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李海波
摘 要:中國插花藝術是花卉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有著獨特藝術內涵,是在繪畫、書法、造園、詩詞、哲學思想等傳統文化的影響下產生的,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深遠文化傳統,在世界插花藝術中獨樹一幟。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在花文化的母體下發展成長,是中華優秀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花文化的一種反映。
關鍵詞:插花藝術;風格;花文化;民間習俗
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國,又是世界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插花藝術就在這種環境中產生和發展,并成為東方插花藝術發展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
插花藝術是以表現植物自然美為主的一種造型藝術。它不僅清新高雅,鮮美絕倫,能夠表現出各種植物的無限生命力,展現出四季的季相美,給人以無窮的情思和遐想,而且它的制作和應用均甚簡便,機動靈活,表現出極大的隨意性和強烈的裝飾性。它將知識、生活、藝術融為一體,帶給人們喜悅和歡樂、美好與希望;帶給人們團結友誼與信息,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生活與社交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國花文化的形成過程
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也必然隨著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興衰而起落。中國花文化深受中國儒、道、佛家思想、繪畫、書法、文學、藝術、造園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影響并隨之而發展。中國人馴化、培育利用花卉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被注入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不斷地被融進文化與生活的內容,從而形成了一種與花卉相關的文化現象,一種以花卉為中心的文化體系,這就是中國的花卉文化。
1.中國花文化的形成
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未曾中斷過文明的國家。中華文明是華夏民族創造的最古老、最輝煌燦爛的文明之一。中華文化的起源與中華文明的起源從廣義是同步的。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就有了插花藝術的萌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花卉應用的技藝已很高超,對花的鑒賞也十分高雅,開始步入較高層次的藝術享受和藝術創作境界。至隋、唐和兩宋時期,中國花文化的發展已進入昌盛和成熟階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大唐盛世的百業興旺,宋代穩定與繁榮,帶來了中國花卉業的空前絕后發達,舉國上下種花、賣花、賞花和插花蔚然成風。據傳。當時品茶,掛畫,燃香和插花合稱“四藝”,成為當時社會上特別是文人士大夫階層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花卉的科技書籍,花卉的文學作品,花卉工藝品和花卉繪畫以及盆景,插花等藝術品層出不窮。成績輝煌,可稱中國史上花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清兩代,是中國各類花卉著作甚多且內容全面豐富,科學性較強。標志著中國花卉栽培和應用理論的日益完善和系統化。
清末以來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統治者的軟弱腐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連年戰患,國力下降,經濟衰退,花卉業停滯。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城市園林建設逐漸受到重視?;ɑ軜I得到空前發展,花文化又呈現百花齊放的新局面。花卉成為社會重大節日和社交活動中必有之物,成為城市的象征和標志。成為大眾文化娛樂活動的一部分,成為居家住戶美化生活的一部分。5000年的中華民族歷史,創造了豐富燦爛的中國花文化,中國花文化成為東方古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根植于中華沃土里,生長于大眾生活之中,并深得其他文化藝術的影響而茁壯成長起來。中國花文化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富有民族風味的特色,內容廣泛豐富,表現形式多姿多彩。
2.中國花文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記載歷代社會生活中各種花事活動的情景,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節盛況,借以展現繁榮歡樂的社會歲月風貌。
直接表見或描繪各種名花異卉的瓊姿仙態之美,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獲得美的享受,生活的樂趣。
介紹古今名人賞花、贊花或育花的種種趣事,以此增加人們的生活知識和樂趣。
以花為題,借花傳情,或闡述人生哲理,起以教育作用,或表示祝愿,希望和祈求,或表達個人的種種心態與冥想。
花文化是以文學形式,以及造園、繪畫、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眾多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活潑多樣,令人喜聞樂見。具體的有花書,花詩,花畫,花歌,花舞,花膳,花飲,花織錦,花工藝品以及花節,花神,花會,花語等等,各具特色。插花藝術作為其表現形式又有著獨特的風格、內涵。
三、現代插花花藝的藝術風格、形式
現代流行的插花與花藝設計風格有東方插花風格、西方插花風格、自由花藝設計風格以及前衛花藝設計風格。東方插花風格中可細分為日式風格和中式風格。西方插花風格可細分為圓形風格、線條風格、園林風格和時代風格。自由花藝設計風格的插花以東西方插花風格為基礎,設計更為自由。前衛花藝設計風格則主要有架構、火鳳凰、雕塑、抽象等類型。
1.東方插花風格
東方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它以優美的線條、深邃的意境、簡潔的花材、清新淡雅的配色為特征;藝術效果清新秀麗、清雅脫俗、富有詩情畫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插花風格。
(1)日式風格??杉毞譃榱⑷A、生花、盛花、投入花4個類型。立華為池坊流的代表花型。生花即“生長著的花”,它的花型為由真、副、體三主枝構成的不等邊三角形,真、副、體分別代表“天、地、人”。盛花可分為直立型盛花、傾斜型盛花、下垂型盛花、直上型盛花和對稱型盛花。投入花是將花材插入高瓶(高的瓷器、玻璃、籃子等)的一種花型。
(2)中式風格??杉毞譃橹采L格和造景風格2類。植生風格是一個單純、自然的古典花型,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現自然。依花材的自然生長狀態設計,通常以組群技巧來表現,采用放射狀花形或平行式設計,花材重疊交錯如自然的表現,葉材按自然生長狀態插作,水草、石頭、小石用來遮蓋花泥,以保持自然的風格。造景風格是采用放射狀或平行式或兩者并用插法的一種設計。花材依照其生長的自然狀態來使用,裝飾品(如小橋、流水)可以放入設計中,但不可以過分強烈。與植生風格不同,所使用的花材象征大自然的某些景觀,如高山、流水等,也可以代表某些花園的造景。
2.西式插花風格
西式插花以歐美國家為代表,它受西方建筑學雕塑學以及色彩學、解剖學、透視學的影響,強調性和色彩,以規則的幾何外型為導向,花繁葉茂,彩濃艷熱烈,極富裝飾美,藝術風格明顯。
(1)圓形風格。圓形花在延續古典圓形花的基礎上有著各自的名稱,并能反映相應的民族性。主要花型有圓、橢圓、圓錐等,設計風格有畢德邁爾設計、可樂尼亞、聞香小花束、千朵花等。而現代流行的則有“畢德邁爾設計”和“千朵花風格”?!爱叺逻~爾設計”源于1815~1848年間的歐洲,當時人們摒棄巴洛克、洛可可時代的奢華,趨向簡樸、務實的生活方式。圓的、質樸的、簡潔的文化特質,反映于建筑、室內裝潢、服飾、繪畫上,蔚然成風,成為“畢德邁爾藝術”。“畢德邁爾設計”的花藝種類有環狀設計、螺旋設計、群聚設計、線條設計、變化型等。“千朵花風格”出現于15世紀末、16世紀初,它使用隨意分布的各類小花,采用放射狀插法,一般多色彩,沒有突出的塊狀色彩或花朵。
(2)線條風格??煞譃榍€風格、直線風格及復式線條風格3類。曲線風格一般以焦點為中心,采用放射性插入法,線條表現強烈,材料的選擇必須包括一些自然弧度的材料;選擇的花材大小、形狀必須有漸序的流向,以避免視覺障礙,具體花型有彎月型、瀑布型、S型等。直線造型風格一般采用組群設計,每一個組內的花材必須呈平行狀態,組間花材可平行也可垂直、水平、斜線或混合使用。
(3)園林風格。各國園藝師經常把當地的植物和當時流行的植物結合起來設計出具有濃郁的時代和地域特色的園林,反映一定的理念和品位;不同地區的園林表現出不同的風格?;ㄋ囋O計和園林息息相關,花藝設計師往往在花器中表現園林,所以園林風格的花藝作品同樣具有明顯的時代和地區特色,具體包括普通園林風格和特殊園林風格。
(4)時代風格。在歷史的長河中,各個時期的建筑和藝術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ㄋ囋O計也一樣,在各個時期,有和其他藝術相似的時代特征。具體類型有德拉維必亞風格、佛蘭德斯風格、維多利亞(英國)風格、威廉斯堡圣誕(美國)風格。
3.自由風格
通常為線條設計,有計劃地選擇花材,其外形不是肉眼可看出的幾種幾何圖形?;ú氖菢媹D的成分,可以任意人為處理或采用非自然材料,造型靈活,既有自然形,又有意象形、抽象形,主張個性發展,推崇各自的風格。
4.前衛風格
表現個人的創作,設計擺脫了靜態觀念的局限,而和時間是互動的。時代發展到今天,新時代的花藝設計師正對傳統的插花理念提出挑戰。現代流行的插花與花藝設計風格可謂多姿多彩,變化豐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隨著栽培技術、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等的不斷發展,隨著現代審美理念的轉變和消費價值觀的重新評判,我們相信傳統或時尚的插花、花藝都將有更美好的未來。
四、插花藝術中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插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傳統的民族精神,傳統的人情心理愿望,這些文化內涵,是從原始時代開始就一直體現在花卉藝術中,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呈現于哲學、宗教、繪畫、文學等形式中,從而使插花文化內涵也更為豐富。
1.哲學與插花藝術
中國傳統的哲學,凝聚了傳統優秀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中國傳統藝術領域中的插花藝術的發展。
中國古典插花藝術是伴隨著中國傳統的哲學而發展的,傳統哲學在得以自身發展的同時,給予插花藝術以新的指導思想,從而使插花藝術的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
2.繪畫藝術與插花藝術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構思和造型,一般都遵循繪畫的原理,南朝齊國(479-502)畫家謝赫的《古畫品錄》中提出的繪畫“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模移寫?!敝两袢詾槲覈L畫與插花藝術創作的準則。高濂、袁宏道等歷代藝術家所強調的插花的美也正是以自然美、以氣韻生動為主,也就是從形體中傳出神韻,生動活潑,不僅是裝飾而已,在插花中即追求線條美、自然美、色彩美、構圖美,并重視學習前輩的經驗。
3.文學、詩歌與插花藝術
我國人民在對自然的審美過程中,把無語無義的花草根據其生活習性,賦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抒發人的意志、愿望,寓情于花、借花寓意、借花言志、以花喻人。在插花創作中,每朵花、每片葉都蘊涵了深長的意味,或表意、或抒情,創造了中國插花藝術的一大特點———意境。如梅之傲雪凌霜、蘭之幽懷若谷、竹之虛心有度、菊之玉潔冰清,作為“四君子”題材進行插花創作;以傲骨錚錚的青松、高風亮節的竹、剛強不屈的梅組合成“歲寒三友”的主題進行創作,比擬文人雅士清高、孤潔的性格。這樣的創意方法在傳統插花形式中較為常用,在我國特有的文人插花中更為普遍。
4.民間民俗與插花的影響
插花藝術起源于人民在生活中對花卉的熱愛?;ɑ艿拿利?,留戀難舍,繼而折取互贈,插瓶、供養,以求形影不離。民間風俗中積淀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文化心理?;ɑ芪幕惆l中華民族對幸福、對真善美的無限憧憬與企盼!中國的插花藝術所獨有的民族心理內涵。而這正是我們需要繼承的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思想本源。
(1)以下是歲首到年末各節日中的民間習俗中與花、果有關的內容
正月初一,人們陳設種種插花、果品,如蘋果喻平安,柿與如意喻事事如意等。近代北京婦女去逛廟會,喜購牡丹、蝙蝠形的絨花簪發,稱為頭頂榮華、戴福還家。均用以妝扮新春佳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有偷青求偶、求子之俗;婦女們穿粉色衣裙去賞月觀花燈,發上飾玉梅、雪柳、菩提葉等。海南瓊山有換花之俗,人們互贈鮮花表達祝福。
二月花朝節,源于唐代,宋代已盛行,二月十五日,人們爭相于園中賞花。相傳此日是百花生日,故而成為賞花的專門節慶。
三月三日,《詩經》記少年男女執蘭互贈,為上巳節俗;踏青、斗草,也多于此日舉行。人們喜戴薺花于頭。清明育秧時,浙江等地于秧田插松、柳、桃枝等,驅邪、求豐收。谷雨賞牡丹,自唐宋至今盛行不衰。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
一年四季,月月都有不同的民間插花習俗。除夕,設鮮花、果品以迎新年。如松柏綴古錢、元寶等,為搖錢樹。
(2)民間有花神,將美艷花朵擬人化。人們修花神廟與花神像以保佑花卉盛開,美麗長存,也祈求吉祥、康健。這本源于神話,源于古人迎春、求生育與尋覓愛侶之俗,蘇州虎丘的花神廟中,主管某月花事之神依次是:
正月梅花? 柳夢梅 明 戲劇家與袁宏道同時著有《杜麗娘》
二月杏花? 楊玉環 唐 玄宗寵妃楊貴妃
三月桃花? 楊延昭 宋 楊繼業之第六子楊六郎
四月薔薇花? 張麗華 南朝 陳后主妃
五月石榴花? 鐘馗 宋 吳道子畫鐘馗除妖判官
六月荷花? 西施 春秋 越 美女 越王獻吳王勾踐
七月鳳仙? 石崇 晉 南皮人置金谷園
八月桂花? 綠珠 晉 石崇妾,因孫秀求讓自殺
九月菊花? 陶淵明 東晉 詩人? 愛菊
十月芙蓉花? 謝素秋
十一月山茶? 白樂天 唐? 白居易 詩人、文學家
十二月蠟梅? 老令婆 宋? 楊繼業(老令公)之妻佘太君
(3)五代十國后蜀張翊在《花經》中仿照古代王朝選才任官的九品九命體制,也將花卉分為九品九命,以示各種花卉品格之高低,可謂我國早期的花卉分級法。
一品九命:蘭、牡丹、梅、臘梅、細葉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陽
二品八命:蕙、西府海棠、茉莉、黃白山茶、巖桂、白菱、松枝、含笑
三品七命:芍藥、千葉桃、蓮、丁香、蜀茶竹
四品六命:山礬、夜合、賽蘭、薔薇、秋海棠、錦葵、杏、辛夷、榴、扶桑、梨
五品五命:玫瑰、紫薇、金萱、忘憂、豆寇
六品四命:玉蘭、迎春、迎春、芙蓉、素馨、柳芽、茶梅
七品三命:金雀、躑躅、枸杞、金鳳、李、枳、杜鵑
八品二命:戎葵、玉簪、雞冠、洛陽、林檎、秋葵
九品一命:剪春羅、剪秋羅、高良姜、石菊、牽牛、木瓜、淡竹葉
中國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鍛造出了我們生生不滅、長流不息的花魂、國魂、民族魂。就其表現形式插花藝術而言,是十分獨特而“中國式”的。但就其內在的精神價值而言,卻又無一不具備“世界性”。如果我們自花卉文化之源頭起,溯流而下,將會對花卉文化的內涵有更深的了解,插花之美自會更增魅力!插花之意境自會更為深邃,宏麗。插花藝術依托于我國花卉文化,自成體系,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并曾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它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枝美艷的奇葩。
參考文獻:
[1]周武忠.論中國花卉文化[J].中國園林,2004
[2]張啟翔.中國花文化起源與形成研究—人類關于花卉審美意識的形成與發展[J].中國園林,2001
[3]鄭青.牡丹在傳統插花中的應用[J].中國花卉園藝,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