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榮華 趙文德


摘 要:通過總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主要特征,界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的內涵,從主體創新能力、資源共享能力和環境支撐能力三個方面分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包括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33個三級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為科學合理評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評價
引言
2016年11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構建協同創新發展新格局。三年來,從京津冀、長三角到珠三角,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全國各地根據區域產業特點,因地制宜,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形勢喜人。比如,廣東省目前已經產生七個萬億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對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創新驅動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主要特征,協同創新能促進創新資源聚集整合、優勢互補,是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的重要形式。然而,集群內部各個創新主體之間由于存在著既合作、又競爭的關系,再加上風險分擔及利益沖突的問題,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提升面臨挑戰。正確評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有利于發現短板,為相關部們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策略提供參考依據。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主要特征
產業集群是指在一個特定空間區域內相關企業或機構由于存在共性或互補性而聚集在一起,通過資源整合與共享來獲取規模效益,進而形成相互支撐、相互競合的經濟共同體。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強調重大技術突破,引領技術革命和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一種特殊的產業集群,其主要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一)創新要素聚集明顯
技術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創新要素的聚集協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憑借自身的優勢,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大量創新要素高度聚集在特定的地理空間范圍之內。政府出臺政策為集群提供公共服務,如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創新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大學提供知識和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科研院所提供技術、工藝、標準等,金融機構可以解決集群創新融資難題,中介服務單位可以在各個創新主體之間搭起溝通交流的橋梁,促進知識加速流動和技術高效轉移。企業是最主要的創新主體,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場所,不僅有小批量產品試制的實驗室,也有大批量生產的工廠車間。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的聚集大大提升集群協同創新的效率。集群內的專業市場為高科技產品快速滲透到全球各地提供了渠道,也為消費者需求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極大方便。政府、高校、科研部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服務單位、專業貿易市場以及傳媒廣告實體等多組織的聚集,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供了充足的創新資源要素,為集群的協同創新打下良好基礎。
(二)引領帶動作用明顯
從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來看,一些龍頭核心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強,在人才、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擁有絕對優勢,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在與集群內其他相關組織頻繁互動的過程中,知識外溢成為必然。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新技術、新知識在集群內得以迅速轉移和擴散,集群的學習機制產生學習效應,并且這種學習效應還會成裂變式擴張,最終實現龍頭核心企業引領帶動整個產業集群創新發展,這也正是集群模式的優勢所在。這種引領帶動作用不僅表現在集群內部,對于集群外部的影響也是巨大的??v觀全球各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定位方面基本保持一致的標準,可以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本質屬性就是代表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方向,具有全局帶動的特大引領作用。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將通過知識的外部溢出,發揮輻射、引領帶動和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組織機構在集群地理空間范圍內落戶,加快了集群與外部之間人才、信息、技術等資源的交流速度,促進了區域范圍經濟的發展和區域創新效應的不斷產生。
(三)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明顯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企業因為存在著共性、互補性或相關性而聚集在特定地理空間范圍之內,合作共贏是所有集群機構單位的初心所在。市場有限、資源有限但合作無限,共性企業的聯合研發,讓單個企業的科技成果在集群內的大規模推廣應用,不僅可以讓技術成果發揮更大作用,也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實踐應用中得到檢驗、改進和發展。共性企業的聯合采購,將會因為采購規模增大而提升價格談判能力,降低采購成本,也吸引著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在集群內設立辦事處,甚至投資建廠,為本地化采購創造條件?;パa性及相關性的集群企業由于地理位置的臨近,節約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合作的效率,特別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人員互動交流頻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產成品物流需求量大,集群內部通過搭建信息交流平臺、融資平臺、人才交流市場、產品交易中心等創造規模效應,為集群企業降低創新資源的獲取成本。此外,集群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一個“經濟特區”,政府可以針對性地出臺特殊產業扶持政策,使得政府資源等公共服務可以在特定范圍內得到貫徹有效實施,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發展初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培育,快速形成區域品牌優勢,產生良好的口碑效應,從而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小創新創業型企業加入,不斷壯大集群的規模,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集群內所有企業都將獲得單獨發展無法實現的產業優勢。
(四)不確定性風險明顯
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然而創新總是與風險相伴,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如此。由于跨學科、跨領域、跨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復雜程度高、不確定性大,特別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初期,政策扶持不到位、配套公共服務不健全、相關機構還未入駐,不確定性風險更加明顯。這種不確定性風險來自于集群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從產業集群外部來看,政府政策的宏觀引導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比如一個地區選擇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否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的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是否能夠得到有效貫徹實施等都存在一定的風險。還有國際政治勢力的干擾,貿易環境的變幻莫測、市場需求的瞬息萬變以及各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間的競爭等,都將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從產業集群內部來看,自主創新能力、集群企業之間的信任程度、合作創新的積極性、利益分配機制、風險分擔機制等都影響并導致集群創新發展的不確定性。此外,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對舊技術本身就是一種顛覆性的風險。當然,我們也必須客觀正確地看待這些風險的影響,正是因為不確定性風險的存在才更顯示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價值,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發揮集群整體的力量來轉移、分散及降低不確定性風險。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構成要素分析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是指集群內高科技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創新主體通過整合集群內部和集群外部各種知識、技術、信息、人才、設備等創新資源要素,促進創新資源在集群內有效流動并發揮最大價值,實現1+1>2的復雜能力系統。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特點,將從主體創新能力、資源共享能力和環境支撐能力三個方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構成要素進行分析。
(一)主體創新能力
專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科技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是集群內開展創新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創新成果的產出主體,而主體創新能力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主體創新能力的高低與創新資源擁有量、創新投入能力及創新產出能力緊密相關。創新資源的擁有總量體現了集群整體創新能力的現狀水平和發展潛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內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擁有高級職稱員工和專利數量的多少以及從事研發工作的人員數量等都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主體創新能力的高低。創新投入能力是指,集群創新主體為了實現持續創新目標愿意并且能夠在研發費用、人才引進與培養、技術改造等方面不斷增加投入,可以采用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研發費用增長率、科研人員的收入占工資總額的比例及工藝及設備改造費用投入占總投資的比例等指標進行衡量。創新產出能力從創新結果的角度來衡量集群主體創新能力水平,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復雜程度高、創新失敗的風險大,高投入不一定能獲得高產出??梢圆捎脤@麛盗吭鲩L率、高水平論文數量增長率、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總銷售額的比例及縱向科研經費占總收入的比例等指標來進行衡量。
(二)資源共享能力
協同的核心就是共享,沒有資源共享,協同創新不可能順利進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主體資源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從產業鏈整體角度整合資源,發揮創新資源要素的最大效用,為協同創新打下良好基礎。創新資源既包括有形資源如生產加工場地、設施設備、原材料零部件以及科研人才等,也包括大量的無形資源如專利、知識產權、技術成果、管理方法理念、生產實踐經驗、企業文化制度等。影響資源共享能力的要素包括共享積極性、合作協調能力以及利益分配能力。要鼓勵集群主體積極參與協同創新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采取引導和激勵:共享帶來的規模效益、共享產生的風險、行業口碑的影響和承擔的社會責任。合作協調能力主要體現在是否在每個合作主體內設立對接組織機構、是否搭建起了協商交流的平臺機制、跨組織項目團隊數量和產學研項目立項經費數量。利益分配能力是指在協同創新過程中需要平衡資源共享后各個創新主體的獲利水平,從而能夠維持協同創新體系結構的均衡穩定,其衡量的標準可以從是否建立起資源價值評估體系、貢獻評估機制以及集群內是否存在相應的第三方利益協調機構等方面來考慮。
(三)環境支撐能力
環境是創新的基礎和保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提升至關重要。良好的環境支撐有利于激發創新主體參與協同合作的熱情、降低協同創新的風險以及創新成本,為協同創新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環境支撐能力可以在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基礎設施環境三個方面得到體現。政策環境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具有重要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從宏觀上為協同創新提供有利條件,可以為集群創新主體帶來實實在在的資金收入。政策環境影響既有來自國家層面的,也有來自省市區域層面的,包括財政激勵政策環境、稅收優惠政策環境、金融支持政策環境。市場環境與集群創新主體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緊密相關,從微觀上為協同創新提供環境保障,包括采購供應市場、產品銷售市場、人才交流市場、中介服務市場?;A設施環境包括交通便利程度、場地租金成本、生活配套設施三個方面,協同創新能力最主要的載體就是人才,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對國內外高層次優秀人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安居才能樂業。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評價指標體系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能力構成要素多,因此在選取評價指標時必須從整體上全面綜合考慮,分層分級分類,既要保持各個指標的獨立性,避免明顯的包容關系,又要兼顧指標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必須認識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現狀與未來的差異,指標的選取也應該及時作適當調整,確保與時俱進。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指標權重
指標權重的設定直接影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的評價結果。評價指標權重設定的方法很多,層次分析法通過構建層次分析評價模型,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和隸屬關系按不同層次聚集組合、分層比較,得出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而給每個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值,比較客觀合理。為了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的評價結果具有連續性和可比性,能真實反映集群的協同創新能力,指標權重設定既要保持相對穩定性,也要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作適當調整。
結語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是區域經濟高質量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關鍵動力。由于影響協同創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很多,如何才能找到協同創新能力提升的合適途徑是理論界及實業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正確評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有利于在眾多影響因素中發現不足,從而精準施力,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本文從分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特點出發,總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構建了一個包含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33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為決策者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促進策略提供參考,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相平.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開放式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4,(6):193-195.
[2]? 喻登科,周榮.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要素網絡模型及要素共享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2):50-56.
[3]? 付榮華.基于AHP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供應商績效評價[J].電子商務,2018,(6):7-12.
[4]? 萬幼清,張妮.我國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評價綜述[J].當代經濟管理,2014,(8):73-78.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
FU Rong-hua,ZHAO Wen-de
(Pany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511483,China)
Abstract:By summarizing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al clusters,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al clusters,analyzing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al clusters from three aspects:main body innovation ability,resource sharing 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 ability.
Key words: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industrial cluster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apability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