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芬 鄧菲
[摘要]《茶藝》課程是旅游和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實用性與實踐性并重,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操作技能。通過移動App教學規劃學生課前自學茶藝知識與技能,課中討論、任務分組,工作模塊知識點的現場考核自評,課后規定模塊茶藝技能考核互評,課程結束茶藝表演考核這五大模塊的考核具體內容和評分方式,設計了《茶藝》課程的在線即時考核方案。
[關鍵詞]在線即時評價;考核方案;評價方法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省級教改重點課題“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在線即時評價模式研究與實踐——以《茶藝》課程為例”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XJG-17-64-1)。
[作者簡介]李穎芬(1970—),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英語教學;鄧菲(1983—),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
一、現行考核方案的背景分析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在這數據化盛行的大時代,高職院校教師積極響應學校培養具有創新創業型的應用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采用新型的移動互聯網教學手段如電子書包、云教材、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微信等實施教學App模式傳授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和理念上的改變帶來的是師生關系從“教師教,學生學”轉變成“在線做中學,學中做”,而傳統的課程成績評定方法、手段已經不足以對“互聯網+”時代下人才的真正的學業水平作出評價。
基于當前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的現狀,課程成績評價體系的內容以及方法應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才能激勵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考核評分能真正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構建一個既有高職教育特色又能符合《茶藝》課程要求的在線考核方式,是我國目前高職教育專業教學體系所必須面對和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在線即時考核方案提出的現實意義及理論依據
移動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將在線即時評價導入《茶藝》課堂教學,通過多種評價手段和方法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情感、方法、過程、效果作出評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激勵性。在線即時評價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移動App端教學的《茶藝》課程能將職業業務能力、行業素質融入課堂即時互動教學中,讓學生課上與教師分享互動討論學習,既可以增加學生對茶藝的感性認識,又可以增強學生對茶藝工作過程的現場感和崗位角色意識,使學生掌握茶藝必須具備的扎實規范的職業崗位技能,能更好地與中級茶藝師證書、行業崗位用人需求相對接。
三、在線即時考核方案實施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茶藝》作為旅游和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其實踐性和實用性,不僅體現在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務上,同時也是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筆者學校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的《茶藝》課程主要是通過超星學習通信息平臺完成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和評價。教師把《茶藝》課程的教學資源上傳到學習通,通過它向學生布置各種學習任務,如模塊環節預習、簽到學習、互動討論、分組任務、模擬測驗、上傳作業等。
互聯網時代運用信息化手段教授《茶藝》這門動手能力強,重點培養學生的識茶、泡茶、品茶能力的高職課程,隨之而來的課程考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教師對這門學科學生的評定成績通過在線即時評價來完成,學生最終成績的評定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學生課前自學茶藝知識與技能(包括觀看學習教學視頻、音頻和文字講解),占比5%;課中討論、任務分組(包括課上簽到、討論和作業提交),占比10%;工作模塊知識點的現場考核自評,占比30%;課后規定模塊茶藝技能考核互評,占比30%;課程結束茶藝表演考核,占比35%。
四、在線即時考核的要點分析
(一)課前自學茶藝知識與技能(包括觀看學習教學視頻、音頻和文字講解)
在每一個模塊的茶文化新課學習前,教師都會布置學生觀看與課程有關的音頻或視頻,自行閱讀相關的背景資料解說詞,并對老師在視頻中提出的本環節茶文化相關問題進行回答。超星學習通將會根據學生完成的進度自動對這次作業進行評價,全做滿分,少做一次扣5分,扣完為止,同時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答題過程,給予點評加分。
(二)課堂采用學習通簽到模式
課上教師在學習通布置討論任務,學生在討論區發布研討,教師即時總結關鍵詞,投屏即時反饋,幫助學生理解每個環節茶藝模塊知識點;課后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完成自測作業。這一系列過程系統將自動給予評分,全勤或全做滿分,遲到一次或少一項扣5分,扣完為止。
(三)課上現場考核評價
根據目前市場茶葉行業的職業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符合工作情景的每一個模塊現場考核內容。課堂中采用分組任務模式,將全班按4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每次項目化課程老師先講解并演練,接著各組自行練習,把組員之間相互練習自評上傳至移動平臺,等待老師抽查點評。由于時間關系,每堂課老師對每組學生抽一位當場表演并點評。整堂課抽查學生點評結束后,實施全班信息化資源共享,組織學生觀看學習通上傳的學生練習視頻,小組互相點評,指出不足之處,教師作簡單概況的評價。課后根據老師講解和學生的互評內容,糾正錯誤,重新上傳項目化情景視頻或照片,教師就二次上傳視頻或照片在下堂課再次給出評價。課程模塊單元評價表見表一,操作評分標準見表二。

(四)規定茶藝技能考核評分
當《茶藝》課程進入各類茶品品鑒與技法階段的學習,教師先組織學生觀看學習通泡茶的視頻,聽教師分解泡茶的各項要點和注意事項,學生邊觀看邊在心中揣摩,領會泡各種茶的技巧。模擬視頻練習過程,教師在學生練習過程中不斷穿梭在各學生身旁現場指導,同學互相幫助拍好泡茶視頻上傳到學習通的測驗區,最后由師生共同從禮儀、儀表、儀容、茶席布置、茶藝表演、茶湯質量點評每一位學生操作技法,教師點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融為一體,其中教師評分占70%,學生評分占30%。
(五)學期末表演考核
學期結束,《茶藝》課程的全部內容學生都有了一個全面直觀的學習。在最后一周讓學生自由組隊,3—5人一組,輪流自主創作設計一套完整的茶葉表演。首先確定主題,其次根據主題撰寫并背誦解說詞,選配合適的茶具、茶葉、背景音樂、服裝,設計動作,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茶藝演示。采用學習通直播教學模式,從創新、茶水、茶具布置、茶藝表演、茶湯質量、解說這些方面教師現場給予點評,其他學生觀看直播,即時就每組的表演進行評分,教師與學生評分比例為7∶3。
五、實踐總結
本課程的這種在線考核形式已經在學校2017和2018兩屆的導游和酒店管理班級的學生中進行了嘗試,《茶藝》課程各個任務模塊通過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內容,教師能夠及時迅速地發現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結構和操作技能存在不足,并對發現的問題給予指導,糾正學生的操作技能不足之處,提升學生的實際職業技能。
筆者學校《茶藝》課程采用在線上課模式后,通過采用上述在線即時考核方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熱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課程方法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提升了教學質量,正在實現從注重考試向注重學習過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