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宇
摘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對于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發展壓力、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擁有重要意義。但同時,其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立法不夠完善、養老金待遇水平低等問題,發現問題并予以解決對我國農村社會乃至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民;農村
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現狀
我國自2009年執行新農保以來,發展速度迅速,到2012年基本覆蓋了所有農村居民。隨著農村參保率的提高,農村社會養老金盈余增多,在2016年下半年,新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地域和時間兩方面表現出不同特點:地域上,農民參保率和積極性在東部較發達地區較高,在經濟發展相對較差的地區參保率相對低;時間上,在北京等開展先期試點、沒有借鑒模式的地區獲得了不錯的成果。
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執行中出現的問題
(一)立法不夠完善
我國要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行全面貫徹,首先要解決的一大問題是完善立法。只有立法問題得到解決,新農保的實施和推行才能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然而目前的情況是,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這么多年以來,與之相配套的權威性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相關管理體制也較薄弱。
(二)專項資金投入不夠,養老金待遇水平低
我國支出的社會費用隨著老年人口所占總人口比重的增高而持續增加,我國承擔的養老保障負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不斷加大,加之醫療衛生消費支出的擴大和離退休職工的增加,養老保障負擔更加沉重。
(三)籌資渠道狹窄
目前我國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采取的是個人繳納、一部分由集體補貼,剩下的由國家進行再次補貼的籌資方式,總體來說這種籌資方式是比較單一的。
(四)基金管理方法單一
新農保在實施過程中本地財政掌握了最終的基金運作權,縣級政府承擔的是資金管理者的角色,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可能會有省級部門進行管理。這是不利于養老保障公開、公正的為農民進行服務的,因為從基金管理與使用的層面考慮,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基金的實際征繳者和管理者、獲益者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分離-監督-被監督的,這樣才能使老有所養的目標成為現實。
(五)農民參保積極性缺乏
這一點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某些思想意識,如“養兒防老”,在一部分農村居民中占據牢固地位;另一方面,多半農民在挑選養老保險時傾向于選擇較低的類別進行繳費。
(六)待遇地區差異較大
地方和個人在新農保的推行過程中有較大的自主性,主要體現在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方面。在不同地區,政府的補貼有所不同,政府對于東部地區的補貼力度最低,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中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加之中央政府對其的補助力度不是很大,導致中部地區的養老金待遇未達到國家平均水平,相比之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養老金水平更高。
三、優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措施
(一)盡快立法,建立法制保障
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健全是新農保的發展道路正規化的必然選擇。新農保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農民的基本養老權益要得到維護,不可缺少的是系統完備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和體系,通過立法可以保證新農保實現法律框架下的平穩有序運行。
(二)努力加大社會各方面對“新農保”的投入
要保障農村的老年人老有所養,首先可以考慮實現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零支柱”,國家可以以非繳費性的養老計劃為著眼點進行建立。其次,政府要重點引導和鼓勵大企業在新農保實施過程中投入資金,使地方政府、集體操作的補貼政策得到真正地落實。
(三)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
要使農民群眾真正了解新農保,認識到參保帶來的好處,因為新農保的受眾是農民,因此要提高新農保的參保率需要拓寬對新農保的宣傳渠道。
(四)加強基金監管力度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基金從廣義角度來說是專項基金,要使其真正落實到位,避免出現被個體據為己有的情況,措施之一是要出臺專門針對社會保障進行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社保基金要有相應的管理規定,用法律法規規范資金的利用,切實做到有法可依。
(五)加強宣傳,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
有關部門需要通過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增加廣大農民群眾對于新農保的了解。在向農民介紹宣傳新農保時,要盡可能采用易于農民群眾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比如懸掛橫幅、張貼海報等等。
(六)降低新農保的地區差異
消除地區之間的差異,提高統籌層次是縮小各地區之間的收入差異、保障社會更加公正的有效措施,要增加居民個人直接受到中央補貼的力度。政府對于不同地區補貼的標準應該根據實際經濟發展情況靈活調整,實現利用政策調節保障社會公平。
新農保在促進新農村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妥善解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政府相關部門的積極宣傳和各級財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在解決資金來源問題的同時,促進廣大農民積極參與,使廣大農民群眾真正實現“老有所養”。
參考文獻:
[1]張福偉,魏利潔,董峻等.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解讀[J].農家參謀,2012(1).
[2]張志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改革發展農村職業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4).
[3]龐玉清.淺析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困境與對策[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3).
[4]張奎,朱紅波.落后地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農村人力資本投資視角[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9).
[5]楊長富,梁彩艷.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