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階段是幼兒各種習慣的養成期,在這個階段,不僅幼兒園需要付出努力,家長也要積極配合,使幼兒成長中的問題能快速得到解決,同時讓幼兒教育更加科學、透明,督促家長參與其中,通過家園共育模式促進幼兒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共育”;教育模式;實效性
幼兒教育是比較復雜的,需要幼兒園與家庭雙方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需要幼兒園與家庭形成合力,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發展。家庭與幼兒園要實現及時的溝通交流、資源共享、支持合作,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幼兒獲得健康、全面的成長。
一、幼兒園家園共育中存在的問題
家長與幼兒教師都是教育者,家園合作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與成長,然而當前在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效果不佳,其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家長缺乏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家園共育是讓家庭和幼兒園都積極配合、互相支持、互相了解,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家長缺乏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他們認為幼兒年齡尚小,沒必要管理得太嚴。有的家長工作過于繁忙,往往是托付長輩照看幼兒,缺少對幼兒教育的重視。有的家長很少參與幼兒園開辦的活動,也不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具體情況,缺乏參與的積極性。
2.家長與教師之間缺乏有效溝通
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教育大多浮于表面,沒有深入挖掘教學效果,也沒有實施到各個教育環節中。家園合作常存在脫節的現象,家長與教師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很少針對幼兒教育展開探討,這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家長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幼兒園有時沒有考慮到家長的需求與意見,在教育中,家園溝通不暢,缺乏換位思考。由于存在認知上的偏差,會導致家長消極應付。在家園共育活動中,通常是幼兒園作為主導,家長沒有積極參與到活動的創設中,有的教師沒有及時采納家長提出的建議,也不利于家園共育的順利開展。
二、提高幼兒園“家園共育”教育模式實效性探究
1.加強宣傳,使“家園共育”實現良性發展
要結合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比如,可以通過校園廣播、材料、書刊、櫥窗等方式加強家園之間的信息交流,同時讓家長與教師了解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用微信、微博、微視、博客等自媒體傳播幼兒園的最新動態,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中的生活和學習。教師可與家長在微信群、QQ群中開展探討活動,一起對幼兒全面發展中遇到的各方面問題進行探究,并傳遞給家長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的事項,使家園共育主動性不強的問題得到改善。并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介紹個性化學習內容,讓幼兒家長能夠在家中對幼兒開展多樣化的家庭教育,使家園共育實現良性發展。幼兒正處于性格定型期,在此期間,通過家園共育能很好地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和管理,使幼兒形成健康的性格。
2.注重個別化溝通,建立支持、尊重、信任的關系
在家園共育中,家長與幼兒園之間要經常溝通,可開辟家園共育園地,讓家長可以了解幼兒園的動態信息。同時把幼兒最近的表現及進步的地方告訴家長,如幼兒在活動中怎樣合作、表達、解決問題,讓家長更了解幼兒的情況。同時,家長可以將幼兒在家的情況通過便條的形式交給教師。教師要注重個別化溝通,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家訪、家園聯系冊開展,也可以為幼兒建立成長檔案冊,在其中展示幼兒的童言趣語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另外,可將幼兒成長記錄及活動照片展示在文化長廊中,讓家長更清晰地了解幼兒的發展軌跡,使家長與教師之間建立支持、尊重、信任的關系。
3.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家長課堂,引導家長科學育兒
當前,很多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在教育中經常會溺愛孩子,這使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后,已形成的壞習慣會暴露出來,家長要正視幼兒的缺點,與教師共同探討解決方法,逐漸糾正幼兒的壞習慣,讓他們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互動是家園共育中的主題,家園共育為家長提供了科學育兒的平臺,也有效引導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家長和教師實現雙向互動。通過有效互動提高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水平及效果,也縮短了教師在線上線下與家長的溝通距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家長課堂、親子育兒論壇、親子講繪本等教育活動,引導家長科學育兒,豐富家園共育內容,促進家園共育的良性發展。
三、結語
幼兒階段將對幼兒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幼兒處于語言敏感期和性格形成期,幼兒園要開展家園共育,為幼兒創造茁壯成長的空間,契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實現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讓幼兒得到身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隋偉.幼兒園“家園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科普童話,2019(4):161.
[2]劉德苓.新時期幼兒園實現家園共育工作的有效性探究[J].好家長,2019(21):30.
[3]姜婷.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有效實施方法探究[J].家長,2020(3):183-185.
作者簡介:楊小莉(1983—),女,漢族,甘肅隴南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