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于公共藝術的重視也不斷的提高。本文通過公共藝術的參與性、互動性,以及對地域文化、環境裝飾等方面入手國內外知名公共藝術作品,對公共藝術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公共藝術突破了傳統美術的創作方法,多方位的發展著,為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我國目前國內的公共藝術大多趨向于具象的高大雕塑,或者抽象的裝飾點綴雕塑,且存在千篇一律的現象。對于國外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的吸收與學習還不是很到位。
關鍵詞:公共藝術;公共空間;參與性;互動性;城市雕塑
一、什么是公共藝術
對于公共藝術的涵義及概念,沒有十分清晰的定義,每個人對于公共藝術的認識與理解亦是各不相同。筆者作為志愿者很幸運的參加了2012年底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召開的城市公共藝術論壇,通過各位專家教授在論壇中對于公共藝術的涵義及概念的講解,對一些國內外優秀的著名的公共藝術作品的展示,以及沒人認對公共藝術的不同解析,使筆者對于公共藝術有了與之前不同的理解。
公共藝術,是在公共空間里創造、設計、與應用的具有一定精神意義的公共產物,它不簡簡單單的只是一些裝飾物或建筑體,對于民眾的生活及精神陶冶有一定的引導與塑造的作用,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互動性與參與性,民眾與之有一定的交流與互動。
二、公共藝術的參與性及互動性
公共空間里的藝術,如果不能很好的與民眾互動,使民眾參與融入到空間氛圍之內,則稱不上好的藝術。藝術作品在所處的位置上,與人和周圍的環境進行互動,從而創造出一個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間。大眾在參與到藝術作品中時,不僅僅是簡單的娛樂,更是具有選擇性和傾向性的與之互動,一個優秀的公共藝術設計作品,可以在使大家娛樂的同時,感受作者的藝術思維。
(一)杰森·德凱爾·泰勒――《無聲的進化》
汪大偉教授在論壇中提到:公共藝術是公共空間中的藝術。其中有一個發人深思的例子――《無聲的進化》,讓我們打破了傳統觀念中的公共藝術的邊界,不僅僅在陸地上的公共空間里才能創造優秀的公共藝術(圖1)。
《無聲的進化》是英國著名雕塑家杰森·德凱爾·泰勒為墨西哥坎昆國家海洋公園海底創作設計的雕塑作品。之所以選址在此,是為了紀念該地區著名的“瑪雅文明”,截止到2010年,已經有400多座雕塑被安置在海底,每座雕塑都是以當地形形色色的居民為原型,從天真可愛的兒童到年邁的老年人,各行各業,努力打造獨一無二的“海底藝術博物館”。
公共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其參與及互動性,《無聲的進化》為人們提供了別具一格的參與體驗。呈現在參觀者眼前的是蔚藍色的海面下,透過加勒比海面的光線,無聲的雕塑屹立在海底,許多的雕塑上爬滿了水藻和珊瑚,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參觀者也可以以潛水的形式,融入到雕塑群之中,傾聽這些無聲的雕塑(圖2)。
一個優秀的公共藝術,與環境的融合,與參觀者的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泰勒創作的 《無聲的進化》徹底的將這兩個因素融入到了設計之中。設計創作的雕塑運用的是中性酸堿度的生態材質,這種材質由于表面肌理比較粗糙有一定的空隙,更便于海藻和珊瑚等水生生物的生長。運用這種生態的材質,而不是運用純人工材質來創作,貼近自然的處理方式使整個雕塑群更加生動的融入到自然之中。剛剛置入海底的雕塑,經過海藻與珊瑚等海洋生物的生長,雕塑的外形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改變,《無聲的進化》將“半成品”的雕塑交到了大自然的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潛移默化的進化著(圖3)。
(二)詹姆斯·特瑞爾――《Within without》
詹姆斯·特瑞爾是美國一名十分著名的以光線和空間為創作元素的藝術家。他最知名的是以死火山的噴火口改造的“羅丹火山口”,與其他的藝術作品一樣,特瑞爾通常是利用封閉的空間將參與者包圍,然后通過光線的變化,創造與眾不同的體驗。
《Within without》是特瑞爾2010年受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委托,在澳大利亞堪培拉澳大利亞花園設計的公共藝術作品(圖4)。這件藝術作品正方形基座,外形則像座金字塔,內部中央設有一座水池,水經中央室內水池流出。整個建筑作品有一部分是處于地下了,為參觀者創造出身臨其境的體驗氛圍,室內空間突出整個建筑的焦點圓形屋頂天空。吸引參觀者的天空,在規則的形狀中,無時無刻的變換著(圖5)。
簡潔優雅的室內空間里設有一條長凳,一塊大石設置在室內的中心,與房頂的圓形相呼應。參觀者置身室內時不僅會意識到身邊的自然環境,而且會感覺自己與大自然的密切相關。詹姆斯·特瑞爾創造的《Within without》將變幻莫測的光淋漓精致的展現出來,對于這個作品創造的樸實、簡潔的公共空間,足以平靜人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1]林振德.公共空間設計.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6.348-349.
[2]馬欽忠.雕塑 空間 公共藝術.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