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雪芳
摘要:福利多元主義要求在提供福利時,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體的介入,社會工作作為社會福利的輸送方式,其所依托的社會工作機構也是福利提供主體之一。本文主要簡述了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服務的理論依據、優勢以及路徑方法。
關鍵詞:福利多元主義;社會工作;養老服務
1.引言
現如今,中國正處于社會快速發展時期,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也發生改變,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我國年齡結構逐漸向老年型轉變。“十二五”期間,人口老齡化持續加速,老年撫養比不斷攀升。截至2017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占總人口的17.3%,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1.5億,占總人口的11.4%。據有關專家預測,“十三五”期間勞動年齡人口將不斷下降,老年人口規模和占比將持續增長,截至205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會達到37.88%[1]。隨著老齡人口比例的攀升,社會上應有足夠的資源回應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現代社會的核心家庭逐漸取代以往的大家庭,家庭規模不斷縮小,意味著能給老年人提供支持的人數減少。同時,由于家庭規模縮小,家庭成員關系越來越趨于平等,老年人在核心家庭中的地位不如在大家庭中高,代際間資源向下流動的本能從內在削弱了家庭養老的動機[2]。在家庭已經無法完全回應養老需求的情況下,社會應該擔負其責任,發展養老服務,引導老年人向社會購買服務,以滿足需求。
2.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服務依據
福利多元主義是在“政府失靈”以及福利國家危機的背景下產生的,是一種社會政策的研究范式。福利多元主義主張福利提供從國家到多元部門轉型,社會福利來源應該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賴市場,也不能完全依賴國家,福利是全社會的產物[3]。
福利多元主義重點在于福利提供者的多元化,不同學者對提供者的劃分不同。1978年,英國在《志愿組織的前景:沃爾芬德委員會報告》中提出,將志愿組織也劃入社會福利的提供者行列[4]。羅斯采用三分法的方式,將福利提供者分為國家、市場和家庭[5]。在羅斯的基礎上,伊瓦斯將福利三角關系放入文化、經濟和政治背景中加以考量[6]。約翰遜采用四分法的方法,在福利三角中加入志愿組織,即認為福利提供者應為國家、市場、家庭與志愿組織[7]。在學者分析下,都是主張福利主體不應只由國家提供,還應有其他力量參與共同提供社會福利。
福利多元化并不意味著將政府剔除福利的提供者行列,而是要求將政府的部分職能轉移給其他社會力量承擔。面對生育政策調整帶來的福利服務需求疊加,政府在養老服務供給方面的弊端日益凸顯,而福利多元主義則為促進我國養老服務發展、滿足養老服務需求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理論范式 :鼓勵合適的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外包的養老服務,通過多元主體民主參與,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提高資源合理配置及利用效率,發揮社會組織專業優勢,提供多樣化、科學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彌補“政府失靈”、“市場失靈”與“志愿失靈”[8]。社會工作作為國家福利輸送的一種方式,社會工作機構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可以承接政府在養老服務方面的部分職能,也能與其他福利提供主體優勢互補,在養老服務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服務的優勢
在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作為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之一,是較為特殊的存在。社會工作具有非志愿組織的特性,如以創造社會價值、解決社會問題為使命,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與公益性,同時,也具有市場的特點,如自利性。社會工作伴隨著其自利性與利他性的雙重特點,在社會化養老服務中可以彌補其他主體提供服務的不足。
3.1社會工作具有獨特的理論視角
王思斌認為,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理念和科學的助人方法為基礎的專業助人活動[9]。社會工作秉持著利他理念進行活動,意味著社會工作與營利性機構的不同,社會工作致力于解決社會問題,獲得社會價值與社會影響力,不以利潤指標為財務目標。因此,在介入養老服務時,社會工作機構是以老年人的利益為導向,致力于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而非只注重養老服務能帶來的利益。社會工作的利他性,彌補了市場在養老服務提供方面的排他性與逐利性。同時,社會工作以其獨特的方法與理論視角,在養老服務提供方面,可以彌補家庭養老的非專業性與政府養老的“一刀切”模式。社會工作的理論在實踐中發展總結,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契合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在提供養老服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利用増權視角、生命周期理論等多元化的理論視角,以積極、發展的觀點看待老年人,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滿足他們的需求,使他們有尊嚴地度過晚年。
3.2社會工作有其組織化、系統化的運作模式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是社會企業的形式之一,因此,社會工作不是非營利組織,但同時,也不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商業組織。與一般的非營利組織相比,社會企業以商業性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所獲得的利潤要以投入社會問題的解決[10]。社會工作機構要維系其財務可持續發展,就要以商業性的方式得到利潤,這使得社會工作機構在開展養老服務的過程中,采取組織化的方式開展項目。具體表現為社會工作機構在提供養老服務過程中,按照商業化的模式去獲取資源、組織人員活動,提高養老服務資源整合的效率,彌補政府提供服務效率低下的問題。
3.3社會工作的使命與價值觀
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是持守利他主義,尊重受助者的權利與選擇[11],社會工作的使命是以社會價值為導向。社會工作的使命與價值觀決定了社會工作機構雖然有其商業化的特性,但在服務過程中卻不會以追求最大利潤為導向。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服務,是以老年人與社會影響力為主,彌補了市場在養老服務中僅僅追求利潤指標而忽視做對社會真正有價值的服務。社會工作秉持其獨特的使命,在開展工作時不僅僅只是滿足老年人需求,還重視對社會的影響力,致力于創建一個尊老、愛老的社會氛圍,為社會注入更加多元的價值,也是對以逐利為導向的市場的提醒。
4.總結
社會工作機構作為社會服務機構的一種形式,秉持其專業價值觀以及專業技巧,是不可或缺的養老服務提供主體。在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社會工作的介入能夠對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做出反應。一方面,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服務可以彌補政府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的服務質量差、效率低下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彌補市場在提供養老服務時僅僅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忽視社會價值的弊端。
參考文獻:
[1] 張車偉,林寶.“十三五”時期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44(04):5-12.
[2] 陳翀,曹艷春.家庭養老行為代際傳遞性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北京),2016,(第2期).
[3] 彭華民,黃葉青.福利多元主義:福利提供從國家到多元部門的轉型[J].南開學報,2006(06):40-48.
[4] MIDGLEY J,TRACY M B,LIVERMORE M,et al. Handbook of social policy[M]. CA :Sage Publications,2000.
[5] 彭華民.福利三角 :一個社會政策分析的范式[J].社會學研究,2006,(4).
[6] Evers, A., “Shifts in the Welfare Mix:Introducing a New Approach for the Study of Transformation in Welfare and Social Policy” , In Evers, A.&Wintersberger, H .(Ed), Shifts in the Welfare Mix :Their Impact on Work , Social Services and Welfare Policies, Eurosocial , Vienna , 1988.
[7] Johnson, N., 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lfare Pluralism , Amherst :University Mas- sachusetts Press, 1987 .
[8] 李靜.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社會企業介入養老服務:理論、優勢與路徑[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05):9-15.
[9] 王思斌.中國社會工作的嵌入性發展[J].社會科學戰線,2011,(第2期).
[10] 高傳勝.社會企業與中國老齡服務供給[J].社會工作,2015,(第8期).
[11] 王思斌主編. 社會工作概論 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