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課堂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且在可控范圍內對知識進行有效傳播的過程。教學方式對教學效果有深遠影響。教師在教學時,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并優(yōu)化課堂結構,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具備較強的自我管控意識,在學習過程中無法主動開展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注意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否則很難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數學這門學科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若不注重教學方法,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若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不斷完善教學模式。
一、關注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教師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積極反思。在這方面,教師應給予學生適度的寬容,重視并肯定學生在學習效果不佳時體現的學習熱情與進取精神。且教師還應注意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建探究性的學習空間。學生對知識具備一定的探索精神,才能主動進入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熱情及課堂互動性。學生學習的互動性,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擴大學生的參與,并保證學生參與時與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這樣教師才可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教學過程才能更具針對性。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人類知識大門的鑰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課堂參與程度,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數學相較其他學科而言較抽象,也十分復雜,這些會阻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改變教學思想,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特長等,這樣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教師基于對學生的了解,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樂趣。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時,才能更積極地進入學習氛圍中。教師可改變傳統的教學流程,在課程教學中設置一定的趣味問題,引導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教學中。當學生帶著較強的求知欲進入學習時,通過對問題的探索過程,可更集中地進行學習。這樣,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可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2.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傳統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通常是引入、講授、深化、小結、布置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時采用怎樣的教學流程、如何設計課堂教學都對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設計課堂教學層次時,應注重學生對教學內容認知的完整性。學生對新知識點的認知是由簡入繁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層次時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有效匹配,進而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化吸收的效果。在學生對知識具有初步認知后,教師應適當布置練習,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檢驗學生的認知程度,并根據學生反饋效果,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節(jié)奏。引導學生根據練習題目與教學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有意識地帶領學生進行思想碰撞與交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教師在設計教學層次時,應注意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的有效結合。教師還應熟知教學內容,懂得教材的重點、難點及對學生的能力要求,盡可能從多維度圍繞教學目的組織課堂教學。當教學內容較多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脈絡,為學生指明學習思路。這樣,學生才能快速找到學習重點,進而更好地融入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優(yōu)化課堂結構,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并進行科學的引導,可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若能以積極熱情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基于科學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學習態(tài)度開展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宜敏.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探討[J].成才之路,2019(9):38.
[2]代祥云.巧用前置性作業(yè)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9(12):92.
[3]艾亦臣.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效率[J].才智,2019(9):10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