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延春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隨時都可以發現數不清的數學知識,同時也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可見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可以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和學習的動力。生活情境化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有機會進行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化做出簡要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化;有效措施;意義
生活是靈感的源泉,也是數學的孕育者。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與數學相關的事情和問題,這就為學生理解數學、探索數學提供了溫床。小學生的心理年齡不夠成熟,對很多事情抱有好奇心,老師可以以此為切入口,把數學生活情境化,去引導學生在周圍的生活中發現數學,讓數學的形象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生動起來,讓學生加深對小學數學的理解,讓其產生對數學的興趣。由此可見,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化是十分重要的。
一、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化的有效措施
(一)設置與生活有關的生活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可以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法來讓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用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時候要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并把它帶入數學課堂教學中去。比如,在學習“認識三角形”這一課的時候,上課之前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想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像三角形的東西,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激發,當學生對三角形有了一個大體概念之后,老師可以講述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三角形,讓學生充分認識三角形的特點,加深對三角形的印象。老師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解釋三角形的意義和應用,更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加大對三角形各方面的認識。
(二)利用小學生的特點
小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不夠成熟,童心未泯,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玩耍。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化的課堂中,老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來引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讓課堂處于一個活潑的氛圍之下,讓學生有一個自由、快樂的學習環境。
(三)科學運用生活情境化教學
很多小學數學老師覺得生活情境化教學法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在數學教學課堂上,因為老師的錯誤理解而缺少對生活情境的應用。這種想法是不夠準確的,生活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理解抽象知識,對數學的難易程度有更好的掌握。所以,老師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重視情境教學的全面性,將可用于情境教學的數學內容范圍擴展開來。另外,在學生完成基本數學作業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與生活情境相關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夠體驗到快樂。
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化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情境化的數學教學從我們周圍的生活內容出發,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靈活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更加喜愛學習數學,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的海洋中去。例如,有的小學生跟家長一起去超市購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計算折扣,明確商品的優惠程度,這體現了數學的價值,而小學生因為家長的表揚也會更加積極地學習。
(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大眾創業的背景之下,老師應該從小學開始就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生活情境化的教學中,課本上的問題并不是學生要真正面對的,而是形式多變的數學問題。老師帶領學生學習圓的有關知識時,可以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看看他們除了用圓規之外,還能用什么其他方法來畫出圓。然后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畫,在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中就能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
數學不是純數字、純理論性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寬廣,通過實踐可以證明,在動手操作的情況下能夠更完美地解決許多數學問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動手實踐的機會,這對于他們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綜上所述,生活情境化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生活情境化的廣泛應用大大提升了老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在講課前根據數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來創設一個生活化情境。把生活化情境帶入課堂教學中,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抽象的數學內容變得具體起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其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反應力。但是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老師明白,開展數學情境化是為了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生活情境化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考能力;生活情境化教學中的情境主要是來于真實生活,而不是老師刻意創造和讓學生想象的。因此,老師要實事求是,以真實生活為出發點,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此外,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想法,更新理念,從而達到實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玉杰,孫文竹.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84
[2]后麗麗.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