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學法——全身反應法是第二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在學習中,TPR教學法是第二語言學非常受歡迎的教學法之一, 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在聽力理解的基礎上,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在泰國教漢語課老師運用全身反應法不多。筆者以泰國農科學校中學漢語課堂為例,應用TPR教授漢語動詞,這一方法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教學質量,讓課堂的氛圍輕松有趣,學生學習效率提高,也豐富了泰國初級漢語口語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全身反應法;漢語;動詞
1 前言
本次研究運用“全身反應”(英文全稱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 TPR)教學法 進行漢語動詞教學研究。全身反應法是James Asher教授提出的學習方法。這個方法的觀點是把語言和行為聯系在一起。在課堂進行聽力訓練,通過聽和看理解語言,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容易記住上課的內容,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通過聽覺來吸收信息本文應用全身反應法的重要理論知識,以指令教學、卡片教學等實例來分析全身反應法在對外漢語初級課堂中的應用。筆者對比全身反應法(TPR)與傳統教學法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聽力知識 方面和說話技巧方面和記識字方面效果顯著。
2 全身反應對漢語教學的應用
本研究將學生分為A班(全身反應法教學法)和B班(傳統教學法)。在采用兩個教學法之前,筆者先做一個課前測驗,了解學生漢語水平的基本情況,在兩個班分別采用兩種教學法,然后做一次課后測驗,測試漢語動詞水平,比較學生前后的漢語水平的差異,比較前后兩次學生的得分情況與教學問題,總結教學效果,詳細分析調查結果顯示的現實問題,以及學生對教學課堂活動的滿意度。
在教學漢語動詞的時候,本次采用TPR教學法為主,帶領學生起立活動,為每個生詞想出一個相應的動作,在教學中將動作與詞語相結合,并配圖片輔助。教師清楚地發出語言(漢語動詞),并配以動作輔助說明,學生靜聽理解其意,為反應做好準備。筆者說動詞或發令,讓學生做出動作反應,把語言和動作試著聯系起來做出全身反應。
例如:
筆者走到學生的中間,教師先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指令式語言項目,叫學生做動作。學生按著老師的指令一邊說一邊做動作,然后請學生對這些項漢語動詞用身體做出反應,比如老師說 “站起來”,學生聽懂后,馬上一起做“站起來”的動作。學生應通過身體對語言的反應動作來提高理解力。
3 分析結果
樣本組與實驗用的漢語動詞本文使用的樣本是農科學校的初中二年級51名學生。實驗時間是今年二月,每周兩個小時。實驗使用的漢語動詞是筆者考慮到學生學習內容《漢語教程第二冊下》中選擇第1-11課漢語動詞。實驗使用的漢語動詞是《漢語教程第二冊下》中選擇的漢語動詞(符合研究對象的漢語水平)主要的關注點還是學生能掌握漢語動詞的意義。A班和B班采用的測驗出題形式和內容是一樣的但教學法不同。A班是全身反應法教學法 但B班是傳統教學法。筆者讓學生做測驗總結教學A班和B班的差別??偨YA班 的分數比B班高,學生通過聽和看理解語言讓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趣。在上課的時候一邊學習一邊記生詞學生更容易記住上課的內容。
A班的特點是能實現學生對第二語言的快速理解。
課程結束后老師詢問了學生對于TPR教學法 的意見。
老師問:通過教師的動作、圖片、游戲、表演等,你的理解力提高了嗎?
大學生回答:明顯提高和有些提高。
老師問:你覺得這堂課你的壓力大嗎?
大學生回答:沒有,全身反應法教學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
B班是用傳統教學法 筆者用一般的方法老師細致地講解內容講課、講解、分析,教師成為主導,學生覺得緊張無聊不開心課堂學生表現的機會較少。通過測驗和課后作業發現B班的學生雖然能學到一些內容,但往往沒有A班的學生記憶時間長,學生也可能在枯燥的學習氛圍中失去了對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用一節課的時間也難以學到有用的東西。傳統教學法通過聽、說、讀、寫來理解語言發展變化和提高漢語水平,在B班沒有游戲沒有活動,學生覺得課堂氛圍枯燥無聊,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課程? 結束后老師詢問了學生對于TPR教學法 的意見。
老師問:你覺得這堂課學習的內容你能理解嗎?
學生答:基本理解。
老師問:你覺得這堂課你的壓力大嗎?
學生回答:我覺得有點無聊,有時候特別想睡覺。
4 結語
講課老師要考慮學生是中心,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室環境,要選擇教學方法跟學生合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按照學生的需要,重點提高其漢語聽說能力;全身反應法教學法把語言和行為聯系在一起使用實物或動作進行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快速地準確的動作表示,學生能用漢語說出來的動詞。全身反應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并提高教學質量。學生非常喜歡老師在漢語課上多用動作講解單詞,學生喜歡這樣的方法因為學生喜歡用動作來表達和回答,讓學生輕松不覺得緊張。筆者認為全身反應法的適用性是存在的。全身反應法教學法也有缺點,課堂管理方面易出現混亂,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大聲說話打擾到別人。
參考文獻
[1]何靜.兒童對外漢語教學形式一全身反應法[J].山東文學,2010,(1).
[2]王雨婷.全身反應法及其教學應用[J].亞太教育,2015,(6).
[1]娜塔莉.全身反應法在兒童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11.
[2]邱博愛.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2017.
[3]楊丹.泰國初級漢語口語課堂情景教學設計探討[D].云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
[4]張杜.TPR教學法在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7.
作者簡介
趙芳香(Wirakarn? Kongkanoy)(1996-),女,泰國曼谷,本科,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