痊愈數量。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
觀察組患兒在臨床護理下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此外,觀察組患兒在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見表1.
3 討論
小兒先天性巨結腸,又叫先天性腸神經細胞缺乏癥,與遺傳、環境等多個方面的因素有關。如若對患兒的治療不及時,就會危害到患兒的生命安全,最終造成死亡的發生。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是經肛門手術治療,效果十分理想,但由于手術對象是幼兒,導致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必須的護理,能夠提高手術的成功率[3]。而常規的護理不夠細微,需要在此基礎上實施全程的護理干預,確保患兒的更好治療效果,減少手術的風險以及并發癥的發生,促使幼兒能夠恢復正常的排便功能。從而護理人員能夠更好的協助醫生進行治療,及時為醫生準備好所需的手術用物,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
為了進一步證明其護理效果,我院嘗試選取從2019.01-2019.12入院治療的40例小兒天性巨結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隨機分配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患兒。其中,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全程護理,包括對患兒的心理、用藥和飲食等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在臨床護理下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此外,觀察組患兒在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在經肛門手術治療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過程中,給予患兒相對應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能夠有效的緩解患兒的痛苦和不適感,提高患兒的身體抗力,有助于患兒傷口的盡快痊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朱玉婷.優質護理在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經肛門手術中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6):166.
劉亞詩.護理干預在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手術治療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2).
彭東琴.經肛門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的術中護理及配合[J].家庭醫藥,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