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摘要:本文以高職院校的機電一體化實訓平臺而背景,通過介紹平臺內部的機電設備和控制技術,并再引入“互聯網”的概念之后,讓實訓平臺發揮更好的作用。并在之后實現更加高效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互聯網+;機電設備;裝調技術;控制技術
引言: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中國制造不斷地創新。目前,互聯網技術有效地被應用于各個傳統行業中。但是,這并不屬于傳統行業的相加。專業人員只需要將信息通信技術融入互聯網平臺內部,這樣才能夠讓機電設備系統更好地發展。現代的職業教育更面臨著創新和發展。專業的人員需要先抓住機遇,并站在經濟和社會教育的全局高度上,再以戰略的眼光來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這樣才能夠讓教育實現公平發展。從長遠看,這也是實現現代化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經之路。本文主要就互聯網+背景下機電設備裝調和控制技術進行全面地分析。
1.機電一體化實訓平臺建設的背景
在現代職業教育的體系中,廣大人員一定要堅持“產教相結合“的理念,并通過分析市場需求的導向來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向前發展。只有通過這樣一個途徑才能夠讓職業教育技術和生產方式相互適應。因此,從未來發展的角度看,將高職院校的建設和市場相結合是必然的趨勢。
目前,機電一體化專業是本校的重點建設專業。只有通過建立機電一體化實訓平臺才能夠培養出既懂機械又懂電氣的綜合性人才。因此,可以將機械、電氣和計算機知識融入實訓平臺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機電一體化實訓平臺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2.機電設備裝調和控制技術概述
機電設備裝調與控制技術為高職院校中常見的一門專業課程,其主要的目標是為了借助機電安裝和維修的教學來讓學生掌握與機電設備安裝和維修的相關理論,以期能夠有效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可以看出,這本教材專門講述了機電設備裝調和控制技術方面的知識。更屬于一門專業的課程。主要的目標則是為了借助這樣一個教學的過程讓同學能夠掌握機電設備安裝和維修的基本方法[1]。教材主要是由六個單元的內容組成。第一個單元主要講述的是普通機床類設備的裝調和維修;第二個單元講述的是橋式起重機的裝調和維修;第三個單元講述的是電梯的裝調和維修;第四單元講述的是變壓器的裝調和維修;第六單元講述的是自動化生產技術的裝調和維修。
3.機電一體化實訓平臺簡介
3.1實訓平臺的理論基礎
目前,學校內部的機電一體化實訓平臺可以將機電設備和調試技術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再融入現代化的控制技術。目前,多數實訓平臺主要是由PLC技術、傳感器技術、檢測技術、電氣控制安裝技術、變頻器技術、機械技術和其他多種技術組成。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家只有全面地了解這些基礎的技術知識,才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
目前,整個實訓平臺主要是由一個PLC總站和八個PLC分站組成。其中,總站和分站之間可以借助專用的DP接口來有效地進行通訊。借助專業的傳感器檢測技術,每個分站都可以全面地進行運作。傳感器內部的信息可以將位于分站內部的信息傳遞給總站。之后,總站再通過分析傳感器的狀態來判斷分站的運行狀態,這樣才能夠對每個分站全面地進行指揮。可以看出,每個分站都可以被當作一個獨立的系統來進行編程。由此,學生不僅能夠熟悉電氣系統的不同原件和不同的控制方式,更能夠全面地了解分站的工作原理。
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八個分站可以和總站實現相互通訊,總站可以讓八個分站連續地進行動作。于是,整個系統可以完成包括貨物檢驗、貨物加工、貨物運輸和貨物入庫等動作。分站拖板上的按鈕可以直接控制分站,專業的人員也可以借助觸摸屏來控制整個運行的過程。
3.2實訓平臺使用的意義
所有的實訓平臺都是借助八個站來有效地進行工作。模擬的物料先可以從原料庫中運輸相關的部件,之后再在檢查部件尺寸之后有效地實現分揀,最終再有效地入庫。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幾乎每個分站都可以獨立進行運作。學生們更可以通過融入自己的想法將幾個站一起合成一個新的系統。在八個分站中,幾乎每一個分站都是由一個掛板和一個拖板組成的[2]。可以看出,掛板上主要是由PLC、PLC輸入接線盒和PLC輸出接線盒組成的。電機、電磁閥和氣缸將會共同構成受控的元器件。
不同的傳感器和氣動部件將會存在于每個分站內部。這樣,每個部件都可以讓學生有效地認識和了解各類元件。如果能夠將電源、氣缸和PLC有效地連接在一起,學生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更好地完成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如果能夠針對每個分站進行編程,就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編程能力,并在最后控制技術。當總站和各個分站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能夠提升。
4.“互聯網+”背景下機電設備裝調控制技術
4.1“互聯網+”背景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非常重視互聯網的發展,并將其作為技術創新的關鍵點。可以看出,互聯網正是謀求競爭的重要戰略。如果能夠在高職院校內部推進互聯網,也就能夠更好地培養國家的藍領人才。將互聯網技術和機電設備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也是必然的。如果能夠將互聯網融入機電一體化實訓平臺內部,不僅能夠讓機電一體化更好地向前發展,更能夠讓高中生有更強的互聯網思維。可以說,這樣一個舉措有著深遠的意義。
4.2將互聯網引入建設的思路
如果先分析現在機電一體化實訓平臺內部的內容,之后再借助先進的DP接口來進行通訊,自然就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可以讓無線網絡完成總站和分站的通訊過程。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通訊的可靠性,更可以直接降低使用的成本。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直接將其制作成APP的形式。并配合云計算和4G技術將分站內部的各種傳輸信息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學生在學習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過程中,先可以不進入實驗室,自己先進行操作。教師更可以借助手機和電腦來直接下載APP,并對實時系統進行控制,這樣就能夠避免學生不能夠使用實驗室的現象發生。在這樣一個模式下,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熟悉相關的實驗設備,并在操作的過程中不直接損壞試驗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有效地控制實驗設備[3]。最終,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更好地提升。
如果能夠在機電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互聯網,學生就能夠有效地實現線上和線下的互動。這也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平臺更好地運行。
5.實際教學案例
在融入互聯網的背景下,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機械裝配的過程,以免會出現各種問題。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融入互聯網技術。首先,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一定要在上課前就結合相關的項目來制定出機械裝配學習的任務書,并注意幫助學生描述任務和學習的目標。為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知道課程應該完成的項目,并在之后全面地達到目標。
5.1機械裝配
在針對機械裝配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先掌握與機械零件裝配和裝配工藝有關額知識。如果在剛開始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學生自然就會不清楚所需要裝配的零件的數量。在實際裝配的過程中就會到處尋找零件。另外,學生在組裝之前并沒有充分理解盲目施工和裝配的現象,最終就會使得裝配的過程中出現尺寸對不上的現象,后續安裝的過程也會存在沒有充分理解的現象,最終安裝的過程都不會太順利。
其次,教師應該根據機械裝配的內容,通過借助平臺內部的學習軟件來進行輔助性學習。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先點擊熱點區域,之后再全面地了解設備組成的方式。在在線體驗設備運行的情況之后再進行全景展示。這樣,學生自然就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各個模塊的結構。在了解完相關模塊結構之后,學生又可以通過觀看全國的技能大賽來直接組裝視頻。這樣往往也能夠更好地了解組裝的順序和過程。于是,每個學生自然也就能夠對機械裝配的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最后,廣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相互討論相關的方法和步驟之后,教師就可以有效地巡視學生進行操作。如果一旦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了任何問題,就應該引導大家解決問題。
5.2電氣裝配
在完成機電一體化設備裝配工作之后,大家需要通過控制內部的單元,再全面地進行安裝。如果相關人員不太清楚電氣設備內部的結構,整個電氣控制的過程就不能夠更好地完成。設備甚至會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生事故。
教師在上課前應該先準備好有關的任務書,并將對應的資料傳上網站。于是學生自然就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預習的內容和要求。當學生借助動畫來學習電氣設備的原理之后,自然就能夠在掌握電氣設備結構之后全面地認識整個設備的工作過程。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之后,老師可以通過運用闖關游戲的方式來檢驗學習的成果。
也只有當學生確定接線測試是完全正確之后才能夠進入下一步操作的過程中。而借助游戲接線、仿真接線和交互式接線的課件自然就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電氣原理,最終也能夠提升電氣接線的準確率。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如果能夠將互聯網融入到機電化一體化的實訓平臺中。學生不僅能夠在第一時間就認識專業的核心技術,更能夠通過后續的操作讓學生對“機械”、“電氣”和“計算機”這樣三個專業進行認識。可以看出,將互聯網融入高職院校的實訓平臺中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互聯網本身也能夠讓實訓平臺更加精準地運作。長期發展看,自然就能夠為培養人才提供更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DB/OL]
[2] 教育部 , 國家發展改革委 , 財政部等 .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的通知 [S]
[3] 謝敏玲.信息化教學在《電機 與電氣控制》課程中的應用[J].創新科技 ,2017(2):139-143