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再翼


摘要:煤炭能源始終都是推動我國能源產業結構發展的主要保障,但是隨著新能源的不斷涌現,煤炭產業面臨著較多的挑戰,本文便是以探究煤炭價格波動因素為目的進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當前煤炭使用現狀;其次,結合當前的金融市場,分析了影響煤炭價格變化的相關因素;再次,提出了相關的控制措施。意在能夠進一步降低煤炭價格波動對我國經濟市場的影響。
關鍵詞:煤炭價格;波動研究;金融市場
一、我國當前的煤炭使用現狀
從煤炭供給的角度來看,受到能源產出地分散的影響,國內的煤炭賣方市場不夠集中,這就導致形成了分散、壟斷的煤炭供給現狀,大部分的煤炭企業緊抓著社會的煤炭需求大力的進行煤炭生產,以產量的提升來提升利潤,這種剛性發展產生的效果并不夠明顯,而由這種供給現狀導致的大量煤炭企業誕生、煤炭行業投資數據也在增長,就相關數據統計,煤炭行業投資比例始終處于不斷起伏的狀態,在2010年后出現大幅度的下跌情況,直至現今,煤炭供給市場的發展依舊活力不足。
從社會的煤炭需要角度來看,煤炭曾經是推動我國工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能源,但是隨著節能減排理論以及環保政策的落實,煤炭由于具備污染程度高的弱勢,逐漸被水力、電力、核能以及天然氣等新能源代替,同時根據表2可知,受到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影響,社會煤炭能源需求量在2009年之后開始持續性下降,由表3可知,年均消費增長率在2011年左右出現復增長,這是由于社會政府開始進行了市場刺激,但是好轉狀態持續時間較短,2011年之后,煤炭消費比例又開始下降。
二、影響煤炭價格變動的因素分析
從整體的市場變動情況來看,某項產品的價格變動與產品的供求量有直接的關系,當出現煤炭供給大于需求量時,社會上買方市場優勢較大,企業在選取采購方使具備較大的選擇性,而當需求量大于供給量的時候,賣方市場將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在分析影響煤炭價格波動因素的時候,主要分析影響供給量以及需求量變動的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能源供給影響因素分析
供給方主要以賣方為主,因此首先要分析的就是當前的能源產業結構,我國雖然是煤炭生產大國,但是當前已經形成了新型能源與傳統能源相互競爭的市場結構,但是我國的煤炭生產角度,能源儲備較大,且受到傳統產業結構的影響,煤炭生產依舊是主要的產業結構,受到煤炭開采技術升級、開采條件和環境逐步優越、運輸成本升高、投資比例增加等現象的影響,煤炭的供給量呈現浮動型的增加狀態。當前探明煤炭儲量、煤炭庫存量、凈產量較高,直接導致供給量大于需求量。
同時,在世界范圍內,我國的煤炭產出量占據絕大部分的比例,也是煤炭出口大國,在經濟利益的引導下,煤炭出口發展勢頭正旺,這導致階段性的國內煤炭產量緊縮。另外由于國家大力倡導清潔能源生產,能源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導致近幾年煤炭的供給量下降,與此同時,在安全生產的影響下,部分小型的煤炭企業被迫停產,也會對煤炭的供給量產生影響。
(二)能源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首先,在國家大力倡導清潔能源生產的引導下,我國大部分生產企業逐漸開始利用新能源投入生產,這將直接從買方市場內部影響到煤炭的需求量;同時國家近幾年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第二產業的工業生產比例下降,而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比例上升,就能源需求方面來看,第二產業主要以一次性的煤炭能源為主,而第三產業大部分依賴于電能,因此產業結構調整能夠導致煤炭需求量降低。
其次,隨著設計發展質量的提升,高新技術逐漸應用在工業生產中,集約化生產的作用逐漸凸顯出來,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能源比例下降,生產效率上升,這減少了煤炭能源的需求;與此同時,城鄉規劃力度的提升導致部分鄉鎮向城市化發展轉型,工業類型增加,又會帶動煤炭能源需求的增長。
三、煤炭價格波動的相關對策
就我國當前的煤炭市場發展現狀來看,呈現出產能過剩、價格下跌、需求較少的現狀,這種供大于求的情況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的,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社會經濟體制的變化,對于當前的煤炭企業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想要緩解該種情況,必須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其次,針對國家政府角度,在落實清潔能源生產的同時,也要為煤炭企業的發展提供穩定、健康的生存條件,利用政策的引導和價格的調控,為煤炭資源省份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在改革的過程中深化宏觀調控,促進傳統能源發展,確保社會經濟體制多樣化、穩定化。
總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的煤炭價格變動情況來看,主要受到了供求關系的影響,同時影響供求量的因素又與社會產業結構、經濟體制變化、煤炭生產成本、社會政策、能源進出口等因素有關。本文主要利用了理論分析和現狀分析的方式,結合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研究,并從能源企業以及政府角度提出了相關的策略,在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價值的同時,也希望企業、國家、政府能夠建立在宏觀調控的角度,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共同打造適合傳統能源生存的環境,才能夠確保社會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海霞.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歷程及發展趨勢研究[J].經濟問題,2008,12(9):49-51.
[2]林伯強,魏巍賢,李丕東.中國長期煤炭需求:影響與政策選擇[J].經濟研究,2007,90(2):48-58.
[3]李穎萱,賀繼紅.煤炭市場結構,行為與效果分析[J].管理世界,2000,45(5):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