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職業院校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施路徑,提出職業院校應以職業性作為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切入點,從核心價值觀與職業性相融合的原則出發,通過學校文化標識、育人模式、管理模式、校園文化活動等路徑去設計各種具體的落實措施,以便更好地培育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職業院校 核心價值觀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2-0004-04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同時也是推動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和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體現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黨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切實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等號召。職業院校作為為社會培養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的學校,在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方面自然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并要有自己的特色。那么,職業院校到底該如何根據自身的特點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這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與實踐的課題,因為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本文擬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學校)的實踐為例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以職業性作為職業院校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切入點
職業院校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要從何處入手?這是每一所職業院校在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時,都首先要碰到和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破局性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了,就等同于抓住了職業院校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牛鼻子”,整個培育、踐行的大局將會豁然開朗。在這個問題上,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學校)以職業性為抓手謀劃學校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活動。
職業院校的根本是職業性,它以職業教育為根本,以技能訓練為主、以就業和職業發展為導向建立人才培養體系,幫助個體技能不斷突破和提升,著力培育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職業院校辦學的價值追求、定位、管理方式、治理體系也是圍繞職業性這一根本而建構起來的,因而職業院校在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時,自然也就不能脫離職業院校的這一根本。要將核心價值觀與職業院校的這一根本進行融合,實際上也就意味著與學校整個體系進行融合。這樣做有助于讓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在校園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進而有助于促進將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因此,解決好了如何入手這一根本問題,也就把握好了職業院校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大局與方向。
二、職業院校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施路徑
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大局與方向把握好了之后,接下來就要在這一方向的指引下,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以便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能感知到它、領悟到它,進而內化為他們的精神,外化為他們的行動。這方面的具體實施路徑,各個學校都可以在緊扣職業性這個根本的前提下依據自己的具體校情、學校建設理念和發展方向來進行具體的設計。在這里,筆者將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學校)為例進行研究探索,希望能為大家的探索實踐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一)凝練出便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校文化標識。在確立了以職業性為抓手和切入點之后,為了使核心價值觀更易記和深入人心,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學校)采取的具體措施之一就是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凝練出便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校文化標識。這一文化標識,就猶如汽車的 LOGO 一般,不僅要簡明易記,而且還要傳達職業性內涵和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經過討論,學校最終確立了“德技并舉、立業立人”的學校文化標識,這一文化標識同時也是學校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其中的“德”和“立人”“立業”都體現了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只不過,對于職校生來說,“立業”一般更強調的是依靠技術、技能來就業和創業,這也就是文化標識中的“技”的內涵了。同時,“立業”也很契合職業院校自身的職責,因為“培育具有敬業、勤業、創業、立業等內涵的職業精神的職校生是國家社會、行業企業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時代任務”。可見,這一文化標識是將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與職業院校的職業性內涵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并且以這樣一句類似廣告語的方式來表達,朗朗上口,易記易識。學生一見到這一文化標識,就會想起核心價值觀。這樣自然也就達到了培育核心價值觀的目的。當然,要想讓學生達到這樣的理解和領悟境界,需要以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為前提。
(二)將核心價值觀融入育人工作中。育人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因此,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的育人工作中,不但豐富了育人的內涵,而且可以把它作為中心工作來引導和推動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工作。按此想法和思路,學校創設了一個“九全九美”的育人模式,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嚴格實行“九全”育人措施。一是“全動員”。動員全體教職工參與學生管理,動員全體學生參與自我管理。學校教職工都要認識到自己肩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大責任,學生要充分認識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全參與”。全校教職工參與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無論是教學人員還是管理人員,或是后勤人員,每個月都必須“認領”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開展教育活動,以提升學生思想素質,減少違紀事件發生。擴大學生干部管理隊伍,發展和壯大學生社團,使學生廣泛參與自我管理,以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素質。三是“全過程”。這里是指學生的過程管理,主要包括學生的生活過程管理(尤其是宿舍休息就寢過程)、學習過程管理和講究禮貌管理等。因此,學校制訂了《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一日生活制度》《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學生禮儀規范(試行)》,加強學生的過程管理,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四是“全監控”。校園安裝電子監控系統對校園的每一個重點區域和關鍵地點進行 24 小時全覆蓋的動態的實時監控,確保校園安全。五是“全跟蹤”。在管理上要做到監控到位、跟蹤到底,即跟蹤教育、跟蹤管理、跟蹤解決問題、跟蹤反饋結果。在跟蹤中監督責任人把事情做好,把問題徹底解決好。六是“全天候”。這主要是針對學生管理而言,從早上催促起床到晚上進每間宿舍檢查學生就寢情況,進行全天候管理。如果發現學生不按時到位休息,那么班主任或值班教師要及時找到人或與學生家長聯系,實行“零空位”制度。學校中層以上干部與班主任保持 24 小時手機暢通。七是“全方位”。學校從德、智、體、美、勞、技、心等七個方面對學生實施教育,力爭使學生得到健康成長。八是“全滲透”。利用整治環境衛生、大型軍訓匯操、文藝匯演、專家報告會、為困難學生捐款、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方式,通過外在的行為向內在心靈滲透,以達到“育人樹精神”的教育目的。九是“全落實”。學校嚴格實行“工作首問責任制”和“工作責任追究制”,把學生的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以實現教育目標。
2.推行“九全”育人模式。這主要抓好三個層面的工作:(1)班主任層面。班主任要做好“三個三”,即做好“三件事(發放好資助金、管理好學生人身、開展好班級活動)”,杜絕“三件事(打罵侮辱學生、不負責任出事故、班級費用理不清)”,聯系好“三種人(聯系學生本人、聯系學生家長、聯系任課教師)”。(2)教職工層面。學校全體教職工每人每月要完成 2 個學生的管理指標,參與班級主題教育活動;黨員與中層干部要承擔“一對一”結對子幫扶工作。(3)學生層面。學生干部、學生社團、班級學生要做好自我教育與管理,不斷提升自我教育與管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實現“九美”的育人目標。實施“九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養成“九美”的意識和行動習慣。這個“九美”是:以愛黨愛國為美;以愛崗敬業為美;以品德高尚為美;以遵紀守法為美;以團結互助為美;以立志成才為美;以勤奮學習為美;以技能精湛為美;以強健體魄為美。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有道德的人、有理想的人、有知識的人,有技能的人、有工匠精神的人。
由此可以看到,在“九全九美”的育人模式中,“九全”是育人的手段,“九美”是育人的目標,體現了學校對學生道德建設的高度重視。無論是“九全”,還是“九美”,都體現了核心價值觀的“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范,培育知榮辱、講正氣、做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的內涵和要求。把這些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求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則相結合,有力地推動學生將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價值觀和日常行為。
(三)將核心價值觀融入管理工作中。管理是學校無處不在、須臾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的管理工作中,將會取得以管理引導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學校將核心價值觀與學校的管理相融合的方式,總結起來就是將優秀企業的“5S”管理理念、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一起融入學校的具體管理工作中,創造了具有職教特點的“5S”管理模式。
“5S”管理模式,就是按照“整頓”“整理”“清掃”“清潔”“安全”的企業管理五標準來管理校園、教室、宿舍、實訓實驗室等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這些設施和空間的日常衛生及其檢查、各項活動的開展等均按照“5S”標準去做。總的要求就是做到校園環境優美整潔,教室、宿舍和實訓室干凈衛生,設備擺放井然有序,人人遵守“安全”操作規范。“5S”管理模式雖然規范的是學生的某些方面的日常行為,但是由于融合有企業管理的成分和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因此,其所產生的管理育人效果也是多重的。一是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如守規矩、講秩序、講衛生、愛勞動、愛護公物、為他人著想的品質;二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敬業的職業作風、遵守操作規范的職業紀律和誠信樂群的職業態度;三是有助于學生養成和踐行文明、和諧、友善的核心價值觀。“5S”管理模式,看似平常,但其育人效果卻是巨大的。這種管理的常態化,更有助于推動學生將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學生的日常思想和行動的準則。
(四)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校園文化是學校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體現學校特色的、師生一致認同的思維模式、道德規范、行為習慣、價值觀念、自然和人文環境的總和,具體體現為學校的師生員工的精神面貌、價值取向、校風教風學風、校園文化活動、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因此,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培育效果。
1.打造具有職業性的 10 張“活動名片”。這 10 張“活動名片”是:(1)職教第一課活動;(2)“天天練”職業習慣養成活動;(3)文明風采大賽活動;(4)職業禮儀養成“萬人千崗”活動;(5)主題班會和主題教育活動;(6)學習雷鋒志愿者技能服務活動;(7)系部特色技能大賽活動;(8)學生干部和學生社團建設活動;(9)行為規范教育整頓;(10)“唱響理工、舞動理工、和美理工”活動。
其中,職教第一課活動,有“入校職教第一課活動”和“上崗職教第一課活動”,這是為了使學生較好地實現角色、身份轉變。“天天練”職業習慣養成活動,是指天天練書寫、天天練歌唱、天天練演說,圍繞著職業素養、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而寫而唱而講,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人。文明風采大賽活動,是指響應教育部的比賽要求,在校期間每一個學生必須參加一次以上文明風采大賽選拔賽,提交自己參與其中的小組作品。職業禮儀養成“萬人千崗” 活動,是指為實現萬人大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而設立的禮儀引導崗、衛生保潔崗、文明就餐監督崗、紀律值守檢查崗等,通過崗位體驗培養學生的職業規范意識。主題班會和主題教育活動,是指一學年 10 個月,月月有主題,形成完整連貫而又重點突出的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學習雷鋒志愿者技能服務活動,是指組織學生以技能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以便培育學生助人為樂、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并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深刻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部特色技能大賽活動,是指組織學生參與技能大賽活動,以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崇尚技能的意識。學生干部和學生社團建設活動,是指以“特別鍛煉”“特色打造”為抓手,為學生骨干成長提供機會和平臺。行為規范教育整頓活動,是指以問題為導向,以榜樣為引領,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和文明習慣的活動。“唱響理工、舞動理工、和美理工”活動,是以專場演出、文藝晚會、心理舞臺劇等形式,展現歌舞美、青春美、心靈美的活動。
10 張“活動名片”,從各自的角度助推學生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熱愛勞動、明辨是非美丑的意識和品質的養成,同時也培育了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信譽,這些對他們領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都具有促進作用。由于這些活動的組織和落實具有制度化和常態化的特點,因而也很容易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創建具有職教特色的五類“德育實踐基地”。為了豐富德育活動的內涵,學校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具有職教特色的五類“德育實踐基地”的創建活動中。這五類德育實踐基地,分別是以校園建筑為代表的“門橋樓亭”基地、黨員活動為主體的“黨員之家”基地、名家達人開講的“理工講壇”基地、學生團體宣講的“湖畔講堂”基地、系部班級宣傳為主的“班級德育墻廊”基地等。這些基地的德育工作都比較形象化,學生接受也比較容易。其中以“門橋樓亭”德育陣地最有代表性,恒心門、文金橋、健身樓、今朝亭、明陽亭等建筑既是校園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又蘊含德育的內涵。一處建筑既是一處景,但同時又蘊含著一個個勵志的動人故事,有成功校友在學校刻苦學習、苦練本領的過往倩影,有成功校友在社會創業打拼、艱辛輝煌的奮斗精神,有成功校友知恩圖報、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操。學生天天處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就會于不知不覺中將這些精神內化為自己的自覺理念。因此,圍繞著這些基地,組織好相關的活動,發揮好這五類道德實踐基地的德育作用,以形象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領會其中的德育內涵,將有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實施素質養成的“五個一”工程。“五個一”工程是指“一段自信的自我介紹”“一項常做的健身運動”“一首悅耳的流行歌曲”“一道拿手的家常菜”“一門熟練的駕駛技術”。“五個一”素質養成工程旨在從信心、身體、藝術素養、生活本領和常備技能等五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素質,為他們未來參加工作、報效祖國提供基礎和自信心。這一素質養成工程的組織實施,班主任是實施的主導,學生是主體。具體實施方式是以班級為單位,社團為依托,第二課堂時間為保障。
“五個一”工程,雖然直接面對的是學生素質的培養,但卻有助于學生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從這些素質下功夫,并具備了這些素質之后,學生也才更有信心和能力去踐行民主、文明、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沒有良好的素質做基礎,弘揚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有時也會顯得有心無力。
4.開展打造“一院一品牌”的活動。“一院一品牌”活動,就是每一個學院都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依據“技術技能素養”“技術技能創業”“技術技能報國”的理念打造自己學院的專業品牌。比如,電子與智能化學院打造的是“科創”電子產品研發創業基地品牌。該基地用于培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指導老師和基地學生的不懈努力,在電子產品研發制作、專利申報、技能比賽、創新作品研制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打造的是“巴哈車隊”品牌。該車隊精誠團結,團隊意識強,他們研制、加工巴哈賽車,駕駛巴哈賽車,鍛煉出精湛的技術技能和頑強的毅力。經過比賽,還提升了學生的公關策劃能力。商學院打造的是“近鄰寶”物流配送創業園品牌。按照“校中廠”的形式開展工作,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頂崗管理、課程融合上實現校企對接,采用由創業“志愿團隊”理事會指導管理、由學生參與經營的公司模式,給學生提供了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創業學習平臺,強化了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信心。土木工程學院打造的是“領頭雁”BIM 技術應用研發中心品牌。中心組建了 5 個研發團隊,共有超過 1200 名學生參與,由學生作為法人共注冊了四家公司。該中心學生通過參與研發團隊的業務訓練、解決真實的工程任務,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對接,進行“真項目、真過程、實境育人”的教學改革,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進一步開發,增強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藝術設計學院打造的是“百彩”服裝研制創業中心品牌。該中心也采用校企合作共建方式,以促進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為目標,完成了(下轉第24頁)(上接第6頁)“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構建了基于服裝設計、制板、制作等模塊化課程體系。深入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專業教學已做到“教、學、做”合一,建立并完善了學校、社會、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品牌打造活動,鍛煉了學生適應市場、捕捉商機的能力,使學生積極競爭、追求公平,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
“一院一品牌”的打造活動,既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又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市場意識、團隊意識、競爭與公平的意識、協商與法治的意識、誠信與合作的意識,培育了他們的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態度,增加了他們對社會的了解,提高了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進而實現了在實踐中領會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
總的來看,學校舉辦的上述融入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活動因為緊扣職業性,所以比較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實際,學生參與比較踴躍。加上活動開展的常態化和制度化,使得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效果也比較穩定和具有可持續性,從而有助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高度融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科學、高效地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真正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張 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照下的職校生職業精神培養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0(17).
[3]張雨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常態化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4).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大招標課題“職業院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編號:GXZJ2016ZD01)的子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職業院校教書育人全過程的研究與實踐”(主持人:劉良軍)。
【作者簡介】劉良軍(1967— ),男,河南通許人,高級講師,現就職于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為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執行院長,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