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欣欣
摘要:如今在面對全球文化的沖擊下,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堅守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在許多高校中因各種環境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問題,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因此受到了沖擊。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以及探究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措施,對于在新時代下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環境的塑造,對于在新時代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對此有的學者主張“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決定論”,這并不正確。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內涵及特點
(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就是指在思想教育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及教育對象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影響的各種外部因素的總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才能進行,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存在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主要有社會環境、網絡環境等,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特點,它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它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融合、交叉存在的,彼此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劃分。
(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特點
1.廣泛性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隨著思想政治教育遍布于整個社會的,它是一個涉及廣泛的系統。正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廣泛性,才能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環境,而不是僅局限于課堂之中。
2.動態性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動態性主要是指它包含的各個因素始終處在運動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動態性主要是因為,在社會具體情況不斷發展的狀況下,客觀物質條件以及教育教學的任務都在不斷地適應時代的變化,發生著變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要不斷變化,不斷與時俱進。
3.可創性
可創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隨時創造。人們可以在掌握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創造出自己所需要的特定的東西。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教育內容與教育目標,創造一個適合的獨特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除了廣泛性、動態性、特定性以及可創性的特點,還具有其它的特點,例如多維性、復雜性、開放性等。正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這些特征,對于我們全面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創設出最適合的教育環境,才能在一種和諧的教育環境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發展現狀與困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現狀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具有強大的文化基礎
在各大高校創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有它獨特的優勢,不僅有良好的校園文化、專業的理論老師,大學生自身也是接受過良好的政治教育的,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自身素質較高。這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創設提供了重要的人文因素,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創造出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因為這樣雄厚的文化基礎,從而在效用上大大超過了其他教育環境。
2.網絡環境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新成員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等新媒體對于消息的傳播速度遠遠超乎了我們的想象,真正實現了不出門便知天下的夢想。網絡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的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在無數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下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環境終于被挖掘、創造出來,網絡環境成為了一種新興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存在的問題
1.復雜的網絡環境沖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同樣,網絡作為一種影響生活方式、習慣的新方式,在給我們帶來新體驗、新鮮感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潛在的危機。高校在充分利用網絡環境的同時,對網絡環境的負面影響認識不足,忽視了這些潛在危機,缺乏相應的管理措施。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大環境,虛擬的網絡環境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性情沖動,容易被網絡上的錯誤思想所鼓動。網絡的便利讓大部分大學生更習慣于在網絡上交流、互動,忽視了現實中的人際關系的互動,導致人際關系冷漠。
2.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不到位
校園文化是一種隱性文化,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展板等都在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大學生的思想感情。現在各大高校都在重視校園文明精神建設,但是很多高校忽視大學生的需要,而是更加重視經濟效益。目前,高校校園文化的展板上展示的并不是大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更多是各類廣告,各種考試、考編以及考研的廣告布滿了學校的展板。校園的宣傳欄、報紙、廣播等,忽視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廣,并沒有正在發揮出它們應有的作用。
三、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措施
(一)充分發揮學校主體作用,構建美好校園環境
1.加大校園網絡監管力度,優化網絡環境
針對目前網絡環境出現的各種問題,學校應該加大監管的力度,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以及雇傭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各種網絡信息進行有效的篩選。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新的機遇,要切實發揮網絡環境的宣傳作用,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氛圍。“政府要建立健全大眾傳媒傳播法律法規和制度等,加大監督和管理”,優化網絡環境除了學校要努力,國家也應該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以及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嚴查網絡環境漏洞。
2.豐富良好的校園文化,創設和諧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高尚的校園文化精神對于大學生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地方特色以及學校特色,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學校可以通過設立報欄、板報、宣傳欄以及校園學報的形式宣傳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這些直觀的形式,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高校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要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娛活動以及各種學術沙龍以及研討會,要真正做到校園文化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一致性,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品德。
3.提高教育者錄用標準,創新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設立,都離不開教育者這個主體。思修課的教學效果不只在于大學生學習的程度,很多一部分取決于教育者的教學水平。高校應該錄用更多的專業性人才,使思修課真正發揮出它的作用,專業的思修老師不僅在專業知識上勝于其他業余老師,而且在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的選擇上都能緊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課變得更加有吸引力。
(二)拓寬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范圍,形成社會合力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與良好的家庭教育相配合
“教育始于家庭,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因此高校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增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利于假期時間開展家庭式的活動,這不僅能夠增進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優秀品德情操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一個交叉的系統,各個環境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融合的,校園環境與家庭環境也是相互融合的,在優化教育環境的過程中,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與家庭教育充分融合。
2.探索社會環境,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圍環境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力軍,大學生必然要走入社會,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報國之志。大學生在學校里無論是學習到的知識、掌握的能力還是形成的思想品德,只有真正走入社會,才能在現實的大環境中有所收獲。高校可以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以及當地社會的實際情況,多組織一些社會性的公益活動,帶領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課堂,走入社會。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際相結合,不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生活化,也有利于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弘揚正能量。
面對新時代下復雜的國際與國內環境,以及新的環境因素的變化與產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始終朝著更加復雜、多元的方向發展。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對于改進和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在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時,也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堅持科學的原則,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現狀,整合全社會的優秀資源,創設出更加適合當代中國發展狀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環境。
參考文獻:
[1]翟博.樹立新時代的家庭教育價值觀[J].教育研究,2016.
[2]霍冬雪.科學實踐觀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變與不變[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
[3]吳紅杏.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理論研究[J].科學大眾,2018.
[4]陳志倫,梁曉彤.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優化研究[J].林區教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