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陽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領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因此,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幼兒園教育中,合理利用和政秧歌民俗文化元素,傳遞民俗文化,讓民俗發揮其深厚的文化價值,對促進幼兒教育、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以和政秧歌中的腰鼓特色為契機,弘揚傳統藝術,將其作為對孩子進行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激發孩子積極向上、對民俗文化熱愛的情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探究和嘗試利用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和形式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和政秧歌;腰鼓;地方文化;幼兒教育;音樂活動
幼兒園的教各學科教學走向多學科領域之間的滲透,進而趨向以園為本,發展特色課程的構建,從而推動幼兒園課程內容向的發展。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地園本教研活動持續深入的開展,許多幼兒園已經開始了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嘗試構建本園特色的課程體系,在進行園本課程教學活動的時候,不善于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本地、本園情況進行選擇、改造;大部分教師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對近在身邊的豐富的傳統民間地方民俗文化教育資源缺乏應有的敏感性,不善于去抓住身邊的民間地方民俗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園本教研活動中,開發出具有本地區特色、適合本地區幼兒的園本課程做好帶頭引領作用。
和政秧歌表演的節目內容非常豐富,演出的陣容也是非常龐大,表演的形勢具有多樣性,把和政秧歌引入幼兒園活動中,其豐富了幼兒活動,也傳遞了民俗文化。作為和政本地的幼兒從小對和政秧歌耳濡目染,對和政秧歌里的各類表演角色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可以把和政秧歌引入幼兒園各類活動中。
和政秧歌的在表演的時候陣容龐大,節目的內容非常豐富多樣。在秧歌的表演形式中有說唱的,還有舞蹈的,并且還伴有雜耍、武術等的表演方式,表演方式風格獨特。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在幼兒園區角活動,戶外活動,教學活動中進行角色學習和扮演。其中腰鼓活動,它不僅能發展孩子手、腳動作的協調能力,且能為培養孩子專注、吃苦耐勞精神、團結合作、競爭進取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和條件。
自開展和政秧歌進幼兒園特色活動以來,玩腰鼓這種藝術形式,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生活情趣,享受了腰鼓活動帶來的愉悅感覺,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素養,而且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1 豐富多彩的腰鼓活動,讓幼兒感受快樂
1.1 創造環境,讓幼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感受玩腰鼓的樂趣
創設良好的環境,我們可在幼兒園營造濃厚氛,可以在教室里投放腰鼓的圖片供幼兒欣賞;可在多媒體教室里播放和政秧歌中玩腰鼓的片段;每周一次帶幼兒到多媒體室組織一次腰鼓的音樂教學活動,親身體驗,感受打腰鼓的樂趣;將收集來的各種鐵罐拿來供孩子們敲敲打打,感受聲音的魅力。
1.2 從熟悉的內容入手,引導幼兒感受學習樂趣
我們從孩子們熟悉的內容入手,除了讓孩子們學習一些簡單的“歡迎,歡迎,熱烈歡迎”迎賓隊列外,還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簡單的節奏練習,并在腰鼓學習中,嘗試用腰鼓演奏,腰鼓自然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受幼兒的喜愛了。
1.3 參加表演活動,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快樂
孩子的成功感來自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和表揚。于是我們盡量為孩子提供各種表演機會,如在表演室的小舞臺上給孩子們創設表演的舞臺,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幼兒園有活動了,讓他們參加腰鼓迎賓歡迎活動,等等,當聽到老師鼓勵的言語,聽到同伴們熱烈的掌聲,看見同伴們羨慕的眼神,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自己感到驕傲,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2 腰鼓教學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素養
2.1 和政秧歌中腰鼓的學習提高了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腰鼓的學習,讓幼兒充分體驗了音樂活動的樂趣,豐富了幼兒對音樂學習的形式,在唱歌跳舞中增加了敲敲打打,腰鼓敲打是每個幼兒都喜歡的,符合幼兒的天性,幼兒在敲敲打打中得到了滿足,建立了自信,這更加增進了幼兒對音樂教學活動的喜愛。
2.2 腰鼓活動促進了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
腰鼓學習中,孩子們在大膽練習、大膽游戲的同時,表演能力也在不斷發展;用腰鼓演奏各種節奏,表演熟悉的律動,孩子們對節奏的感受力與表現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孩子們在自娛自樂的敲敲打打中,感受不同節奏、不同音樂,輕的、重的、快的、慢的等,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把自己頭腦中豐富的想象表達出來,腰鼓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3 腰鼓活動有利于幼兒個性品質的發展
幼兒在有趣的腰鼓活動中,不斷得到鍛煉,獲得自信;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與同伴共同表演、共同游戲的樂趣,幼兒的自主性得到發展,等等,這有利于幼兒的個性品質獲得更好的發展。
3.1 在興趣中,培養幼兒的堅持性
實踐證明,幼兒在興趣高的活動中堅持的時間長于在興趣弱的活動中堅持的時間。而打腰鼓以其獨特的形式和熱鬧場面激發了幼兒的極大興趣。幼兒應在挫折中樹立幼兒克服困難的信心,經常開展一些較難的活動,以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3.2 在成功中,培養幼兒的成就意識
實際上,腰鼓的作用遠不僅停留在表演方面。腰鼓首先是一種集體活動,表演中的各種造型需要所有表演者共同參與、彼此合作,相互協調才能完成。因此,通過打腰鼓可以培養所有參與者的團隊合作精神,進而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而經過排練之后的舞臺表演,分享那份屬于自己的歡呼、鮮花與掌聲,這可以極大地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腰鼓學習對幼兒有重要意義,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濃厚了,注意力集中了,做事情也比以前認真了。可見,腰鼓藝術對幼兒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腰鼓特色活動的開展,一切都還在摸索、在探討之中,我們的孩子們也仍處于興趣階段,我們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技能,才能引導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更系統的發展。
每一個地方文化都有值得傳承的方面,幼兒園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全體,地方文化的傳承其也有一定的責任,只是這種責任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去引導。和政秧歌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如果能夠將其與幼兒園課程有效的融合起來,這對地方文化的傳承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