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君
摘要:“核心素養”作為教育理念萌發于 20 世紀而興盛于 21 世紀,它既是教育改革的總體目標又是預期的教育成果,是新時代背景下對于未來人才培養的具體規劃,是國際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2014 年 3 月,中國教育部推出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意見書,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研制置于課程改革的基礎性地位,要求將“核心素養”落實到各學科,各學段。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階段各學科核心素養尚在研制之中。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程改革
從核心素養研究的基本現狀來看,核心素養的基本理論已經比較成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厘清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理論是本研究的前提性問題,是進行調查研究之前所需的理論基本功。基于以上的思考,決定將研究的主題定為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通過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現狀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從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角度對影響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改革的各種因素進行多層次的原因分析,進而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構成
1.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解讀最權威的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界定:“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過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此外,諸多專家學者也進行了解讀。貢如云指出,語文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語文學科中的具體化。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育人,育人價值是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在于以高中語文學科特有的方式育人。還有學者認為,“語文核心素養”就是在語文知識和語文思維方面的修養。
2.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要素及關系
目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理論體系正在研制過程之中,尚且沒有權威的界定與體系建構。諸多學者、一線教師針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構成與體系進行了論述。有學者依據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維度,建構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論體系。他認為,語言建構與運用在小學階段指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包括語音、漢字、詞語、句子、標點、修辭等知識和理解、欣賞、創造等能力;思維發展與提升在小學階段表現為解讀文本、語言表達和合作探究等語文能力的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在小學階段指讓學生感受語言之美,要求學生一定的語言感受力,讓學生理解文本背后情感和價值觀;文化傳承與理解在小學階段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基本常識的積累。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策略
1.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目標整合
依據新課程基本理念,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到達三個目標維度。首先,在課堂教學的第一階段教師要完成穩固性知識,并嘗試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素養與基礎學科能力;其次,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理念,加強語文學習方法上的引導;最后,引導學生自主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情趣。
2.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視域融合
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完整的課堂活動被簡單為枯燥的認知活動。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師生被限定在一個機械的知識世界,從而造成了與生活世界疏離、主體意識缺失的現象。在如此沉悶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被動教學,學生被教學,使原本愉悅的教與學的過程失去了應有的活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年版)中明確提出了,加強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聯度,讓學生能從實際生活中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同時,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體驗過程與結果。
3.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轉化學習方式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每節課的內容、任務和進程都具體地,甚至按一定順序分解羅列在教案中。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如同計算一道數學題,有公式、有步驟,只不過由語文教師將設計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傳授給學生。一個真實的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動過程。第一,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方式多變。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生命個體,不存在適用于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萬能教學方法。第二,教學形式靈活,盡可能多提供機會。依據語文教師自身業務素質、教學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需求,盡可能地科學地轉變教學組織形式,在注重對學生影響的同時,要考慮教室教學環境的創設。第三,變換語文課堂教學空間形態,改變課桌椅的擺放形式。為了便于師生走動,進行交流、交往,便于活動開展,便于小組內或小組間的交流,座位可采用馬蹄組合型、扇形等形式。課中提倡教師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4.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多元評價
多元化的評價功能,讓課堂洋溢人文關懷。課堂氛圍輕松、強調幸福體驗是基于生命關懷下課堂教學的根本特征。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它能幫助學生形成更高的認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創新能力。一般而言,教師對評價的有效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的理解和領悟知識。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借助四個環節:第一,導向環節。用以幫助學生深化認識,提升經驗;第二,情趣環節。用以激發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的興趣;第三,診斷環節。用以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第四,激勵環節。用以引領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褚宏啟,張詠梅,田一.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小學管理,2015(09):4-7.
[2]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4):10-24.
[3]李廣.小學生語文素養評價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0-12.
[4]彭小明.語文素養論[J].蘭州學刊,2004(06):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