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瑄
摘要:2012年,公立醫院開始執行《醫院會計制度》與《醫院財務制度》,開始實行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工作,但由于單位性質的特殊性,為了保持預決算等財政口徑與行政單位一致,設立了許多例如“待沖基金”的過渡科目。從2019年1月1日起,所有公立醫院開始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新政府會計制度采用財務會計體系與預算會計體系并行的模式,本文將對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公立醫院實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公立醫院;新政府會計制度;財務會計;預算會計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雙分錄,同時結合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兩套體系,推行平行記賬,實施雙重核算,要求會計主體同時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主體的財務報告,同時還要編制反映預算資金執行情況的政府決算報告。這一改革對于全面反映政府主體的會計信息、政府財務管理水平及效率有很大的幫助。但同時也對會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思考與挑戰。
一、公立醫院執行新制度的實際問題
1.固定資產折舊賬務處理
以往的醫院會計制度中,雖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基礎,但在以財政資金或科教資金購買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處理卻并不是完全秉承權責發生制來進行會計處理,而是設置了待沖基金科目,在購買時一次性將費用列支,而在以后年度計提折舊時,沖減待沖基金。目前對醫院會計制度下原待沖基金形成的固定資產,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如何計提折舊觀點不一。
從實際醫院會計處理來看,對于以往年度用項目資金購買的設備計提折舊時主要有兩種形式:1.由于“待沖基金”科目在新舊銜接時其余額按照項目來源分別轉入了“累計盈余-財政項目盈余”與“累計盈余-科教項目盈余”兩個科目,因以前年度已經列支了費用,所以在當期計提折舊時直接沖減相應的“累計盈余”科目,不再計入費用。2.從真實反映醫療服務成本的角度來考慮,在當期計提折舊時依然列支費用,而在期末結轉時再對應的將這些費用沖減“累計盈余”科目。
雖然上述兩種方法最終結果是一致的,都沖減了累計盈余,但處理方式的不同對當期費用是有影響的。
在執行新會計制度以后,使用項目資金購買的設備在實務中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1.為符合以往財政支出與財政收入配比的原則,部分地區的公立醫院在使用財政或科教資金購買設備時,直接在財務會計將該部分資金一次性列支,由于待沖基金并入累計盈余,則直接貸記累計盈余科目,在以后會計期間計提折舊時,則沖減累計盈余科目。2.在購買時,預算會計按照付款金額確認支出,但此時在財務會計一邊并不確認費用,而是在計提折舊時按照實際應提折舊確認項目費用。
對于購買新設備的以上兩種處理方法,筆者認為第二種更為合理。第一種方式不符合財務會計的權責發生制原則,提前在購買時就將固定資產成本一次性列支,從新會計制度的原理來說,由于權責發生制的基本原理,財務會計的財政項目收支不可能相等,并且財政決算等報告均應按照預算會計來填報,因此財務會計的財政項目費用與預算會計的財政項目支出不等屬于正常現象,并無影響。
2.財政決算數據不準確
由于財政決算按照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的口徑來填報,而以往醫院會計制度為權責發生制,而以往填報決算時也是按照醫院會計制度來填報,因此存在一些以前決算就以列支的費用,在本年度決算中重復列支的情況,導致決算數據中的費用虛增。
例如,2018年12月A醫院購買了10萬元的耗材,在各個科室領用時,已有部分該耗材被領用出庫,該醫院財務科根據科室領用的出庫單,確認了相應的耗材費用,相應的醫療業務成本,那么在2018年決算報表的編制中,該10萬元已經作為支出列入決算報表中。但該10萬元款項于2019年1月才支付,在支付時財務會計沖減應付賬款,而預算會計根據實際支付金額確認事業支出,在2019年編制決算報表時,這10萬元耗材支出也體現在了19年度的決算報表中。但實際上,這10萬元中有一部分已經在18年決算報表中體現了支出,這就導致這一部分重復列支,虛增了財政的決算支出。如果醫院HIS系統能夠與財務相結合,精確到物資是否在當年已使用、已付款,那么財務可以根據系統數據來確認支出。但現階段,各條線的軟件應用壁壘仍然存在,更無法適應制度和規定的頻繁變化,導致有些數據無法查詢與核對,影響了報表的準確性。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這樣的情況。對于預算會計是否與財務會計同步,是否有現金流出就需要確認預算會計支出,還有許多待商討的地方,在實務操作中也有許多局限,同時也考驗會計人員的對于新制度的理解程度與職業判斷能力。
二、對策建議
1.完善信息系統
由于新制度的核算復雜性,對于數據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數據來源的準確性、數據提取的便利性都提出了較高的挑戰,因為對于醫院來說,信息系統軟件的業財融合,消除業務軟件與財務軟件的壁壘,提升醫院HIS系統的數據提取與處理能力,對于順利執行新會計制度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加強培訓力度與行業溝通
2019年1月1日執行新會計制度以來,眾多醫院的財務人員都感覺到了挑戰與迷惑,在真正開始執行時,對于制度的理解還有待提高,新舊制度銜接和實際會計處理時常常感到迷茫。對于行政單位的財務人員來說更是如此,許多單位的財務人員都是工作年限較長的老會計了,而行政單位一直以來都執行收付實現制,業務處理較為簡單。因此對于新制度的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并行的模式還不是特別適應。因此,多對財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并且組織同行業財務人員溝通討論,對實際業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起商討與分析,也有利于財務人員對新制度更加熟練的掌握與更深層的理解。
3.加強業財結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新制度引入權責發生制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更好的反映當期的收入費用情況,更加準確的反映醫療業務成本,對于公立醫院等行政事業單位建立科學、規范的成本管控體系以及約束激勵機制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淺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J]. 許晶晶.? 中國集體經濟. 2018(15)
[2]公立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銜接工作分析[J]. 朱禎.? 財會學習. 2019(27)
[3]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探析[J]. 葉菁.?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