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武
有效性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需要設計的誘導語言,是傳授知識的媒介物。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認為:“有效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地課堂提問,不但能鞏固知識,增加記憶,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氛圍。發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進一步了解,還能對教師了解學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行針對學生教學。因此,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是非常必要的。
1 促進數學課堂提問的對策
1.1 提問的明確性
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的問題只要明確具體,才能問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如教學“比的化簡”時,教師在引導“比的基本性質”后提問:“比”和“分數”的關系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學生回答:“比的前項相當于分子,后項相當于分母,比號相當于分數線,比值相當于分數值。”學生又回答:“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和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教師再問:“比的基本性質是怎樣的?”這樣的提問既明確又問在關鍵處,有助于學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及應用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這樣的提問有利于提高課堂效果,達到教學的目的。
1.2 提問的思考性
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問,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在思維的轉折處提問,有利于促進 知識的遷移,有利加深所學的新知。如,教“分數除以整數”時,先設計這樣的提問:把6/7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多少?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平均分成4分呢?學生對平均分成2份、3份結果能很快準確回答。當提問到平均分成4份時,來了一個轉折,突然剛才回答這種氛圍變得沒有同學回答。又這樣提問: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多少?平均分成2份就是6/7的一半,一半可以用6/7×1/2,那么平均分成3份,就是6/7×1/3,這樣對于平均分成4份學生就容易過度到新的知識。
1.3 巧問,前后聯系性
數學知識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每個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而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它們內在共同因素為學生掌握知識架起了橋梁,因此,教學中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
1.4 提問的趣味性
數學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創造學生的活動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思考。為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如教學“圓的周長”時,提問圓周率時,教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不同的圓,再量出各圓的周長和直徑,然后學生通過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結果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這個3倍多一些就是圓周率。
1.5 提問要有目的性
我們知道每一堂課都有一個主題,即是這堂課的內容,在設計課堂提高內容時應該圍繞著主題構思。不能隨意發揮,不一定什么問題都要問。要明確提出問題,對舊知、新知,有什么意義和作用,為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服務,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學好知識。
1.6 提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性
在教學中,對同一條件的事物教師可以從更寬的角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尋求多種答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如教學甲數與乙數的比為2:5,根據此條件,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可以提出幾個不同的問題:學生回答:①乙數與甲數的比是幾比幾?②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③乙數是甲數的幾倍?④乙數比甲數多百分之幾?⑤乙數比甲數少百分之幾……?這樣,給出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并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得到同一條件,不同的問題,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散發性。
2 課堂提問存在不足
2.1 教師提問單一
課堂教學改革一提再提,在我們農村學校中課堂教學仍然是一種傳統式教學。課堂中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教師出示兩個準備好的教具,問:“這是什么體?學生答:“圓柱”,又問:這是什么體?學生答“圓錐”。有經驗的教師出示兩個教具后,再向學生提問:你們通過觀察,測量,對比兩個物體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學生動手操作后得出是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和高都相等。進一步再提問,它們的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因此,教師要改變過去課堂中過多的隨問隨答現象。
2.2 教師提問沒有面向全體學生
課堂提問的目的在于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地思維活動,要使全體學生都積極準備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應置大多數學生而不顧,而形成“一對一”的回答場面,尤其是我們農村學校中的教師,特別是公開課。教師只向少數幾名學生發問,不愿意向成績中、差的學生提問,平時擔心回答不出影響教學進度。又害怕他們回答不出來,上公開課的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完美。教師的提問時忽視了他們,他們得不到一視同仁。這樣就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新課程理念逐步融入課堂的今天,我們教師更要掌握適當的提問方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才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更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