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薪卉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騰飛,當代公眾的文化水準和審美水平都較以往有了極大的發展和進步,本文從公共藝術的受眾、創作者、空間、時間等幾個角度展開論述,試圖給公共藝術介入生活的姿態尋找一個合理而嶄新的定位。
關鍵詞:公共藝術;發展現狀;城市化
一、公共藝術發展的城市化
雖然在當代,公共藝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賦予了不同的定義,但是作為一個大體明確的概念,它仍然是有著相對清晰的范疇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騰飛,地域文化交流的加快,不論是公共藝術的設計者,還是參與者,其思維水平和審美能力都今非昔比,當今公共藝術究竟應該以何種姿態介入大眾生活,從而影響到公眾的精神高度,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以往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建筑已經令人們極度的審美疲勞,缺乏個性的建筑往往無法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風貌和建設理念,于是城市建筑越來越追求功能之外的設計性和藝術性。例如美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在1985年左右為盧浮宮設計的玻璃金字塔,這座玻璃鋼架結構的建筑從設計之初就遭到無數巴黎市民的反對,然而如今它卻成為了巴黎的象征,與埃菲爾鐵塔平分秋色。貝聿銘在談到他以金字塔的形式來設計盧浮宮入口的初衷時說:“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僅僅是空間中被欣賞的物體而已,如果將建筑簡化到如此就太膚淺了。建筑必須融入人類活動,并提升這種活動的品質,這是我對建筑的看法。我期望人們能從這個角度來認識我的作品。”通體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為館內提供寶貴的光線,也能夠反射周圍的老建筑,讓它們互相呼應,使盧浮宮這座古老的巴洛克式建筑重獲生機;而且,有了這座“金字塔”,觀眾的參觀線路顯得更為合理,觀眾們不必繞道而可以直接進入自己喜歡的展廳,并且“金字塔”的存在還大大簡化了盧浮宮服務設施所占據的面積。更重要的是,玻璃金字塔以其大膽開闊簡約的現代主義風格展現了一個開放的巴黎,它不僅呼應了當時以密特朗總統為代表的政府激進派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和“新文藝復興”政策,而且喚醒了作為世界藝術之都的巴黎的創新精神。
二、公共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關
從受眾上講,現在大多數關于公共藝術的文獻書籍論述的大都是“城市公共藝術”如何如何,仿佛城市之外的公共藝術便不值一提了,然而這一點本身就與“公共”一詞相悖,公共藝術應當是一種社會文化藝術的福利,是任何階層的任何民眾都可以享受的藝術權利,這一群體的范疇相當巨大,不僅是城市居民,更有農民和其他邊緣人群,甚至可以說,沒有完全人身權利的監獄里的犯人實際上也是具有一定的參與權利的,因為在監獄中也可以設置一些公共藝術,而且適時適量的公共藝術作品一樣可以起到陶冶和熏陶犯人們的審美能力,改善犯人的行為,啟發犯人的人本精神的作用。
公共藝術作為生活中最容易為受眾所接受的一種藝術方式,首先應該放低姿態,滲透到一切文明的生活環境中去,不僅要從肥沃的田地里發芽,更應當從最貧瘠的土壤中生長,只有在生存環境上親民愛民,才能得到廣泛的、普遍的發展。
藝術是一種精神食糧,而公共藝術則是精神領袖,它可以出現在最底層民眾的生活中,也可以出現在所謂高層民眾的生活中,它代表了所有民眾的利益和需求,向社會發出吶喊,它的出身也許貧賤,精神氣質卻絕然高貴,它代表了最廣大民眾的根本訴求。公共藝術儼然一副生活的智者形象,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將一種社會精神在無形之中傳播給觀眾,從而起到感染民眾,教化民眾,提高民眾精神層次的作用。
公共藝術是藝術家表達其藝術思想的方式和手段,而公共藝術作品除了體現出藝術家的想法之外,還要做好與所處環境的深度對話,包括對空間歷史故事的評價、對空間現實處境的評估和對空間未來發展的預測,而不是僅僅對現有空間現存狀態的思考,從而以使公共藝術作品與空間環境渾然天成,富有特別性和歸屬感。換言之,當藝術家創作一件作品時,不僅要考慮自身想要表達的思想以及受眾,還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公共空間來安置作品,而選擇安置地的過程并非是單純地選擇一個地點,這個空間特有的環境還會反過來影響藝術家的創作,比如具體的表現形式和材料選用,等等,并且在時間維度上講,作品還具有富于生命的延展力,即公共藝術陳列品的生命和成長過程。公眾在以時間為主軸的四維空間支配下,不僅要在特定的時間內感受公共藝術品三維的空間狀態,其心態、情緒和對作品的感受還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時過境遷,對參與者的感受加以特別的關注體現了更深層次的人文關懷,更符合“公眾”的深刻含義。如何讓參與者隨著時間的變化,在不同時期產生對作品的不同的積極感受,或者,作品隨著時間的變化,在不同時期對觀眾形成相異的客觀影響,這是公共藝術作品的生命和精神,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比如在四季鮮明的城市中設立一個公共雕塑藝術作品,就應當考慮到四季交替、黑白更迭時作品的具體狀態,春天的希望、夏日的熱烈、秋天的颯爽、冬日的寧靜,在不同時節背景的襯托下,這件作品究竟分別能體現出怎樣的狀態、氣質和生命氣息,并分別對觀眾的心情和行為產生怎樣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進步,思想的開放,城市設施的完善,以及公眾審美水平的提高,公共藝術必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以滿足社會文化發展和城市現代化生活的需要。公共藝術開放多樣的形式意味著公共藝術不是一個靜態的結果,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藝術與群眾互動的過程,是全體國民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是一座城市乃至國家走向自由、民主、開放的過程。所以公共藝術代表著人類社會與文明的進步,它的日益繁榮是一種必然趨勢,而中國的公共藝術立足于深厚的文化傳統與強大的國家經濟基礎上,也必將迎來其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