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紅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屬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模式提倡學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通過交流思想解決學生實際學習中的問題,從而實現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課外學習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數學;教學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應用于課外教學,是對日常教學的一種重要補充與改進,但是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小組成員有時會各自為政,自己埋頭鉆研,部分學生還會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名義聊天、開小差,這樣一來,小組合作學習就會成為一種形式,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小組合作學習展開積極的引導工作,使學生能夠通過這種新型的交流形式,更好地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自己在學習中不理解的問題[1]。
一、數學教學中開展有效合作學習的含義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被推廣運用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著諸多好處,如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對所學知識的運用更加靈活。學生是否有大的進步和發展,這是衡量教師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指標,能夠對學生的發展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主要是分析小組合作教學是否能夠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需求;是否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是否可以推動學生情感的發展,尤其是樹立良好的合作意識以及團隊精神。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外學習中有效性的探究
1.構建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教師要為學生構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利用多種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尤其是要多采用鼓勵教育,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通過積極的鼓勵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構建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比較落后,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優化學生進行學習的形式,使學生對小學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具體來說,教師首先就要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著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學習時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其次,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跟進,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學生可以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最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討論和交流的時間,使學生可以針對問題深入探究,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可以有全面展示自己的機會。
2.注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參與度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模式要圍繞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推動小組合作教學,無論是在小組構建還是小組活動開展過程中,都要以推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為主,實現教學目標。要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群體參與,通過互相交流、啟發教育等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這樣的教學形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好于學生單獨學習的效果,包括學生思想上的合作意識以及行動上的合作對話、分享,都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重要知識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克服自身認知不足所造成的主觀性偏差,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的思維朝著辯證以及正確的方向發展。
3.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應當及時對學生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即針對小組的實際學習情況,聽取學生的匯報,并依據學生匯報小組合作的結果,將小組討論逐漸拓展為班級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當學生的反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師的教學目標時,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假如學生的小組合作結果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目標,教師要依據情況進行追問,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引導、指正。教師在同學生不斷交流的過程中,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創新發展,有一定的存疑思想,通過爭辯獲取真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2]。
三、結語
我們通過實踐研究發現,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決定學生的思維方式,然后會成為其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在學生中開展合作探究交流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思想的交流。這充分體現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尤其是在數學教學中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可以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外學習中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艷.試論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初中數學教學實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112.
[2]李學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與探索實踐[J].科技資訊,2020,18(19):111-113.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