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青

摘 要:教師要從多方面對數學課堂教學予以優化,開展興趣化、問題式、情景化的教學,并完善對應的評價機制,深入應用信息化教學工具,從而激發與維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體悟,從而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化;問題式;生活化;合理化;信息化
一、開展興趣化教學,奠定數學學習基礎
興趣是學習最佳的原動力,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難集中、求知欲望強烈等特點。小學數學教師要基于學生特點考慮,更加積極、有效地開展興趣化教學,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為高效數學教學打下基礎。為充分了解與利用學生的興趣點,數學教師應做到下述幾點:
1.站在小學生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與其進行良好溝通
小學生的認知范圍有限、理解與看待事物不全面,教師除了要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直接了解學生興趣點外,還要轉化角度,按照小學生思維,深挖其興趣點,必要時還應進行正向引導。
2.使用趣味化的語言,樹立幽默型教師形象
課堂中,教師可以套用一些網絡上或小學生群體較為流行的話術,以增強數學知識語言表達的趣味性。當然,若教師語言及數學水平較高,其還可自創幽默段子,并將之合理應用于有關知識講解中。
3.導入有趣小故事
由于小學生對故事有一種天然的喜好,數學教師應在具體課堂中,合理實現數學知識與小故事的融合,不可為了故事導入而導入故事,應保證小故事不偏離課本內容,從而滿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求。
4.組織課堂游戲
喜歡玩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基于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組織學生進行適宜的課堂游戲。如在“克和千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從學校管理部門處借用4~5臺電子秤,而后便可在課堂教學中,將水果、硬幣、課本、鉛筆、板刷、粉筆等物品作為稱重對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看誰稱得又快又準確”的課堂游戲,同時告訴學生只需要讀取整數部分,且應同時讀克與千克兩個讀數。
二、開展問題式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小學數學教師要建立以生為本的先進教學觀念,深化一問一答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除不應再像以前一樣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是引導學生對問題及答案提出質疑、進行主動思考外,還要采取層次化問題教學,以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需求,整體性地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章中,教師可提前設置三個問題:
1.一個蘋果被平均分成多個不同份數,有4份、6份、7份、8份,則每一份占整個蘋果的幾分之幾?若被分的蘋果不是一個,而是兩個、三個呢,則每一份占全部蘋果的幾分之幾?
這三個問題由易到難、由單純理論計算到現實生活應用,不同學習及數學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對某一個、兩個或全部問題進行解答,不會讓能力較弱的學生處于“無問可答”的尷尬境地。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優化學生思維與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在課堂中有效創設與所講數學知識相關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與有用性,使學生形成利用對應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并拓寬視野與思維。生活化教學在開展過程中,應遵循課本內容至上的原則,并注重情景是否能被小學生理解。如在“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以“各小組學生數學成績比較”為主題的情景。小學生對此有一定認知,與本課所要講述的內容也匹配,因此該場景具有合理性,可予以應用。
四、施行合理化評價機制,靈活應用信息技術
數學教師要建立并落實合理化評價機制,通過言語行為、文字評價,增強學生學習信心,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道路上持續前行。教師的評價方式要柔和、平緩,盡量采用反問句式提問學生,減弱自身對學生的壓迫感,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多媒體是先進、必要的教學工具,教師要靈活地運用視音頻、電子文本、圖片與動畫等呈現數學知識,以豐富教案內容、引發學生共鳴、深化學生的數學體驗感。
五、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1.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設計
在使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時,需要教師掌握使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能力,所以必須強化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才能促使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真正地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推動教學改革。因此,若想有效實現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數學教師必須積極地參與現代化的教學培訓,掌握現代化的教學理論和手段,能夠依據數學教材的特點進行教學課件的設計,為學生帶來高效的數學課堂。同時,學校也需要做好教師的培訓和指導,幫助教師掌握更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理論,并做好實訓練習,不斷提升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2.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
從學生的學習歷程來看,小學是其奠定基礎的時期,盡管此時的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卻依舊處于直觀思維的階段,在此階段,那些比較直觀的事物更能夠吸引小學生的關注。所以,對于小學數學課的設計和教學,則要實現抽象知識的轉化,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小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因此,在數學課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將那些具有難度的知識,通過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例如,在教學“周長”相關的知識時,小學生對于“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理解得并不清楚,此時教師對于課件的設計,則是將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邊打開,圖形的周長只是一條直線,再通過動態化組合成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周長”這個概念,學生自然就懂得了周長的計算公式。
總之,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能有效優化小學數學課堂,達到預期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