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作萍
摘要:信息時代,實現館藏資源數字化,成為圖書館工作的主要方向。當前,數字資源共建共享項目正在圖書館中如火如荼地展開,為圖書館創造全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版權風險即是其中之一。在這一背景下,為切實提升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水平,圖書館必須加強思想認識做好版權風險防范工作。本文主要從圖書館開展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的具體形式入手,對此過程中圖書館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探討相應防范策略,希望能夠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digitizing collection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library work. At present, digital resourc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projects are in full swing in the library, creat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library, but also br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copyright risk is one of them.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digital resourc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libraries must strengthen their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prevent copyright risks. 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with the specific form of the library'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digital resources, analyzes the risks that the library may face in this process, discusses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hope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關鍵詞: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版權風險;防范策略
0? 引言
在“互聯網+”思維滲透影響下,圖書館日益提高對于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視力度,正穩步推進數字資源共建共享進程[1]。具體而言,圖書館數字資源共享是指不同的圖書館主體出于共同的數字資源建設目的,進行聯合,共同開展相應建設工作,諸如聯合進行書籍編目設計、聯合開發數字資源庫、彼此之間互相傳遞數字文獻、聯合提供數字資源配套咨詢服務等。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將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分為不同形式:如根據組織形式,可以分為正式的和松散的兩種類別,前者以圖書館聯盟為代表,后者以短期合作開發項目為代表;根據合作手段,可以分為聯合開發型與資源傳遞型;諸此種種。伴隨圖書館共建共享的參與主體不斷增多、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服務形式不斷增多,風險性因素也不斷增多,其中以版權風險尤為突出。如果不能對版權風險加以認真分析和解決,那么圖書館將很難有效開展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工作。因此,圖書館必須從具體的共建共享形式出發,科學分析其中的風險因素,采取有效策略防范風險,從而切實推進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活動順利進行。
1? 集團采購共建共享形式下的版權風險分析及防范策略
集團采購是網絡環境下一種重要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形式,這一形式主要是指不同的圖書館主體聯合起來對某種資源進行采購,從而有效地降低采購價格,以最少的經費獲取最符合建設需求的資源[2]。
1.1 集團采購過程中的版權風險分析
通過集團采購開展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活動,圖書館主要可能面臨以下幾類版權風險:①連帶侵權風險。這一風險是圖書館在進行集團采購時面臨的一類最為主要的版權風險。由于圖書館難以對所采購資源的版權情況進行逐一審查,因此難以核實所購資源庫中是否存在侵權作品,但一旦圖書館采購包含侵權作品的資源庫并應用這一資源庫向用戶提供服務,那么就可能面臨連帶侵權風險。此外,還有一類連帶侵權責任,是由于圖書館的最終用戶非法使用資源而引起的。②合同風險。圖書館在進行集團采購時,在資源使用范圍、使用方式等各個方面,可能面臨來自資源提供方的諸多限制,如果不能有效地在合同中清晰地界定相關內容,那么就很可能面臨合同版權風險,還可能與其他參與聯合采購的圖書館發生矛盾沖突[3]。
1.2 防范策略
為有效規避聯合采購過程中的各類風險,圖書館應著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①全面履行自身義務,重視對目標采購資源進行版權審查,確保所購資源合法性。在聯合采購過程中,圖書館應注意要求資源提供商出示相應版權證明,確保其所提供的資源獲得合法授權,以此有效規避連帶侵權風險。與此同時,參與聯合采購的圖書館還應重視在合同中對侵權責任進行明確,規定一旦數據庫出現侵權問題,數據庫提供商應承擔一切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②完善采購合同內容,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圖書館與資源提供商各自的權利與義務,應用聯合采購優勢,與字眼提供商展開積極談判,為自身和用戶的資源使用爭取權利,諸如訪問權(訪問方式、訪問IP限制、同時訪問用戶數、總訪問量等)、傳遞權(數字文獻資料的館際傳遞)、復制權(復制、下載、打印等)、保有權(圖書館擁有數字資源的期限)等權利,以此規避侵權風險。③對用戶使用數字資源的行為進行規范,以此規避用戶侵權行為的連帶風險。
2? 聯合開發共建共享形式下的版權風險分析及防范策略
聯合開發這一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形式,主要是指多個圖書館主體就信息技術和數字資源等不同方面展開協同配合,共同完成相應數字資源的開發工作[4]。
2.1 聯合開發過程中的版權風險分析
圖書館在進行聯合開發時,無論是在數字資源建設環節,還是在提供數字資源服務的環節,都可能面臨版權風險:①圖書館之間的聯合開發存在多種形式,比如共同建設特色數字資源庫、建設圖書館聯盟等,在共同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對各個參與聯合開發的圖書館的具體版權責任進行明確劃分,那么就可能造成一系列侵權風險隱患;②圖書館在聯合開發數字資源的過程中將用到許多類型的素材,比如圖書與報紙期刊上的文字材料、圖像資料、音視頻資料等,在使用這些素材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存在侵權風險,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圖書館難以確定素材的版權類型,同時缺乏相應版權意識;③如果不能對參與聯合開發的各個主體各自的權利歸屬進行明確規定,那么也可能產生一系列版權風險,導致圖書館面臨自有知識產權流失的問題[5]。
2.2 防范策略
針對聯合開發過程中的各類風險性要素,圖書館應落實以下防范策略:①完善聯合開發頂層設計,合理制定相應規劃,理清聯合開發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版權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有效規避侵權風險。為此,應制定完備的聯合開發規劃,詳細規定聯合開發成果的具體應用方式和應用范圍,明確版權問題的解決對策,具體分配不同參與主體的職責,以此有效推進版權工作有序開展。②認真審查資源開發所使用素材的版權歸屬情況,確保使用已獲得授權的素材進行資源開發,如未獲得授權,應通過和發放時取得著作權案授權,以此為數字資源聯合開發提供有效支撐,保證數字資源開發工作擁有充足的素材。③科學確定數字資源版權歸屬,加強資源共享。
3? 資源交換共建共享形式下的版權風險分析及防范策略
作為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的重要補充方式,資源交換對于圖書館而言具備重要價值[6]。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不同的圖書館之間進行資源交換的頻率提高,同時資源交換在形式與內容兩個方面均發生了變化。其中,資源交換對象從傳統的圖書、報刊、光盤等實體資源復本轉變為數字資源,是一項最為突出的變化。
3.1 資源交換過程中的風險分析
首先,伴隨資源傳遞的完成,獲得資源的圖書館擁有對所得的實體資源進行自主處理,比如提供閱覽和外借服務,或是進一步完成交換等,但由于資源傳遞的對象轉變為數字資源,因此這一交換活動的復雜程度提高,圖書館難以按照和實體資源同樣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因而導致版權風險出現。其次,圖書館在開展數字資源交換活動時,必須處理好資源獲取授權及對外資源使用授權兩項活動,在對外授權時,注意保護數字資源版權,在獲取授權時,必須避免版權存在問題。因此,數字資源交換活動中可能存在更多版權風險。
3.2 防范策略
針對資源交換過程中的各類風險性因素,圖書館應加強風險識別能力,改善資源交換活動質量,做好相關版權審查工作:①圖書館在正式展開資源交換活動之前,應認真確認目標交換資源的版權狀況,避免版權存在問題,確保資源交換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圖書館應認真審查對于所交換資源進行復制、發表、以網絡媒介進行傳播等各項權利極其歸屬狀況,確保在完成資源交換之后,能夠對所得數字資源進行相應處理。②圖書館應重視以合同形式具體規定相應交換細節,明確資源提供方和資源接收方各自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應承擔的義務,有效完成相關授權,同時保證在完成資源交換后,雙方嚴格按照合同內容履行自身義務。③圖書館應做好相關版權管理工作,有效管理各項版權相關信息,為后續版權保護與版權追蹤工作提供便利,有效保障著作權所有者合法權益[7]。
4? 文獻傳遞共建共享形式下的版權風險分析與防范策略
在圖書館開展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的過程之中,向讀者用戶傳遞數字文獻,同樣是一項重要環節。在這一過程之中,由于數字文獻傳遞涉及資源復制權問題,因而需要認真防范相應風險。
4.1 文獻傳遞過程中的風險分析
在數字文獻傳遞過程之中,主要存在侵犯復制權的風險和侵犯網絡傳播權的風險兩類風險[8]。其中,由于圖書館向讀者傳遞數字文獻資源本身即是一種對資源進行復制的行為,因而其本身即涉及復制權問題。
4.2 防范策略
針對數字文獻傳遞過程中存在的各類風險性因素,圖書館應著力做好相應審查空座,控制數字資源傳遞的數量,避免大規模傳遞行為,以此有效控制風險。此外,圖書館應重視提醒資源使用者注意遵守版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增強數字文獻傳遞合法性。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真正與信息時代發展實現同步,圖書館必須著力通過有效防范版權風險來提高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能力,提升自身信息化與數字化水平,適應“互聯網+”思維要求實現自身創新發展。為此,圖書館應增強版權意識,主動學習和把握版權相關法律法規,從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的四種不同形式出發,分別對風險因素展開科學分析,采取針對性防范策略有效規避風險,以此推進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活動順利進行,形成協同配合效應,提升數字服務效益。
參考文獻:
[1]邱奉捷,韓新月,陳瑜.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中的版權風險防范[J].新世紀圖書館,2018(2):53-56.
[2]龔義年.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中的版權風險及其防范[J].山西檔案,2016(2):76-78.
[3]邱奉捷.國內外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版權解決實踐調研[J].圖書館學研究,2017(11):92-97.
[4]邵緯.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著作權風險識別路徑探索[J].科技展望,2017(15):260.
[5]高可淼.與圖書館工作相關著作權風險防控及相關立法建議[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7(1):6-10.
[6]陳紅.“避風港”規則與圖書館對網絡版權責任風險的防范和規避——基于我國圖書館界一起典型版權糾紛案件的思考[J].圖書館學刊,2017(11):1-3.
[7]李燕.數字信息資源版權及其風險防范[J].內蒙古教育,2018(6):106-108.
[8]符玉霜.圖書館之城數字資源統一服務的版權風險與規避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16(7):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