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锍 葉洛 王明輝


摘要 “瑪莉亞”以強臺風級登陸,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7月登陸福建最強臺風,“瑪莉亞”給蕉城區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 958.62萬元,經濟損失慘重,但未出現人員傷亡。通過分析此次臺風特征,總結臺風過程決策氣象服務的方法手段,希望對于今后開展決策氣象服務起到一定借鑒作用,同時思考分析服務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決策氣象服務產品質量。
關鍵詞 “瑪莉亞”;特征分析;決策氣象服務
中圖分類號:P444;P4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2-070-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2.027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Super Typhoon "Maria"
CHEN Liu? et al(Meteorology Bureau of Jiaocheng District, Ningde, Fujian 352100)
Abstract "Malia" landed as a strong typhoon,becoming the strongest typhoon landing in Fujian Province in July since the historical record. "Malia" caused a total of 309 586 200 yuan of direct economic loss to Jiaocheng District,causing heavy economic loss,but no casualties.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yphoon,the methods and means of decision-mak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the process of typhoon were summarized,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alysis service were considered,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cision-mak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ducts.
Key words? ?"Maria";Characteristic analysis;Decision-mak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
寧德市地處東南沿海,瀕臨西北太平洋,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海陸海拔差異顯著,立體氣候明顯,氣候資源豐富。同時氣象災害多發,以臺風、暴雨洪澇、低溫凍害、高溫干旱為主,其中臺風活動頻繁,由于臺風具有降水強、風力大、潮位高等特點,因此危害嚴重。臺風影響過程中,決策氣象服務關系到政府及防汛部門能否成功防御臺風,避免人員傷亡及降低經濟損失,意義重大。筆者以2018年8號臺風“瑪莉亞”影響為例,分析決策氣象服務特點,為今后相似服務提供借鑒經驗。
1 超強臺風“瑪莉亞”特征分析
1.1 “瑪莉亞”概況
2018年7月4日20:00第8號臺風“瑪莉亞”在美國關島以東洋面生成,21:00加強為熱帶風暴,并命名為“瑪莉亞”,5日14:00升級為臺風,6日02:00升級為強臺風,6日05:00臺風“瑪莉亞”在36 h內連跳5級,以超強臺風出現在臺灣省宜蘭縣東偏南方約1 930 km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以30 km/h左右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這個加強速度超過“天兔”、“彩虹”,甚至“莫蘭蒂”,近年罕見。7月11日09:10在福建連江黃岐半島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2 m/s),中心最低氣壓960 hPa。
1.2 “瑪莉亞”風雨特點
“瑪莉亞”登陸前2~3 d,天空未出現羽毛狀或馬尾狀卷云,登陸前24 h也未出現云層逐漸增厚、壓低,驟雨忽落忽停現象,而是一反常規,晴空萬里。直到7月11日04:00蕉城區東南部沿海鄉鎮才出現小量級降水,此時距離臺風登陸僅5 h。降雨主要集中在11日09:00—13:00,且呈現雨強小、范圍小、過程雨量小等特點,最大雨強32.8 mm/h,最大過程雨量僅135.4 mm,降水預報結論嚴重偏大(圖1~2)。“瑪莉亞”以強臺風級登陸,成有歷史記錄以來7月登陸福建最強臺風,城區測得28.6 m/s(11級)極大風速,打破自1958年建站以來歷史記錄。統計7月10日20:00至11日20:00風力,蕉城區16個鄉鎮(街道),有5個鄉鎮(飛鸞、三都、洋中、金涵、七都)出現12級以上陣風,市區11級以上陣風,5個鄉鎮(八都、九都、東僑、漳灣、洪口)10級以上陣風,其中以飛鸞45.0 m/s(14級)為最大,其次為洋中39.2 m/s(13級)。從7月10日20:00至11日20:00極大風空間分布(圖3)可看出整個過程風力強、范圍廣,12級以上具有嚴重破壞力強風深入內陸,且持續時間長,飛鸞鎮11日07:00—10:00連續3 h陣風風速超12級。
2 災害損失
“瑪莉亞”強度強、移速快,登陸時風力迅速增強,極具破壞性,特別是陸上強風對城鄉基礎設施具有很大的破壞。據蕉城區防汛辦統計,全區16個鄉鎮(街道)受災人口2.185 8萬人,緊急轉移人口1.062 1萬人,房屋損毀2 160間,無人員傷亡。臺風“瑪莉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 958.62萬元,其中農林牧漁業28 379.95萬元,工業交通運輸業206.84萬元,水利設施2 260萬元,其余損失111.83萬元。由于強風產生的風壓差,造成蕉城區的部分鄉鎮房屋損毀、道路隔離護欄被吹倒,蕉城區鏡臺山公園具有數百年歷史的日月石鏡也被吹得轟然倒地,足見強風破壞程度之厲。
3 超強臺風“瑪莉亞”決策氣象服務分析
決策氣象服務是指為黨中央、國務院、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指揮生產、組織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軍事與國防建設及重大社會活動保障、重大工程建設等科學決策時所提供的氣象信息服務,是一項涉及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全局性、綜合性、前瞻性和高層次的氣象服務[1]。臺風決策氣象服務作為決策氣象服務中一個分支,服務對象一直都是國家各級政府部門,這是一項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氣象服務[2-3],因此臺風預報服務是否準確、及時,是關系到政府及防汛部門能否成功防御臺風,避免人員傷亡及降低經濟損失先決條件。
3.1 預報服務準確及時
“瑪利亞”影響期間,蕉城區氣象臺共發布并上報決策部門重要天氣預警報告、地方領導服務專報、專題氣象服務、重要氣象信息專報等26期。7月7日發布臺風消息,8日發布“沿海臺風警報”,提示“瑪莉亞”強度強、移速快,將正面襲擊福建省,給蕉城區帶來明顯風雨影響。9日10:00發布“臺風警報”,“瑪莉亞”將于11日上午在晉江—福鼎一帶沿海再次登陸,可能正面襲擊閩東,將嚴重影響蕉城區。提示防范臺風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城鄉漬澇和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19:00發布“瑪利亞”將于11日凌晨繞過臺灣北部,可能于11日上午在晉江到福鼎沿海一帶登陸,并增加陸上大風預報“11日陸上陣風11~13級,臺風中心經過地陣風14~16級”提示防范陸上大風對城鄉基礎設施危害,及時加固或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10日發布3份臺風緊急警報:“瑪莉亞”即將進入24 h警戒區;臺風“瑪莉亞”即將影響蕉城區;臺風“瑪莉亞”快速逼近蕉城區沿海,登陸點范圍縮小到連江—霞浦一帶沿海。
3.2 決策服務效益顯著
沒有了臺灣中央山脈阻擋、削弱,“瑪莉亞”強度強、移速快,影響時風力將迅速增強,極具破壞性。陸地強風對城鄉基礎設施危害,以及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城鄉漬澇和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正是由于蕉城區氣象臺對臺風登陸時間、登陸地點、登陸強度及破壞性準確預報,蕉城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預報,從7月11日00:00開始提高防臺風應急響應為Ⅰ級,發布防臺防汛動員令。全區各職能部門做好了防臺風救援的相關準備工作,搶險救災、民生保障、公安交通管理、民政等部門通力協作,采取對危舊房屋、低洼地帶、地災隱患點的人員轉移,漁船回港避風、魚排養殖人員上岸,停工(業)、停產、停課、休市等一系列必要措施,此次臺風未造成人員傷亡,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決策服務取得了良好效果。
3.3 決策產品直觀易懂、發布渠道快速高效
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是決策服務直接的載體和體現。決策服務材料如何快速傳遞,預報結論、風雨情實況如何表述才能更加簡明易懂,是決策服務首要考慮的問題。
決策服務材料增加圖表,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欠缺。降雨落區文字表述變為在圖上圈出,雨量等級文字表述變為圖上不同色塊,減少了“部分”、“局部”和方位詞匯使用,更加直觀、一目了然。圖表上的每一個地方都確保準確,杜絕與文字沖突,圖表位置與說明文字保持近距離,以便對照觀看。
近年來,隨著氣象服務業務支撐系統建設,決策服務工作平臺優化,縮短決策服務產品制作時間,依托服務產品快速分發系統,大幅縮減分發時間。除傳統電話、手機短信、傳真等發布渠道,蕉城區氣象局充分運用微信、微博、知天氣、阿里釘釘等新媒體,多種渠道快速發布消息,決策者隨時隨地獲取決策服務材料,為防抗臺風爭取寶貴時間。多樣服務方式也使公眾能及時便捷獲取臺風資訊,開展防御臺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服務效益。
4 小結
4.1 雨量預報偏差
此次防臺服務過程中,蕉城區氣象臺嚴密監測、加強會商、準確預警。在臺風路徑預報上存在一定偏差,特別是對于臺風登陸后,路徑西折估計不足,過程雨量預報偏大。但通過及時跟蹤訂正,不斷提高預報準確程度,服務效果仍很顯著。7月11日17:00“瑪莉亞”已減弱為熱帶風暴,即將移入江西,迅速下調預警等級,做到應急適度,解除及時。蕉城區防汛抗旱指揮部隨即終止防臺防汛動員令,全面恢復生產生活。
4.2 提高氣象精細化預報預測能力
每一次成功決策服務都基于準確預測預報,預報預測能力是氣象立足之本,是檢驗氣象業務發展的重要標志。加強天氣監測、數值預報等技術支撐,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和精細化程度,才能提高決策氣象服務工作成效與水平,提升氣象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與效益。
4.3 加強防災減災宣傳及氣象災害評估工作
進一步加強防御臺風科普宣傳,增強沿海地區全民防臺減災意識,提高臺風災害預警信息使用效率,使沿海地區人員在超強臺風來臨時知道如何合理應用周圍設施,躲避臺風的襲擊。
開展全程氣象災害評估工作。在災害出現前,根據氣象預報預測災害強度、影響范圍和對象等,對可能造成的災害進行預評估。對于臺風這類影響時間較長的災害,應當滾動進行災中評估。災害過程結束后,對災害情況、災害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及氣象預報服務工作做出全面評估。對災情、氣象情況、出現災害原因、預報服務效益和存在問題以及災后恢復生產的氣象建議等,形成調查評估報告,建立災情檔案。科學及時的臺風災害整體評估產品為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急決策管理提供依據,為臺風防災減災提供決策支持。
參考文獻
[1] 薛建軍,王維國,王秀榮,等.決策氣象服務回顧與展望[J].氣象,2010,36(7):69-74.
[2] 馬鶴年.氣象服務學基礎[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
[3] 林偉,李開奇,王志武,等.沿海臺風決策服務系統研制[J].氣象科技,2004,32(2):129-131.
責任編輯:鄭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