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滿發
[摘要]語文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字應用能力的重要學科。而語文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初中時期正是學生積累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展開系統的課堂教學進行培訓,也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基礎知識積累、寫作素材積累、寫作技巧訓練。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
作文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初中階段正是孩子能力發展的黃金階段,因此,初中生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師重點關注的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語文寫作水平提出要求:能夠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聞、思想,能夠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發展自己的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不僅對初中學生寫作水平提出了要求,還提供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提供了一整套作文訓練方式,但教師在展開作文教學時對學生的作文訓練與真正落實教材存在差距。這是由教師教學理念、駕馭教材能力等造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升自我,以達到課程教學效益最大化。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落后
教師課堂教學一般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自主性的發展。教師在課程寫作教學中注重于寫作技巧、寫作方式的培養,教學形式單一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課程教學中融入“學生為主”理念成為課程教學的改革方向。教師在習作課程上應該將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并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二)教學脫離實際生活
將教與生活相聯系,是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傳統寫作課堂上,教師重視基礎知識、寫作技巧,輕視實踐的重要性。寫作主題教學開始時我們都需要具有明確的論點,而寫作過程便是支持論點的過程。實踐素材為學生寫作提供了有效的論據,它能有效地支持我們的論點。教師將寫作課程與生活相聯系,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思辨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實踐素材。
(三)教師知識面狹窄
有一句俗話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想要寫好一篇文章,就要有話可說。教師培養學生積累素材是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的一種重要方式。當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便可以在寫作過程中引經據典,充實自己的文章內容,讓自己樂于寫作、善于寫作。積累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然而教師和學生對積累的重視度不夠。一是教師課堂上基于教材進行作文教學,教學知識面狹窄;二是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忽視了“積累”對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性。
二、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課程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教學理論提出,教師課堂教學應該融入“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課程中教師只作為一個引導者,更多在于學生自主訓練、自主思考。因此,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是必要的。一是教師創設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情境可以讓學生充分融入到教學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以“堅持”為主題展開作文教學時,搜集與長征有關的視頻,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播放。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體會革命戰士堅強不屈的奮斗精神,形成良好的教學情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二是教師用現代技術創新教學手段。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技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在習作課程中引入現代技術,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軟件技術等對于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在以“人與自然”為主題進行作文教學時,從網絡上搜集相關素材,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進行展示。學生通過對素材進行閱讀,可以深刻理解作文主題思想內涵,為學生接下來的寫作訓練打下基礎。
(二)聯系實際生活,展開實踐教學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性格好奇,富有探索精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迎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多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寫作課程上展開實踐活動,可以為學生積累豐富的實踐素材,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準備。一是教師基于課本內容,進行實踐教學。例如,在講解《春》這篇課文時,教師提出實踐寫作活動,讓學生搜集能夠代表“春”的事物,學生接到教師的實踐任務,便會積極開展課外實踐,學生在大自然中尋找春天的氣息。學生在實踐探索過程中深刻理解“春”的含義,為學生進行接下來的寫作訓練提供了實踐素材,而不是空洞地去談論。二是教師展開課外閱讀活動,充實學生的實踐素材。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學作品涉及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社會經濟,學生僅僅在課堂上學習語文是不夠的。教師積極發揮自己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學生展開課外實踐閱讀活動,對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培養寫作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如,教師每周舉辦一個閱讀角活動,學生帶上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相互交流閱讀。閱讀角活動的展開不僅豐富了學生實踐探討能力,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擴展教學知識面,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教師基于作文教材進行系統教學,教學知識面較為狹窄,難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積極進行擴展教學,促進學生素材積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是基于優秀課文,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語文課本上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學者從千萬文章中篩選而來的,每篇課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值得學生深入思考,體會其中內涵。例如,課文《皇帝的新裝》中描述了一個愚蠢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赤裸裸地舉行游行大典的丑劇,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虛偽、奸詐、愚蠢的丑惡本質。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優秀課文進行品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意,還可以加強學生記憶點,讓學生將優秀課文中的故事、段落等應用到寫作中,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二是基于優秀文章,提高學生使用素材的能力。品讀優秀文章是學生在提高寫作能力過程中常使用的學習方式。優秀文章在素材使用、典故使用等方面必然存在突出點,學生在品讀過程中借鑒文章精華部分,仿寫作文,改寫作文,以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