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


摘要:本文依托廣佛環線32.6m跨徑連續箱梁施工為例,詳細介紹了一種上行式移動模架在過連續梁時一種施工方法,該方法采用降低移動模架中支腿、前支腿高度,使其坐落到連續梁橋面上的方式,在已澆筑完成的簡支梁上拼裝,然后再前移通過連續梁到達至制梁現場。此方法相比較于在制梁位置拼裝的方法更為安全,直接,經濟,可循環。能夠完美解決上行移動模架只能原位拼裝及遇連續梁無法過跨施工的難題,拓寬了移動模架使用范圍。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l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32.6m-span continuous box girder of the GuangFo ring line as an example, and introduces in detail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 upward mobile forming framework when passing through continuous beams. This method uses the method of reducing the height of the legs and the front legs in the mobile formwork so that it sits on th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surface, and assembles on the simply supported beams that have been poured, and then moves forward through the continuous beams to the beam making site. This method is safer, direct, economical, and recyclable than the method of assembling at the beam-making position. It can perfect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upward mobile forming framework can only be assembled in situ and cannot cross the construction in case of continuous beams, which expands the use range of the mobile formwork.
關鍵詞:上行式移動模架;過連續梁;現澆箱梁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在公路、鐵路方面的大力度投資建設,移動模架已經作為一種常用的橋梁設備廣泛的應用起來。然而在線路某一標段通常設計有箱梁、連續梁、鋼箱拱等諸多梁體形式,按箱梁梁形設計制造的上行式移動模架無法通過連續梁,按照傳統在制梁位置拼裝移動模架,這勢必就會增加施工成本,且此方法較為繁瑣,安全風險較高。
利用降低移動模架中支腿、前支腿高度拼裝,使其坐落到連續梁橋面上的方式前移通過連續梁到達至制梁現場的方法更為經濟、安全、可靠。
1? 工程概況
廣佛環線所采用的移動模架為山東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設備制造中心改制DSZ32m/900t型號,此套移動模架現澆最大跨度為32.7m,現澆單跨梁最大重量為900噸。另此模架可根據施工跨度的變化通過增加支點的方式滿足32m跨及24m跨簡支箱梁原位現澆施工。
廣佛項目南北大涌特大橋現有施工場地條件無法滿足移動模架拼裝要求(線路右側便道寬為8m,線路左側為南北大涌河道),而廣佛環城際鐵路全線并未設置梁場,無法用架橋機架梁。只能在已完成簡支梁上進行拼裝,前移通過連續梁到達制梁位置。
2? 設備原理
移動模架在有拼裝場地的簡支梁上拼裝主梁,在連續梁上拼裝前導梁,主梁及前導梁拼裝完成后向前行走,并在行走過程中拼裝外掛及模板。拼裝完成后行走制梁現場,正常施工。
利用制作的中支腿及前支腿臨時墊塊,降低中支腿、前支腿高度,使中支腿及前支腿坐落到連續梁橋面上,后支腿、中支腿油頂收回使后行走系統及前支腿受力正常過孔,至連續梁上安裝外掛模板。前導梁行走至制梁墩頂時,后支腿、中支腿油頂頂升,使后支腿、中支腿受力,前支腿去掉臨時墊塊安裝前支腿原墊塊改回原來高度,前支腿落至10#墩墩帽鎖緊穩固,中支腿油頂收回,使后支腿、前支腿受力,模架前移至后支腿及中支腿制梁狀態位置,去除中支腿臨時墊塊改回原來高度,頂升中支腿使后支腿、中支腿受力,前支腿與主梁處于脫離狀態,前支腿前移至制梁墩前一號墩帽放置,模架拼裝完成調整標高準備制梁。
上行移動模架過跨連續梁限制為上行移動模架底模開模寬度是否滿足連續梁0號塊寬度。
3? 移位拼裝過連續梁方法
3.1 前期準備
3.1.1 墊塊制作
中支腿高度控制在2700mm(含油頂頂升200mm),原中支腿高度為5200mm(含油頂頂升200mm)需將中支腿去掉,并增加高一個888mm的墊塊以滿足要求。
前支腿高度控制在2585mm,原前支腿高度為5200mm,需將前支腿下部抱墩部分去掉增加一個高615mm的墊塊以滿足要求。
所有墊塊均經過受力計算取Q345材料,許用應力取235MPa,經壓力計算的出安全系數均大于2。
3.1.2 墊塊安裝
將前期定做預備用的過連續梁墊塊增加至中支腿和前支腿部位上。并在圖示位置設置主梁臨時拼裝墊塊(利用方木或支架)。示意定形和定位尺寸按照現場實際情況調整。臨時墊塊高度建議以后支腿和中支腿落頂后的連線(或用標尺超平斜度)高度確定,不足之處利用細沙底部超平。中支腿墊塊安裝前后對比見圖2及圖3。
因改制前支腿需去掉前支腿下部抱墩部分,模架前移行走時有支腿前傾受力,為防止前支腿在模架行走啟動時產生前傾,在前支腿的行進方向加上16工字鋼支撐,前支腿底部焊接一塊長1500mm寬800mm厚20mm鐵板與前支腿斜撐相連。
3.2 拼裝過孔
3.2.1 安裝主梁、導梁
利用起重設備依次吊裝主梁,主梁吊裝采用左右兩幅對稱拼裝,待兩幅主梁1吊裝完成后及時拼裝主梁聯系橫梁。增加主梁整體穩定性。每左右兩幅主梁吊裝完畢后及時安裝主梁聯系橫梁,并按次序吊裝主梁2、3。拼裝鼻梁前將中支腿油缸頂升調至與前支腿、后支腿連線呈直線狀態。鼻梁構件重量相對于主梁較輕,鼻梁采用整體吊裝就位方案,待左右兩幅鼻梁就位后拼裝鼻梁聯系橫梁,主梁及導梁拼裝。
3.2.2 拼裝掛梁、模板
拼裝完畢后中支腿油缸和后支腿油缸頂升125mm后移除臨時拼裝墊塊,中支腿、后支腿油頂收回使后行走系統、前支腿受力,并準備縱向行走工序。模架行走至6#墩后安裝掛梁及模板等附件,每行走兩掛梁距離即可拼裝掛梁、模板及附屬件。當模架中支腿移至前支腿位置時,頂升后支腿、中支腿油頂,使后支腿、中支腿受力,前支腿前移至前導梁前端,落頂使后行走系統、前支腿受力模架繼續前移過孔。
3.2.3 前支腿、中支腿落墩
前導梁行走至10#墩時,后支腿、中支腿油頂頂升,使后支腿、中支腿受力,前支腿去掉臨時墊塊安裝前支腿原墊塊改回原來高度,前支腿落至10#墩墩帽鎖緊穩固,中支腿油頂收回,使后支腿、前支腿受力,模架前移至后支腿及中支腿制梁狀態位置,去除中支腿臨時墊塊改回原來高度,頂升中支腿使后支腿、中支腿受力,前支腿與主梁處于脫離狀態,前支腿前移至11#墩墩帽放置,模架拼裝完成調整標高準備制梁。
4? 質量標準
①上行移動模架與連續梁不發生干涉,平穩過孔。
②時刻觀察前支腿斜撐牢固情況。
③及時調整行走與測量的行走線重合。
5? 效益分析
上行移動模架移位拼裝過連續梁,增加了模架在拼裝場地不符合拼裝條件的情況下的拼裝方案選擇,以廣佛城環際一標項目南北大涌特大橋施工為例,南北大涌特大橋一側為河涌一側為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僅為8m),但其墩柱較高,傳統使用吊車在原位拼裝因吊車大臂角度及長度原因無法拼裝河涌側主梁、掛梁、模板,需建鋼棧橋滿足吊車站位問題。廣佛項目考慮過修建鋼棧橋費用,如需滿足吊裝站位及轉運材料的最低限度修建鋼棧橋需花費50萬元;采用移位拼裝過連續梁方案僅需額外制作前、中支腿的臨時支墩花費3萬元,其他費用為正常移動模架拼裝費用,僅由此項即節省安裝費用47萬元。
6? 結束語
移動模架造橋機是一種高效的,集機械、液壓電氣控制與一體的橋梁施工的先進機械化設備;其周轉次數多,周轉時間短,占用橋下空間小,使用輔助設備少,減少了人力物資的浪費,特別適用于多跨現澆箱梁施工。當移動模架由于拼裝場地及自身設計原因無法通過連續梁時。相比較其他方法來言,本文所討論的方法能夠直接有效的解決此類問題,為移動模架的施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移動模架的進一步廣泛應用,會有更多的此類問題出現,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借鑒此方法。
參考文獻:
[1]張艷飛.上行式移動模架新技術在高鐵上的應用及研究[J].價值工程,2016,35(32):137-140.
[2]曹淑學,皮軍云.跨海大橋混凝土箱梁移動模架施工技術[J].中外公路,2019,39(04):114-118.
[3]劉德建.移動模架在超寬現澆箱梁施工中的應用與研究[J].時代汽車,2019(1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