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梁 孔繼光

【摘要】 目的 分析免疫組織化學(免疫組化)技術在病理組織切片制作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80片(80例)組織標本[40片宮頸組織標本和40片(40例)乳腺組織標本]作為研究對象, 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0片各(4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制作病理組織切片, 觀察組采用免疫組化技術制作病理組織切片。比較兩組制片效果和確診率。結果 觀察組制片優良率為95.00%, 高于對照組的72.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440, P=0.006<0.05)。觀察組確診率92.50%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46, P=0.010<0.05)。結論 免疫組化技術在病理組織切片制作中應用價值較高, 通過對免疫組化技術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利于提高制片質量、提升病理檢驗診斷水平, 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力依據。
【關鍵詞】 免疫組化技術;病理組織切片;制片;優良率;確診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87
病理組織檢查為臨床診斷疾病常用的一種手段, 范圍較廣。近年來現代醫學技術不斷進步與發展, 免疫組化技術逐漸應用于病理組織檢查中, 其應用明顯提高了病理組織診斷水平[1]。免疫組化技術又稱免疫細胞化學技術, 為現代生物學及醫學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技術, 指用標記的特異性抗體或抗原在組織細胞原位通過免疫反應及組織化學的呈色反應, 對相應抗體或抗原進行定位、定量、定性測定[2]。免疫組化技術環環相扣, 若任一環節出現問題均會對制片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進而影響臨床病理組織診斷結果, 因此在制片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制片質量。本研究將免疫組化技術用于病理組織切片制作中, 旨在研究其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本科采集的80片(80例)組織標本[40片(40例)宮頸組織標本和40片(40例)乳腺組織標本]作為研究對象, 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0片(各40例)。對照組宮頸組織標本19片, 乳腺組織標本21片;患者年齡26~63歲, 平均年齡(45.12±6.38)歲。觀察組宮頸組織標本21片, 乳腺組織標本19片;患者年齡27~65歲, 平均年齡(45.15±6.6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活檢或穿刺確診為乳腺癌及宮頸癌[或宮頸上皮不典型增生(CIN)病變], 無遠處轉移現象;患者對標本采集及相關研究均知情, 并簽署同意書;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近期接受放療、化療或內分泌治療者;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完善者;對研究不知情或不同意者。
1. 3 方法
1. 3. 1 材料及設備 研究所用試劑包括蘇木精、甲醛、無水乙醇、二甲苯、碘酸鈉、硫酸鋁、石蠟(廣州秀威貿易有限公司提供)及相關免疫組化試劑(深圳市安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使用儀器包括HE340E輪轉式半自動組織切片機、HistoStar包埋機、ASP300S全自動脫水機、組織攤片機、全自動封片機等, 科室按照程序招標購買設備, 采用日本OLYMPUS圖像分析儀, 應用GZX-9070MBE電熱鼓風干燥恒溫烤箱。
1. 3. 2 觀察組 采用免疫組化技術制作病理組織切片, 具體方法為:①于室溫下行常規脫蠟切片, 隨后將組織標本置入3%的雙氧水內浸泡, 時間約20 min, 之后應用磷酸鹽緩沖液(PBS)對組織切片進行沖洗, 沖洗次數為3次, 沖洗5 min/次, 持續沖洗15 min;②將700 ml檸檬酸緩沖液(pH=6)置入1000 ml燒杯內, 對其進行加熱至沸騰, 隨后放入標記有Ki-67、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P16、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抗體的切片于溶液內, 再持續加熱溶液15 min, 于每片切片上滴加一抗, 置于40℃冰箱內過夜孵育;③應用PBS(pH=7.4)對切片沖洗3次, 沖洗5 min/次;④于室溫下在每片組織切片上滴加二抗, 并孵育15 min, 再次應用PBS對組織切片沖洗3次, 沖洗5 min/次;⑤將組織切片置于顯色劑內顯色5~10 min, 之后以蘇木精進行襯染、水洗, 應用脫水透明中型樹膠封固組織切片。
1. 3. 3 對照組 采用傳統方法制作病理組織切片, 具體方法為:①于組織標本離體后0.5 h內對其進行固定處理, 將組織標本置入固定液內, 或行低溫儲存。之后將組織標本置入10%的中性緩沖甲醛溶液內, 時間8~24 h, 行固定處理;②應用熱修復法對固定后的標本行抗原修復, 利用熱效應對抗原進行引導, 抗原修復溫度應≥100℃, 修復液pH為7.5~8.5, 修復時間3~15 min;③嚴格按照操作步驟制作病理組織切片, 要求脫蠟時間充足, 試劑足量、均勻增加試劑, 試劑面積需超出切片組織0.05~0.35 cm。避免出現邊緣效應。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制片效果 對兩組病理組織切片制作質量進行評價, 于顯微鏡下觀察, 切片分為優質片、良質片、差質片。優質片:組織結構完全, 厚薄均勻, 無裂痕損害現象, 細胞形態較清楚, 染色明顯, 易于觀察;良質片:組織結構無損壞, 有較少褶皺, 無污染或氣泡, 無非特異性著色、脫片等情況, 較易觀察;差質片:編號不清晰, 組織結構存在損害, 有較多褶皺或氣泡, 對比不顯著, 不易于觀察。制片優良率=(優質片+良質片)/總例數×100%。
1. 4. 2 記錄兩組確診率, 確診率=確診例數/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