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紅艷
摘要: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字經濟以爆炸式速度在全國各地快速的發展,其逐步成為拉動全球經濟的主動力。據相關數據統計數字經濟對我國GDP的貢獻將近一半以上,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也在逐年增加,很顯然數字經濟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本文就數字經濟以及開放銀行進行闡述,并分析大型商業銀行與小型商業銀行開放的路徑,提出數字經濟背景下開放銀行未來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加快開放銀行的深化和轉型。
關鍵詞:數字經濟;開放銀行;路徑;未來發展趨勢
數字經濟的背景之下,人們的衣食住行、認知、思維都開始產生行為軌跡,尤其是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出現之后,全球的產業鏈都處于變革之中,人們開始利用數字經濟來處理內部的各項事物,提升效能。對于金融行業而言,其本身就具備較為龐大的內部資源,融入數字化也是發展的必然。數字化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開始發生轉變,開始出現開放銀行模式,實現內部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的全面監管和數據的共享,其對于金融行業來說是個巨大的突破,促進了銀行業的創新。
一、數字經濟的基本概述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利用大數據進行識別,然后進一步篩選、過濾,最終存儲并使用的過程便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運行步驟。其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和再生,也可以促進高質量經濟形態的實現。在數字經濟時代,網絡基礎設施是基礎,網絡基礎設施的而不斷升級,便可以更好的從工業經濟逐步轉向為知識經濟,極大的壓縮社會成本,提高資源的合理化配置以及生產的效率。數字經濟實則也稱之為智能經濟,其核心要素是信息、知識、智慧,因為數字經濟的出現,我國很多產業都出現了創新以及質的飛躍。
二、開放銀行的基本闡述
(一)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逐步成為全球銀行業越演越烈的一種發展趨勢,很多的民營銀行、股份制銀行,都在向開放銀行進行轉型,自從2018年底浦發銀行推出了API Bank開放銀行后,建設、工商、招商都開始在內部進行改革,銀行界開始真正的轉型。那么究竟什么是開放銀行呢?其與銀行的開放平臺、無界銀行的形式類似,并沒有一個非常確切以及固定的概念。不同的機構對開放銀行的概念闡述也存在差別。咨詢公司Gartner曾經對開放銀行做出深入的研究,其也提出了一個較為權威的開放銀行概念的闡述。其認為開放銀行屬于一類平臺化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通過某個生態系統達到交易、流程以及信息的共享等,最終達到為客戶、員工、第三方服務的一種模式。其是銀行內部的一類新的發展模式,也可以為銀行創造出更多的利益。目前在歐美一些銀行中,開放銀行呈現出兩種形態。第一種是大型銀行內部自主進行搭建開放銀行平臺,另外一種是中小型銀行以第三方為載體開放API,在內部融入生態科技金融。總而言之,開放銀行是銀行界的大革命,其實質在于開放以及共享,實現價值的再造以及服務的升級,最終達到用戶在哪里,銀行在哪里的目的。簡言之銀行即是服務。銀行也必須要意識到只要開放才能夠實現自身的突破,才能占據主導地位[1]。
(二)開放銀行在中國的發展狀況
在2012年中國銀行就提出了關于開放平臺這個概念,繼而在2013年中國銀行正式建立開放平臺,其中涉及了移動支付、地圖服務、網點查詢等,將近1600多個接口,整合了內部各個金融業務,打開了金融服務應用的大門。將銀行、用戶以及開發者集合到一起,以達到互惠共贏的目的。中國銀行開放平臺較早,影響力大,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不盡人意的。后期各大銀行都在積極的探索開放銀行的途徑,在2018年下半年,開放銀行開始在我國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七月份,浦發推出了首個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主要是圍繞客戶的需求以及體驗進行的一類跨界服務,其無縫對接了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只要是和客戶需求相關的其都會滿足,比如微信的小程序、企業資源管理、企業門戶管理等等。隨后工行又提出全面實施e-ICBC 3.0,其推動了傳統金融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促進了銀行的智能化轉型。緊隨其后招商銀行、建設銀行都紛紛提出了創新,宣布金融和生活場景、各項服務的連接。
三、大型商業銀行與小型商業銀行開放路徑
每個商業銀行都存在差別,其自身的發展歷史以及實力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建設開放銀行時所選擇的路徑也是不同的。根據商業銀行自身的行業影響力以及風險承受力,將建設開放銀行路徑分為四種,分別是自建研發、投資并購、參與和合作。一般像那些影響力較高且自身風險承受較大的商業銀行在選擇開發銀行建設模式時,一般是自建研發、投資并購。像一些較小的商業銀行在選擇開發銀行建設模式時則是合作以及參與,下面就對這兩類開發銀行建設的路徑進行闡述。
(一)大型商業銀行建設開放銀行路徑
大型商業銀行內部抗風險能力較強,影響力也較大,所以在選擇建立開發銀行模式時一般為自建以及投資并購。自建研發主要是大型商業銀行內部建立研發實驗室、研究新的技術,然后不斷完善商業銀行內部的金融產品以及一系列服務,開放內部的API,使得某些有需求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等可以自由去搜索并體驗金融產品。自建研發主要是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的系統開發,較為安全,但是容易被傳統經營理念所禁錮。就目前而言BBVA、HCBS等銀行采用的都是自建模式。大型的商業銀行在建設開放銀行時,除了可以自建之外,還可以通過投資并購,這種方式比較快。主要是商業銀行在內部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由第三方進行投資或者并購,將資源快速進行整合,從而實現資源共享以及平臺開放的目的。這種投資并購模式,在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商業銀行較為活躍。其優點是速度快,但缺點是商業銀行自身要承擔投資帶來的巨大風險[2]。
(二)中小型商業銀行建設開放銀行路徑
中小型商業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的區別在于內部的技術水平以及資金實力相差較大,所以在建設開放銀行時,中小型商業銀行的選擇一般為合作以及參與模式。合作模式不需要建立商業的生態系統,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嵌入具有某類特殊功能的API,比如某些電商網站支付需求大,就可以在這類網站中植入支付功能API,其可以在短期之內獲得收益,風險度較小。參與類模式主要是將自身所有的金融服務融入到其他商業銀行中,和合作模式不同,參與類的建立模式,會使得商業銀行更加被動。一般選擇這類模式的都是村鎮類的銀行,因為內部本身就缺乏專業型的人才、技術等。
四、數字經濟背景下開放銀行未來的發展
(一)未來的開放銀行將會進一步強化合作以及資源的共享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我國的經濟和信息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開放銀行在這種趨勢之下,將來一定會加大和金融科技類公司之間的合作,以達到內部的創新和優化。因此無論是并購、自建還是其他兩類模式,在發展時都會存在一定的缺點。而金融科技公司則是商業銀行合作的首要選擇,商業銀行應該轉變觀念,不能將金融科技公司作為和自身爭搶蛋糕的行業,學會合作共贏。
(二)族群化越來越明顯
在數字化經濟背景之下,大數據會將社交網絡中每一個用戶的性別,興趣以及年齡進行劃分,最終歸結為不同的族群。根據不同族群進行管理,這樣也可以使得信息在不同族群中能夠有效地進行傳播。商業銀行在建立開放銀行時,也應該以此為基礎,細化客戶的市場,針對不同的客戶,進行不同的金融服務,以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除此之外。視頻化將會成為未來社交網絡的重點發展方向。商業銀行在建立開放銀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視頻,達到快速獲取客戶的目的,以便于后期及時的推廣自身的金融服務。
(三)技術會不斷的更新,從API轉變為SDK
數字化的背景之下是離不開技術的,其包含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因此未來的開放銀行一定和技術是密不可分的。傳統的商業銀行主要是通過API的形式進行開放,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隨著數字化的進一步發展,未來的模式應該會轉變為SDK,其融合了多個API的功能接口,有一個整體對外服務的軟件包,完成整個金融的對接,其優勢在于可以縮小成本,保護客戶隱私,擴大開放[3]。
(四)風險控制能力更強
商業銀行在建立開放銀行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風險。比如客戶的隱私泄露,銀行資產的安全性問題。這就需要商業銀行在內部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在數字經濟的背景之下,開放銀行未來風險控制能力一定會更強,也更注重保護好客戶的隱私,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風險控制機制。提高風險的排查率,設置金融服務的紅線,加強內部控制是未來開放銀行需要不斷摸索的。
數字經濟背景之下,給各行各業都帶來挑戰和機遇,尤其是金融行業。開放銀行的出現,實現了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在未來進一步的解決。相信在數字化的背景之下,我國未來的開放銀行一定可以控制好內部的風險,提高內部的技術,實現內部資源的有效共享,進一步促進自身戰略轉型。
參考文獻:
[1]費方域; 許永國.開放銀行是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的關鍵[J].新金融,2019(06):19.
[2]李昊.開放銀行的運作機制、國際經驗與發展路徑[J].金融與經濟,2020(01):91.
[3]榮蓉; 韓英彤.創新發展數字時代金融關鍵技術[J].中國外匯,2019(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